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日益频繁,学校、社会负面压力增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借助学校、社会各界力量来管控、保护好我们的学生,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73-01
据不完全报道,学校内外各类突发安全事件近年来明显增多,引发社会的大量关切,学校安全突发事件不仅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后续、长期的心理阴影,还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甚至对地方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乡镇中学尤其特殊,地处城市和乡村的特殊环境,让这里的学生接触到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些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根据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针对这一特殊的问题。本文侧重分析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原因与对策。
一、乡镇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乡镇中学校园安全事故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一)在校园意外伤害方面,形式或原因主要是:①使用伪劣产品。②学校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拆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③各种教学、生活设施及环境设置不当留下安全隐患。④制度不严或管理不善及安全保护措施不力。⑤体罚或变相体罚也会间接或直接造成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⑥食品卫生监管不力是导致群体中毒伤亡和传染病散播事故的主要原因。⑦非人为的自然灾害等。
(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一般是:①互相嬉戏、打闹导致意外伤人,这种伤害事故在校园中屡见不鲜。②学生特殊的体质或疾病在教学活动或体育运动中意外伤亡。③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遇到挫折或被误会无法自拔而自走绝路。
(三)校园安全事故还包含校园暴力侵害问题。校园暴力侵害,是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各种研究表明: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争勇斗胜,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缺乏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四)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外部环境因素。在乡镇的学校,其突发事件的案例具有特殊性,或是某类事件发生具有高发性,如交通事故、抢劫、拐骗案件、聚众斗殴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学生生源广泛,有的来自城市,也有来自乡镇的留守子弟;②家庭经济状况悬殊较大;③家庭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也有明显的差别。上述事件的多频性就是由于学校的地域特点所决定的。
二、乡镇中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基于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防范工作: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如:学校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校内保安、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巡查制等。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要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及时修复,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出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既做到“防患于未然”,又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
(二)大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校园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而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自护和救护知识更为匮乏。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更该引起每一位家长、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学校要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主题夏令营、防灾自救演习等各种有效灵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等各种安全自救训练,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我国所有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体罚及变相体罚为违法行为,但每年因此而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比例都很高,由此可见,在乡镇教师队伍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
(三)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创造安全健康的外部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安全,除了加强他们自我保护的主体意识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青少年安全问题,应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消除各种隐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要协助配合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如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积极清理、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以及对营业性网吧、游戏厅吸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总之,校园伤害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论及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学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2007-8-3。
[2]高小平,彭涛学校应急管理:特点、机制和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1(9)。
[3]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关键词: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73-01
据不完全报道,学校内外各类突发安全事件近年来明显增多,引发社会的大量关切,学校安全突发事件不仅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后续、长期的心理阴影,还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甚至对地方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乡镇中学尤其特殊,地处城市和乡村的特殊环境,让这里的学生接触到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些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根据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针对这一特殊的问题。本文侧重分析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原因与对策。
一、乡镇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乡镇中学校园安全事故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和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等方面,但最根本的因素还应该是学校的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安全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具体表现有:
(一)在校园意外伤害方面,形式或原因主要是:①使用伪劣产品。②学校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拆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③各种教学、生活设施及环境设置不当留下安全隐患。④制度不严或管理不善及安全保护措施不力。⑤体罚或变相体罚也会间接或直接造成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⑥食品卫生监管不力是导致群体中毒伤亡和传染病散播事故的主要原因。⑦非人为的自然灾害等。
(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一般是:①互相嬉戏、打闹导致意外伤人,这种伤害事故在校园中屡见不鲜。②学生特殊的体质或疾病在教学活动或体育运动中意外伤亡。③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遇到挫折或被误会无法自拔而自走绝路。
(三)校园安全事故还包含校园暴力侵害问题。校园暴力侵害,是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各种研究表明: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争勇斗胜,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是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缺乏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四)乡镇中学安全突发事件外部环境因素。在乡镇的学校,其突发事件的案例具有特殊性,或是某类事件发生具有高发性,如交通事故、抢劫、拐骗案件、聚众斗殴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学生生源广泛,有的来自城市,也有来自乡镇的留守子弟;②家庭经济状况悬殊较大;③家庭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也有明显的差别。上述事件的多频性就是由于学校的地域特点所决定的。
二、乡镇中学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对策
基于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防范工作: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如:学校成立日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校内保安、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机制;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巡查制等。对学校设备、设施、场地要定期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场地要及时修复,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出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既做到“防患于未然”,又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
(二)大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校园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而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自护和救护知识更为匮乏。安全教育、培养自救能力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青少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更该引起每一位家长、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重视。学校要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主题夏令营、防灾自救演习等各种有效灵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等各种安全自救训练,切实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我国所有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了体罚及变相体罚为违法行为,但每年因此而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比例都很高,由此可见,在乡镇教师队伍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安全相关技能培训,严禁体罚、虐待或采用辱骂、诽谤和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进行伤害。
(三)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创造安全健康的外部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安全,除了加强他们自我保护的主体意识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青少年安全问题,应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建立公安、司法、工商、文化、交通、卫生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经常清理学校周边的精神污染源,强化学校周边治安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消除各种隐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要协助配合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如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积极清理、销毁假冒伪劣食品及“三无”产品,以及对营业性网吧、游戏厅吸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和周边秩序稳定。
总之,校园伤害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保证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论及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学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2007-8-3。
[2]高小平,彭涛学校应急管理:特点、机制和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1(9)。
[3]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