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所在物流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历程,以降低机械燃油和备件成本为例,谈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些体会。认为要搞好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推动、科学的业务流程再造、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富有成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等是关键因素。只有严格控制成本,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体会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近几年以来,受益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服务同质化愈加明显。如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物流企业还有可观的利润空间,降本增效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一般来说,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的成本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库场设施、机械和车辆折旧;保险费;通讯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日常行政办公成本。另一类是与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的变动成本,主要包括:装卸机械、运输车辆发生的燃油、修理、轮胎、备件等成本;材料费;路桥费;信息系统运作成本;等等。当企业的人力资源、库场设施、机械车辆等配置、建设完成后,变动成本,尤其是燃油成本即成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位于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拥有功能较为齐全的集装箱堆场、物流仓库、大型装卸机械、集卡车与配送车等运输工具,以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所在地区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连续多年荣膺“全国物流百强企业”称号,是全国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但在企业发展初期,也曾遇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许多一线员工甚至部分骨干人员的成本意识不强,觉得控制成本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成本核算只是按照业务功能和职能部门划分,缺少整体上的价值分析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一些与业务操作相关的基础成本数据无法全面、准确的计量;因信息不准而产生多余的集装箱翻倒和货损货差,操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机械磨损和燃油消耗,货主索赔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等等。
企业高层领导敏锐地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却没有简单的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去应对,而是站在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思索如何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剖析企业自身发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特别是骨干人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是物流企业的生命线,良好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增加效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切实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
2.优化、整合业务流程。深入进行价值分析,围绕核心业务,科学的设立数个内部利润中心。各中心之间既相互联系、支持配合,又在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各自的收入成本和贡献毛利,激发、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全员质量、效率、效益意识大大增强,使企业整体运作更加顺畅、协调、高效。
3.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自主研发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企业推进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处理替代手工操作,而是实现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流程再造,强化内部控制。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的集装箱实时管理系统于2001年12月成功投入运行,使物流信息化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系统应用第一年,出口重箱业务量较系统实施前增长88.82%,随后的五年,出口重箱量年均增长达40%。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业务功能的增加,目前已开发和应用货运、报关报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GPS车辆管理系统、web客户实时查询系统、EDI信息交互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内部绩效考核系统等。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对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机械装卸效率、车辆运转效率、场库利用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等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越来越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单箱的平均操作成本逐步下降,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基础数据可通过共享方式获得,并且更加全面、准确、及时。为避免发生部门侧重考虑小集体利益而忽略甚至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在设计考核指标时,系统考虑了不同业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其他部门业务的拉动作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总体目标。激励分配办法还需要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使人工成本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本控制环境。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我们重点抓了以下方面:一是编制员工手册,重视员工行为规范,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当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成本控制等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强调各层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三是倡导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营造团结互助、宽松和宽容的工作氛围。四是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强调每一个成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6.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信息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突发事件都容易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信息系统瘫痪,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是难以估量的。企业制定了计算机使用及操作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系统数据备份要求等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确保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将不利影响和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体会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近几年以来,受益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服务同质化愈加明显。如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物流企业还有可观的利润空间,降本增效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一般来说,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的成本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固定的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库场设施、机械和车辆折旧;保险费;通讯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日常行政办公成本。另一类是与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紧密相关的变动成本,主要包括:装卸机械、运输车辆发生的燃油、修理、轮胎、备件等成本;材料费;路桥费;信息系统运作成本;等等。当企业的人力资源、库场设施、机械车辆等配置、建设完成后,变动成本,尤其是燃油成本即成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位于沿海主要港口城市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拥有功能较为齐全的集装箱堆场、物流仓库、大型装卸机械、集卡车与配送车等运输工具,以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所在地区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连续多年荣膺“全国物流百强企业”称号,是全国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但在企业发展初期,也曾遇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许多一线员工甚至部分骨干人员的成本意识不强,觉得控制成本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成本核算只是按照业务功能和职能部门划分,缺少整体上的价值分析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一些与业务操作相关的基础成本数据无法全面、准确的计量;因信息不准而产生多余的集装箱翻倒和货损货差,操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物力,增加机械磨损和燃油消耗,货主索赔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等等。
企业高层领导敏锐地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却没有简单的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去应对,而是站在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思索如何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剖析企业自身发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特别是骨干人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是物流企业的生命线,良好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增加效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切实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
2.优化、整合业务流程。深入进行价值分析,围绕核心业务,科学的设立数个内部利润中心。各中心之间既相互联系、支持配合,又在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各自的收入成本和贡献毛利,激发、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全员质量、效率、效益意识大大增强,使企业整体运作更加顺畅、协调、高效。
3.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自主研发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企业推进信息化,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处理替代手工操作,而是实现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流程再造,强化内部控制。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的集装箱实时管理系统于2001年12月成功投入运行,使物流信息化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系统应用第一年,出口重箱业务量较系统实施前增长88.82%,随后的五年,出口重箱量年均增长达40%。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业务功能的增加,目前已开发和应用货运、报关报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GPS车辆管理系统、web客户实时查询系统、EDI信息交互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内部绩效考核系统等。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对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机械装卸效率、车辆运转效率、场库利用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等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越来越高,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单箱的平均操作成本逐步下降,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基础数据可通过共享方式获得,并且更加全面、准确、及时。为避免发生部门侧重考虑小集体利益而忽略甚至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情况,在设计考核指标时,系统考虑了不同业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其他部门业务的拉动作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总体目标。激励分配办法还需要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使人工成本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
5.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本控制环境。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我们重点抓了以下方面:一是编制员工手册,重视员工行为规范,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当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目标明确、积极向上时,内部控制会更有效。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成本控制等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强调各层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三是倡导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营造团结互助、宽松和宽容的工作氛围。四是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强调每一个成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6.保障信息系统安全。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信息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突发事件都容易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信息系统瘫痪,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能是难以估量的。企业制定了计算机使用及操作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系统数据备份要求等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确保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将不利影响和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