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些年来,社会变革冲击着传统教育,教育界新理念、新口号、新事物频频出现,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更新,如果教师的认知一味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那么势必会被时代淘汰。教师的专业必须得到更高更深的发展。目前提出的教师的有效研修,体现了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更加明确教师研修要立足于学校,贴近教师,面向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育;立足现状;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27-02
有效研修的任务提出后,基层学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要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学校现状。我校现状是什么?
第一,教师老年化问题突出,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且知识结构与教育教学观念亦整体趋于老化。
第二,学校地处偏僻农村,规模小,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设备条件比较薄弱,尤其是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相对缺乏。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所带来的教师知识更新比较慢,教师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动力和途径不足。而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容我们在这里摆客观理由,为自己的不足找借口。虽然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变,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变,但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教育对象、社会的需要在变。只有坚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实际,有效开展教师研修,以促进研修效果的最大化。
一、进行必不可少的研修手段的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利用学校有限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教学资源,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同时借助网络走近名家,实现专业引领,并开展网络教研,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让教师“洗脑”,体会到现代化教学知识不但不难学,而且轻松高效。这是针对我校实际所必须进行的阶段。学校积极创设学习、交流的机会,搭设展示教师才华的平台。我们举办了六届“新秀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和五届“名师观摩引导课”,为青年教师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学校每学期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抽签课、推门课、优秀课件展、硬笔书法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沙龙等。
二、以校内研修为阵地,以课堂为重点,以教学实效的提高为目标,开展教师研修
由于学校规模不大,教师人数不多,我们以校内研修为阵地,以课堂为重点,以教学实效的提高为目标,开展教师研修,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聚焦课堂、务实高效”之路。具体做法是:①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案。②教师轮流上课,其他教师根据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指标分析。③课后集体交流、研究教学中发现的不同方面的具体问题,达成共识,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全员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也许不是某一个教师,而是一堂高效的课,以及一种被教师普遍认同、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方式,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研修。
三、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
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是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我校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善于合作,资源共享”是我们备课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沉淀出的一种文化。正因为有了当初备课组伙伴式的合作研究,有了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共享,才有了今朝共享成功的快乐,有了共享经验的积累,也有了失败后的奋起。集体备课、集体研修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亮点,一周每学科组织一至两次,在备课、研修时要求做到“三定”、“四统一”,中层和校级领导必须参加到活动中,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消除薄弱学科,实现全盘推进,整体滚动。近几年来,无论是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还是为全市提供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也在此得到彰显。
四、走出校门,拓展研修空间,扩大教师视野
学校内部教学研修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在学校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因此,我们不能以财力不足、时间不够为借口,把教师的视野局限于本校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而应保证经费投入,开展有规模、有组织的校际研修,形成学校间互动式研修模式。
1.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一般而言,“送课下乡”活动中的课,均是由各优秀骨干教师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加上课后的集体评课,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学校应尽可能安排教师参加。并要求在听课结束后在备课组或教研组进行心得交流。
2.同类学校间开展的教研活动,也许更有成效。因为,学校的基本情况差不多,师生实际都大同小异,可以借它山之石,促进自己的提高。例如,围绕相同的课题开展校际会课,由不同学校的教师执教相同内容的课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并进一步达成共识。
五、教师研修注重实效,关注过程,目标适度
有效研修,其重心在“有效”,所以研修的有效性与目标的适度性密切相关,欲速则不达,过高要求反而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甚至造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注重的是教师的研修手段是否改进,研修的过程是否积极参与,研修的成果是否在运用,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落实,从而发挥研修的最大效能。
教学研修成为学校工作的运行重点。学校按整体发展的要求,以制度的形式表述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也有助于给出具体环境下具体的行动指南。制度背后承载着的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信念。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进行创新性的适应。教育总的来说是动态的,尽管它的功能在任何时代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社会在变,对人才的要求在变,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必须适时而变,务实、创新、高效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寻求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切不可照搬照套,如同穿衣服一样,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这与衣服的华丽贵贱无关。因此,立足学校实际,力求研修效果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0.
