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三观,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提升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而实施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不断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03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恋爱中的心理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各级学校所重视,高校为此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当前高校管理当中的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时代,大学生们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在这一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据调查,在大学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有的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使得学生原本建立的三观易受到冲击,加上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使得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各种新媒体在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拓展学生视野的优势的同时,其中掺杂的负面信息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外界的变化,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由于未来就业、人际关系等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多,心理压力很大,呈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多样化的。
一是学业问题。学生在新进入大学后,往往对大学里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不适应,学生有了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但也会产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压力过大或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结果,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冲击。
二是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同住一个宿舍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影响了人际关系,如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三是恋爱问题。大学生生理上基本成熟,对于情感恋爱的需求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在恋爱上往往会走向偏执,尤其是失恋对学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错误的归因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朋友来帮助其走出情感困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支持,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于推进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理论学习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会出现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来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便能够应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要定期进行教师之间的总结和交流,以便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经验和新方法。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成长管理都是他们的重要工作,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职位的优势,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和情绪波动,从而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帮助和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辅导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辅导技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因而辅导员平时要注意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参加各种培训来强化心理辅导技巧。另一方面辅导员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该联合校内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为每个学生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困扰,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同时要加强和各班班长、生活委员、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增强对学生其他方面的了解,包括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等,并将其都记录在案且随时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帮助辅导员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通过网络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面,辅导员应该积极挖掘网络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网站建设,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开设有特色的心理网站,让学生有心理困扰时能够通过对网站求助来及时获得心理辅导;二是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论坛,不斷丰富论坛内容,包括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宣传视频和图片等等,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三是网上在线调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及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的调查,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
(四)开展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集体活动能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让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带来的力量和温暖。因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组织集体活动,比如与其他学院或是班级开展球赛活动、室外拓展训练等等,让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价值观念缤纷多元、新媒体舆论全方位冲击、社会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的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推动大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思简.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8X):258.
[2] 彭丹,秦喆.两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商工作的比较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70.
[3] 刘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118.
[4] 董国义,龙晓闽,张洁.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突发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与分析[J].亚太教育,2016(30):203.
[5] 刘珍珍.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专业化、普及化、精细化[J].祖国,2016(18):159.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03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恋爱中的心理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各级学校所重视,高校为此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当前高校管理当中的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时代,大学生们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在这一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据调查,在大学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有的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使得学生原本建立的三观易受到冲击,加上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使得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各种新媒体在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拓展学生视野的优势的同时,其中掺杂的负面信息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外界的变化,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由于未来就业、人际关系等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多,心理压力很大,呈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多样化的。
一是学业问题。学生在新进入大学后,往往对大学里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不适应,学生有了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但也会产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压力过大或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结果,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冲击。
二是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同住一个宿舍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影响了人际关系,如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三是恋爱问题。大学生生理上基本成熟,对于情感恋爱的需求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在恋爱上往往会走向偏执,尤其是失恋对学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错误的归因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朋友来帮助其走出情感困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支持,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于推进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理论学习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会出现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来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便能够应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要定期进行教师之间的总结和交流,以便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经验和新方法。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成长管理都是他们的重要工作,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职位的优势,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和情绪波动,从而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帮助和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辅导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辅导技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因而辅导员平时要注意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参加各种培训来强化心理辅导技巧。另一方面辅导员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该联合校内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为每个学生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困扰,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同时要加强和各班班长、生活委员、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增强对学生其他方面的了解,包括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等,并将其都记录在案且随时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帮助辅导员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通过网络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面,辅导员应该积极挖掘网络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网站建设,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开设有特色的心理网站,让学生有心理困扰时能够通过对网站求助来及时获得心理辅导;二是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论坛,不斷丰富论坛内容,包括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宣传视频和图片等等,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三是网上在线调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及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的调查,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
(四)开展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集体活动能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让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带来的力量和温暖。因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组织集体活动,比如与其他学院或是班级开展球赛活动、室外拓展训练等等,让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价值观念缤纷多元、新媒体舆论全方位冲击、社会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的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推动大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思简.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8X):258.
[2] 彭丹,秦喆.两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商工作的比较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70.
[3] 刘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118.
[4] 董国义,龙晓闽,张洁.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突发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与分析[J].亚太教育,2016(30):203.
[5] 刘珍珍.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专业化、普及化、精细化[J].祖国,2016(18):159.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