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方面的便利,信息技术就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推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实现现代化。在高职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实用性等特点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推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院校 历史功能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237-02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界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教育的现代化并没有标准的衡量尺度,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变,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内涵包括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手段、方法的现代化。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中,这对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提高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动力,将其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观念是灯塔一般的存在,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在教育中是改革与发展的源动力,为教育树立了新的思想与观念。
现代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信息传播形式的改变,扩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育的内涵,将教育变成了由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相结合的整体。学校这一概念十分大,凡是能够让人学习到知识的办学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学校,除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外,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还出现了网络学校、远程学校等以网络为主体的办学形式,将人们心中对于学校的概念改变了。现代教育技术还将教学观念进行了改变,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观念,使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上都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教材的概念与形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材的形式、内涵和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只是文字和书本类教材,而是包括诸如网络、多媒体等教材,形式也变成了数字或模拟形式。教材的概念不再只是单纯的教材的概念,而是资源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而且也不再是定量的,而是像超市一样,区别于传统的那种只能定时定点定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知识,而是新的形式,尤其在现在的网络时代,知识就像超市一样,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
(三)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教学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得到了建设与使用。传统的教室环境最大的功能就是解决对学生的容纳问题,而新的教室环境的构建则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就如同现在的居民住房一样,从之前的容纳工程到现在的安居工程,每一间房子都有其专属的功能,如卧室、客厅、洗手间等,达到优化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教学环境的改变也如同居民住房一样。
教学环境的变化,最大的好处还是在于改变了教学信息量的传播。传统的教学环境受到环境的限制,每节课能够传授的知识量十分有限。不是教师不愿讲授更多的知识,而是条件的制约使其无法扩大信息传播量。但现在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利用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变化大体可以概括为从三个一到三个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一张嘴加上一块黑板再加上一支粉笔,现代的教学模式为对于媒体会用、会做并且会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板书、普通话以及讲授能力,而现在的教学能力除了以上三种,还包括媒体掌握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
(五)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我国十六大在报告中指出,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让人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让国民接受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社会风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意味着人们将学习变成了一种社会行为,将学习放在了首位,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也意味着终身学习体系彻底形成。学习从个体行为变为群体行为,从实现自身价值变成了社会成员共同的愿望。我国人口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会使一些追求在教育的人涌向教育部门和各种教育机构,这一数量无疑是巨大的,以我国目前的办学形式,很难适应这一现象,因此,就要找寻适合各种人的各种需求的办学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所制造的媒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跨越地域的障碍,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为我国人民自我实现和丰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途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扩大受教育的规模,也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
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教学方式,怎么教就怎么学,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缺少创新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知识的继承,但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使学生达到统一的共性,但难以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师的授课形式将纯讲授转变为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从纯接受变为增强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在课堂中,教师所代表的是管理者与组织者,但学生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和处理,对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增强自主性,发扬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贯彻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现代教育以传输技术为主,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到校园外,采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对象也不仅限于青少年学生,而是延伸至中老年的圈子,教学时限也变成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意识,学生一直都在期待着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并且能够与人探讨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教师们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记在心中,与时代共进步,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出新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三)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创新教育模式有很大益处
就我国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来讲,教师为主导,半数为主要授课形式的这种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引导,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由演示变为引导认知,教学过程由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变为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课时的设置以及安排和讲课的内容都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场地也基本固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案,遵循课时设置在固定的场地进行授课,而且每门科目的教师只讲授本科目的知识,很少有课程上的拓展,与其他科目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融。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有机结合,使知识的讲授变得丰富多彩,知识面的拓展变大。教师能够将采集到的资料放入讲课中,使课堂丰富生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将各个科目的知识相融合,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四)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环境对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客观条件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有真正合适的条件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实景虚拟化,创造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这就意味着教学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例如一些对环境和人体有伤害的实验,或者周期较长很难观察的实验,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其虚拟化,将最终的试验结果及其过程以图像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到他们眼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这些知识,而不用花费大量时间。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能够获得班级内、校内甚至是其他国家中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们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不同地区的高职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全方位人才
传统教育模式偏向于应试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十分不健康,往往会造成一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存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使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为素质教育,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首位,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是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而是将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优秀人才作为目标。这样的新型优秀人才应该将智慧、毅力与创造力集于一身,不仅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还应该具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三、高职院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措施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上,能够使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得到一定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限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诸如硬件设施投资不够,软件开发没有一定的支持,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学习和使用的欲望。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革。
硬件设施投入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建设程度。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投资硬件设施,例如建立起丰富的资料库,准备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料,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络,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学院应当加大力度进行建设。
很多教师已经在教育岗位做了很多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上,很难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其效果也保持怀疑态度。对于这些问题,学院要不定期开展一些讲座或学习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教育局面。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都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可能对于专业知识极其擅长,但对于教育的理解可能不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方面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学会电脑操作,学会在网上寻找资料、制作课件等。