[2]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M].课程.教材.教法,2003,(1).
关键词:小学教育;立足现状;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27-02
有效研修的任务提出后,基层学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要明白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学校现状。我校现状是什么?
第一,教师老年化问题突出,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且知识结构与教育教学观念亦整体趋于老化。
第二,学校地处偏僻农村,规模小,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设备条件比较薄弱,尤其是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相对缺乏。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所带来的教师知识更新比较慢,教师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动力和途径不足。而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容我们在这里摆客观理由,为自己的不足找借口。虽然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变,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变,但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教育对象、社会的需要在变。只有坚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实际,有效开展教师研修,以促进研修效果的最大化。
一、进行必不可少的研修手段的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利用学校有限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教学资源,了解教育教学信息,同时借助网络走近名家,实现专业引领,并开展网络教研,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让教师“洗脑”,体会到现代化教学知识不但不难学,而且轻松高效。这是针对我校实际所必须进行的阶段。学校积极创设学习、交流的机会,搭设展示教师才华的平台。我们举办了六届“新秀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和五届“名师观摩引导课”,为青年教师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学校每学期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如抽签课、推门课、优秀课件展、硬笔书法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沙龙等。
二、以校内研修为阵地,以课堂为重点,以教学实效的提高为目标,开展教师研修
由于学校规模不大,教师人数不多,我们以校内研修为阵地,以课堂为重点,以教学实效的提高为目标,开展教师研修,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聚焦课堂、务实高效”之路。具体做法是:①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案。②教师轮流上课,其他教师根据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指标分析。③课后集体交流、研究教学中发现的不同方面的具体问题,达成共识,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全员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也许不是某一个教师,而是一堂高效的课,以及一种被教师普遍认同、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方式,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研修。
三、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
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是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我校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善于合作,资源共享”是我们备课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沉淀出的一种文化。正因为有了当初备课组伙伴式的合作研究,有了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共享,才有了今朝共享成功的快乐,有了共享经验的积累,也有了失败后的奋起。集体备课、集体研修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亮点,一周每学科组织一至两次,在备课、研修时要求做到“三定”、“四统一”,中层和校级领导必须参加到活动中,以总结经验,及时推广,消除薄弱学科,实现全盘推进,整体滚动。近几年来,无论是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还是为全市提供的“示范课”、“观摩课”等,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团队精神也在此得到彰显。
四、走出校门,拓展研修空间,扩大教师视野
学校内部教学研修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在学校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因此,我们不能以财力不足、时间不够为借口,把教师的视野局限于本校这个有限的空间内,而应保证经费投入,开展有规模、有组织的校际研修,形成学校间互动式研修模式。
1.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一般而言,“送课下乡”活动中的课,均是由各优秀骨干教师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加上课后的集体评课,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学校应尽可能安排教师参加。并要求在听课结束后在备课组或教研组进行心得交流。
2.同类学校间开展的教研活动,也许更有成效。因为,学校的基本情况差不多,师生实际都大同小异,可以借它山之石,促进自己的提高。例如,围绕相同的课题开展校际会课,由不同学校的教师执教相同内容的课文,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并进一步达成共识。
五、教师研修注重实效,关注过程,目标适度
有效研修,其重心在“有效”,所以研修的有效性与目标的适度性密切相关,欲速则不达,过高要求反而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甚至造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注重的是教师的研修手段是否改进,研修的过程是否积极参与,研修的成果是否在运用,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落实,从而发挥研修的最大效能。
教学研修成为学校工作的运行重点。学校按整体发展的要求,以制度的形式表述全校教师的共同信念,也有助于给出具体环境下具体的行动指南。制度背后承载着的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信念。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进行创新性的适应。教育总的来说是动态的,尽管它的功能在任何时代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社会在变,对人才的要求在变,因此,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必须适时而变,务实、创新、高效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寻求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切不可照搬照套,如同穿衣服一样,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这与衣服的华丽贵贱无关。因此,立足学校实际,力求研修效果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0.
[2]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M].课程.教材.教法,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