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近4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统计,初步探析药学类毕业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高等药学类院校就业工作开展的方向。
关键词: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类毕业生 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高等药学类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各高等院校的药学类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对于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培养更多药学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药学类毕业生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时期如何客观认识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是摆在药学教育和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开展现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我校近几年完成了从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跨越,但是这个跨越也给学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形势变化,采取切实措施,使就业工作逐渐呈现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学校明确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职责,实行“一把手工程”,并不断建立科学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经费上重点支持各学院各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市场拓展、调研、供需洽谈、信息发布、推进基层就业等活动的开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能够保持在90%以上。
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对药学毕业生基本保持着较旺盛的需求。但近些年来,全国新增加了不少药学院系,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主动择业意识尚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使得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困难逐渐加大。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06年有药学类毕业生628名,发展到2009年达到917名,期间2008年为1022名,达到历史峰值。无论是招生数量上还是专业拓展上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详见表一)
我通过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生2006年至2009年就业情况,总结其呈现的几个特点。
1.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详见附表二):近4年有54%以上毕业生进入医药相关企业,如制药企业、药厂、药房、化工类企业等;近8%毕业生在非医药企业工作,如物流、电子等;有近15%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药剂等部门工作,约13%毕业生选择升学或出国深造,还有近10%学生分布在其他各类单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和升学是毕业生的首选。
2.从地区看:近几年,南京、泰州、连云港、常州、苏州等地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对药学类毕业生需求较旺,但省内欠发达地区如苏北虽然有较大用人需求,但往往毕业生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工作,另外,医药发展较好的省外地区也有较大需求量。
3.从性别看:男生一次就业率要高于女生,市场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4.从岗位看:医药营销岗位市场需求远远多于医药行业其他岗位,但愿意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5.在非医药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及参加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如村官、西部和苏北计划的毕业生也逐步增加。
表一: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毕业生人数情况汇总表(2006—2009年)
三、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从根本上说,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高等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药学类院校要根据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状况,主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以适应医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或服务多局限于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手续办理,这仅是短暂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手段,而构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才是稳定的、持续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方案[1]。就业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定期研究、分析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与走向,统计分析全国药学类就业市场情况相关数据,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依据。在市场研究的同时,也要制定中长期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和具体市场组织、开发计划。
2.加大药学类学生择业观念指导力度。
我根据从事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经验分析,药学类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错误择业观念:(1)虽有就业压力,但多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本一批次毕业生;(2)对薪水和就业地区看的很重,不愿到艰苦地区或岗位工作;(3)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只愿意在QA、QC、药品研发及事业单位等稳定部门工作,择业面比较窄;(4)部分学生把就业寄托于家庭;(5)考研学生过于依赖考研,未做好两手准备;(6)少部分毕业生择业三心二意,面试多家可以签约单位而错过很多择业机会。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规划意识,加强医药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诚信守约意识,提升求职技巧和端正职业认识。
3.提升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药学类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抓手,以科研骨干培训班、中药鉴定培训班、精密仪器培训班、实验技能大赛等为平台,从中低年级广泛引导学生参与省、校科技创新比赛及立项活动,不断扶持和培育学生科研活动与兴趣,同时通过开展“杏林学子修身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之“八个一”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及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4.建立以生涯规划为主体的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涯目标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期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立自我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生涯教育不仅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导向,也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2]。药学类就业指导要根据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特点,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全过程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5.重视毕业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仍是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这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院校指导课程以大班教学模式授课,且主要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班级,因此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希望得到个性指导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校要探索创新个性化指导模式,如建立“就业与职业规划咨询室”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药学类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当调整与改革。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已趋市场化,但药学类专业结构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部分药学类专业及课程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而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药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四、总结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一项重大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以重视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出现了一些制约自身发展的新问题,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调整规范期。在此期间,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态势势必由于行业的暂时不景气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3]。但是药学类毕业生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药学类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对药学类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以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权.校园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下的创新发展-访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2).
[2]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7,(3):44.
