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义务教育法》中有关素质教育的条款规定:“要求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借助课堂教学这个践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充满智慧、充满书香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两点认识:1.营造智慧课堂,让学生的智慧生长;2.营造书香课堂,让书香在语文课堂芬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05-01
我反复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一文之后,受益匪浅:使我深深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就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 转为培养“智慧者”。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义务教育法》中有关素质教育的条款规定:“要求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借助课堂教学这个践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充满智慧、充满书香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智慧课堂,让学生的智慧生长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必须紧扣学科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启和丰富学生创造的心智,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感悟,打开智慧之门,充满信心,充满喜悦地去学习和发现创造。追求生成智慧的学习,建设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对心中的语文课堂的诗意畅想。
1.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
为孩子一生奠基的语文教学应站在“阅读即思考”、“语言即思考”、“作文即思考”的立场上认识教学,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给学生提供足以让其燃烧的环境,刺激起他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表达才有学生独特的感悟,才是有思想的表达,才是在思考中的学习表达。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就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从对晏子的尊重,到对人的尊重的思考;从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从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这样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感觉到一定程度的窒息,这就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登攀,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2.让文本活力充溢,闪亮本真
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舞台,因为语文中有着丰富的可供学生想象的资源——课文的空白点、情节的发散点、语言的聚焦点、主题的争议点。我十分珍视文本中的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浸润过程,具体表现为对文化的实践和热爱,并建立初步的文化体系和风格。学生从中得到道德文化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他们的人格,涵养了他们的性情,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二、营造书香课堂,让书香在语文课堂芬芳
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努力营造书香课堂,让孩子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品味到书香,让书香在语文课堂上芬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这是古人品味书香的最佳方法,也是最高境界,而且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读”这一方法仍极具魅力。用《语文课程标准》来诠释的话,就是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品书香。
1.在读中借助插图训练
我们的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我在教学《风筝》一课时,就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孩子是怎样放风筝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孩子们放风筝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香就这样轻轻飘入学生眼里。
2.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令书香更为生动。如我在教完《凡卡》后,出示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说话题目时,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练习“凡卡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信吗?”来续说故事,这样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书香更为生动。
3.在读中结合写作训练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学完课文后,再用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那男孩还会来吗?接着写这个故事。”交流时,学生说得很好,然后我就顺势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说得真切,写得形象,富有想象力。这样,令书香更为悠远。
总而言之,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品味到书香,让学生的智慧生长,让书香在语文课堂芬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05-01
我反复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一文之后,受益匪浅:使我深深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就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 转为培养“智慧者”。课堂教学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义务教育法》中有关素质教育的条款规定:“要求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借助课堂教学这个践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充满智慧、充满书香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智慧课堂,让学生的智慧生长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必须紧扣学科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启和丰富学生创造的心智,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感悟,打开智慧之门,充满信心,充满喜悦地去学习和发现创造。追求生成智慧的学习,建设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对心中的语文课堂的诗意畅想。
1.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
为孩子一生奠基的语文教学应站在“阅读即思考”、“语言即思考”、“作文即思考”的立场上认识教学,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给学生提供足以让其燃烧的环境,刺激起他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表达才有学生独特的感悟,才是有思想的表达,才是在思考中的学习表达。比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就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从对晏子的尊重,到对人的尊重的思考;从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从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这样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感觉到一定程度的窒息,这就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登攀,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2.让文本活力充溢,闪亮本真
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舞台,因为语文中有着丰富的可供学生想象的资源——课文的空白点、情节的发散点、语言的聚焦点、主题的争议点。我十分珍视文本中的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浸润过程,具体表现为对文化的实践和热爱,并建立初步的文化体系和风格。学生从中得到道德文化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他们的人格,涵养了他们的性情,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二、营造书香课堂,让书香在语文课堂芬芳
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努力营造书香课堂,让孩子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品味到书香,让书香在语文课堂上芬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这是古人品味书香的最佳方法,也是最高境界,而且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读”这一方法仍极具魅力。用《语文课程标准》来诠释的话,就是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品书香。
1.在读中借助插图训练
我们的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我在教学《风筝》一课时,就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孩子是怎样放风筝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孩子们放风筝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香就这样轻轻飘入学生眼里。
2.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令书香更为生动。如我在教完《凡卡》后,出示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说话题目时,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练习“凡卡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信吗?”来续说故事,这样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书香更为生动。
3.在读中结合写作训练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学完课文后,再用激动而又有启发性的言语,鼓励学生:“那男孩还会来吗?接着写这个故事。”交流时,学生说得很好,然后我就顺势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说得真切,写得形象,富有想象力。这样,令书香更为悠远。
总而言之,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能品味到书香,让学生的智慧生长,让书香在语文课堂芬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