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自我调节与约束的内在的必要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有效地实施,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内部控制 经营 解决措施 环境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实施的,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营、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保驾护航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自我调节与约束的内在的必要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 控制环境决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一般被分为: 控制活动与环境、风险评估与沟通以及监督。也可将其归结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不管怎么划分,都是将控制环境放在第一,足可见控制环境在整个内部控制中是重要的基础位置。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影响着整个企业员工,它直接决定整个控制是否有效,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如何从控制环境角度强化内部控制已经是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2 我国企业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控制环境可以被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指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和董事会的职能,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责任分配及授权、人事政策等。就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分析,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2.1 企业文化
实现内部环境控制的目标需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内部控制为手段,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那内部控制就只是一个形式。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自身特点的文化,这导致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造成了很多人事制度上的问题。
2.2 治理结构与董事会职能
股东大会的权力不能落实,股东权力受到限制,信息不充分披露、缺乏及时性;董事责任淡化、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功能弱化,缺乏独立性。
2.3 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
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视为“纠错查弊”,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职能机构,使控制活动名存实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严谨、责任心不强。
2.4 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以及人事政策和程序没有遵循基本设计原则,从而不能设计出有满足自身需要,有特色的组织结构;各部门间协调性差。各职能部门没有做到责任与权利对等;没有科学的招聘计划, “任人为贤”成了空话, 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致使员工对工作无热情。
2.5 外部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虽然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 法律体系也不完善,依然会发生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改革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离形成“激励+约束”的制衡任重而道远。
3 建设合理有效内部环境控制的办法
3.1 通过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①应就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营运效益控制和遵循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②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要对内部控制报告出具验证意见,并与会计报表审计意见书一同披露。③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审查意见。
3.2 制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应该制定内部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体现在了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积极的学习这些先进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框架体系和操作规范。
3.3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应该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且实现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
3.4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各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共识,共识是管理层应该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有效性地运行进行评定,外部评价也必须包括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和其责任的评定。分歧比如SEC的规则指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必须根据既能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又能评价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程序进行,并列举式地指出了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包括的内容。但是我国要求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此进行说明,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报告,但是没有具体的条款,还要进一步完善。
3.5 设计一套科学的行动指南。
发达国家在制定通用性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制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具体行动指南做出了积极探索。如果设计一套科学的行动指南,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能够有效的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传宪.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J].经济师,2004(4): 152-153.
作者简介:
吴适(1964-),男,重庆江津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财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 经营 解决措施 环境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管理层实施的,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营、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保驾护航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自我调节与约束的内在的必要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1 控制环境决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一般被分为: 控制活动与环境、风险评估与沟通以及监督。也可将其归结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不管怎么划分,都是将控制环境放在第一,足可见控制环境在整个内部控制中是重要的基础位置。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影响着整个企业员工,它直接决定整个控制是否有效,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因此如何从控制环境角度强化内部控制已经是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2 我国企业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控制环境可以被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指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和董事会的职能,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责任分配及授权、人事政策等。就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分析,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2.1 企业文化
实现内部环境控制的目标需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内部控制为手段,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那内部控制就只是一个形式。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自身特点的文化,这导致了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造成了很多人事制度上的问题。
2.2 治理结构与董事会职能
股东大会的权力不能落实,股东权力受到限制,信息不充分披露、缺乏及时性;董事责任淡化、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功能弱化,缺乏独立性。
2.3 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
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视为“纠错查弊”,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等职能机构,使控制活动名存实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严谨、责任心不强。
2.4 组织结构不完善
组织结构以及人事政策和程序没有遵循基本设计原则,从而不能设计出有满足自身需要,有特色的组织结构;各部门间协调性差。各职能部门没有做到责任与权利对等;没有科学的招聘计划, “任人为贤”成了空话, 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致使员工对工作无热情。
2.5 外部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虽然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 法律体系也不完善,依然会发生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改革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离形成“激励+约束”的制衡任重而道远。
3 建设合理有效内部环境控制的办法
3.1 通过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①应就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营运效益控制和遵循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②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要对内部控制报告出具验证意见,并与会计报表审计意见书一同披露。③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审查意见。
3.2 制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应该制定内部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体现在了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应该积极的学习这些先进经验,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框架体系和操作规范。
3.3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应该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且实现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
3.4 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各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共识,共识是管理层应该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有效性地运行进行评定,外部评价也必须包括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和其责任的评定。分歧比如SEC的规则指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必须根据既能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又能评价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程序进行,并列举式地指出了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包括的内容。但是我国要求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此进行说明,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报告,但是没有具体的条款,还要进一步完善。
3.5 设计一套科学的行动指南。
发达国家在制定通用性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制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具体行动指南做出了积极探索。如果设计一套科学的行动指南,对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能够有效的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传宪.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J].经济师,2004(4): 152-153.
作者简介:
吴适(1964-),男,重庆江津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财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