[3]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SJB880122。
关键词: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类毕业生 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高等药学类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凸显期。各高等院校的药学类专业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对于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培养更多药学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药学类毕业生专业性强,就业方向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时期如何客观认识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变挑战为机遇是摆在药学教育和就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开展现状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我校近几年完成了从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跨越,但是这个跨越也给学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形势变化,采取切实措施,使就业工作逐渐呈现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学校明确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职责,实行“一把手工程”,并不断建立科学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经费上重点支持各学院各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市场拓展、调研、供需洽谈、信息发布、推进基层就业等活动的开展;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能够保持在90%以上。
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对药学毕业生基本保持着较旺盛的需求。但近些年来,全国新增加了不少药学院系,同时由于毕业生的主动择业意识尚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化需求,使得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困难逐渐加大。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2006年有药学类毕业生628名,发展到2009年达到917名,期间2008年为1022名,达到历史峰值。无论是招生数量上还是专业拓展上都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详见表一)
我通过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毕业生2006年至2009年就业情况,总结其呈现的几个特点。
1.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详见附表二):近4年有54%以上毕业生进入医药相关企业,如制药企业、药厂、药房、化工类企业等;近8%毕业生在非医药企业工作,如物流、电子等;有近15%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单位药剂等部门工作,约13%毕业生选择升学或出国深造,还有近10%学生分布在其他各类单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医疗卫生单位和升学是毕业生的首选。
2.从地区看:近几年,南京、泰州、连云港、常州、苏州等地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对药学类毕业生需求较旺,但省内欠发达地区如苏北虽然有较大用人需求,但往往毕业生不愿意到经济相对落后地方工作,另外,医药发展较好的省外地区也有较大需求量。
3.从性别看:男生一次就业率要高于女生,市场对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4.从岗位看:医药营销岗位市场需求远远多于医药行业其他岗位,但愿意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
5.在非医药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及参加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如村官、西部和苏北计划的毕业生也逐步增加。
表一: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毕业生人数情况汇总表(2006—2009年)
三、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从根本上说,当前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药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高等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药学类院校要根据国家医药事业发展状况,主动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指导体系。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建立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以适应医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或服务多局限于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手续办理,这仅是短暂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手段,而构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才是稳定的、持续的促进毕业生就业方案[1]。就业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定期研究、分析药学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与走向,统计分析全国药学类就业市场情况相关数据,为药学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依据。在市场研究的同时,也要制定中长期就业市场开发战略和具体市场组织、开发计划。
2.加大药学类学生择业观念指导力度。
我根据从事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经验分析,药学类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错误择业观念:(1)虽有就业压力,但多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本一批次毕业生;(2)对薪水和就业地区看的很重,不愿到艰苦地区或岗位工作;(3)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只愿意在QA、QC、药品研发及事业单位等稳定部门工作,择业面比较窄;(4)部分学生把就业寄托于家庭;(5)考研学生过于依赖考研,未做好两手准备;(6)少部分毕业生择业三心二意,面试多家可以签约单位而错过很多择业机会。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规划意识,加强医药市场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诚信守约意识,提升求职技巧和端正职业认识。
3.提升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药学类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学院以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抓手,以科研骨干培训班、中药鉴定培训班、精密仪器培训班、实验技能大赛等为平台,从中低年级广泛引导学生参与省、校科技创新比赛及立项活动,不断扶持和培育学生科研活动与兴趣,同时通过开展“杏林学子修身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之“八个一”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及文化艺术节等社团活动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4.建立以生涯规划为主体的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涯目标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期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确立自我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生涯教育不仅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导向,也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2]。药学类就业指导要根据药学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特点,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全过程药学类就业指导体系,并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5.重视毕业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仍是大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渠道,这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院校指导课程以大班教学模式授课,且主要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班级,因此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希望得到个性指导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学校要探索创新个性化指导模式,如建立“就业与职业规划咨询室”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6.药学类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当调整与改革。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已趋市场化,但药学类专业结构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部分药学类专业及课程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和设置,有较大盲目性;而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药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了解市场,掌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四、总结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一项重大产业一直以来都得以重视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出现了一些制约自身发展的新问题,目前正处于艰难的调整规范期。在此期间,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态势势必由于行业的暂时不景气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3]。但是药学类毕业生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较大规模的药学类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对药学类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药学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引起高等院校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以为我国药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权.校园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下的创新发展-访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军.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2).
[2]陈秀珍.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缺失的原因分析.科教文汇(教育教学),2007,(3):44.
[3]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SJB8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