四、结束语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的素质问题是社会能否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基本保障,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在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性、开放性等优势将传统教学甩在了后面,只要学院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学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鹏,苏淳.院校信息管理中心定位职能及其建设思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2]朱杰.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3]王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
[4]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院校 历史功能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237-02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界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教育的现代化并没有标准的衡量尺度,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变,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内涵包括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手段、方法的现代化。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中,这对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提高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动力,将其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观念是灯塔一般的存在,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在教育中是改革与发展的源动力,为教育树立了新的思想与观念。
现代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信息传播形式的改变,扩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育的内涵,将教育变成了由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相结合的整体。学校这一概念十分大,凡是能够让人学习到知识的办学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学校,除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外,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还出现了网络学校、远程学校等以网络为主体的办学形式,将人们心中对于学校的概念改变了。现代教育技术还将教学观念进行了改变,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观念,使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上都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教材的概念与形式发生了改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材的形式、内涵和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只是文字和书本类教材,而是包括诸如网络、多媒体等教材,形式也变成了数字或模拟形式。教材的概念不再只是单纯的教材的概念,而是资源的概念,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而且也不再是定量的,而是像超市一样,区别于传统的那种只能定时定点定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知识,而是新的形式,尤其在现在的网络时代,知识就像超市一样,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
(三)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教学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得到了建设与使用。传统的教室环境最大的功能就是解决对学生的容纳问题,而新的教室环境的构建则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就如同现在的居民住房一样,从之前的容纳工程到现在的安居工程,每一间房子都有其专属的功能,如卧室、客厅、洗手间等,达到优化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教学环境的改变也如同居民住房一样。
教学环境的变化,最大的好处还是在于改变了教学信息量的传播。传统的教学环境受到环境的限制,每节课能够传授的知识量十分有限。不是教师不愿讲授更多的知识,而是条件的制约使其无法扩大信息传播量。但现在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利用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变化大体可以概括为从三个一到三个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一张嘴加上一块黑板再加上一支粉笔,现代的教学模式为对于媒体会用、会做并且会与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板书、普通话以及讲授能力,而现在的教学能力除了以上三种,还包括媒体掌握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
(五)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我国十六大在报告中指出,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让人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让国民接受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社会风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学习型社会,意味着人们将学习变成了一种社会行为,将学习放在了首位,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也意味着终身学习体系彻底形成。学习从个体行为变为群体行为,从实现自身价值变成了社会成员共同的愿望。我国人口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会使一些追求在教育的人涌向教育部门和各种教育机构,这一数量无疑是巨大的,以我国目前的办学形式,很难适应这一现象,因此,就要找寻适合各种人的各种需求的办学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所制造的媒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跨越地域的障碍,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为我国人民自我实现和丰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途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扩大受教育的规模,也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
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只会模仿教师的教学方式,怎么教就怎么学,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缺少创新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知识的继承,但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使学生达到统一的共性,但难以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师的授课形式将纯讲授转变为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从纯接受变为增强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在课堂中,教师所代表的是管理者与组织者,但学生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还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和处理,对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增强自主性,发扬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贯彻了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现代教育以传输技术为主,将学生从课堂中带到校园外,采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育对象也不仅限于青少年学生,而是延伸至中老年的圈子,教学时限也变成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意识,学生一直都在期待着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并且能够与人探讨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教师们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记在心中,与时代共进步,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出新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三)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创新教育模式有很大益处
就我国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来讲,教师为主导,半数为主要授课形式的这种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变为引导,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由演示变为引导认知,教学过程由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变为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课时的设置以及安排和讲课的内容都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场地也基本固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案,遵循课时设置在固定的场地进行授课,而且每门科目的教师只讲授本科目的知识,很少有课程上的拓展,与其他科目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融。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有机结合,使知识的讲授变得丰富多彩,知识面的拓展变大。教师能够将采集到的资料放入讲课中,使课堂丰富生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将各个科目的知识相融合,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四)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环境对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客观条件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很难有真正合适的条件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实景虚拟化,创造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这就意味着教学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例如一些对环境和人体有伤害的实验,或者周期较长很难观察的实验,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其虚拟化,将最终的试验结果及其过程以图像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到他们眼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这些知识,而不用花费大量时间。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能够获得班级内、校内甚至是其他国家中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们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不同地区的高职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全方位人才
传统教育模式偏向于应试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十分不健康,往往会造成一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存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使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为素质教育,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首位,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是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而是将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优秀人才作为目标。这样的新型优秀人才应该将智慧、毅力与创造力集于一身,不仅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还应该具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三、高职院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措施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上,能够使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得到一定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限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诸如硬件设施投资不够,软件开发没有一定的支持,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学习和使用的欲望。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革。
硬件设施投入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建设程度。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设施方面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投资硬件设施,例如建立起丰富的资料库,准备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料,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络,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学院应当加大力度进行建设。
很多教师已经在教育岗位做了很多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上,很难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其效果也保持怀疑态度。对于这些问题,学院要不定期开展一些讲座或学习活动,引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教育局面。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都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可能对于专业知识极其擅长,但对于教育的理解可能不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技术方面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学会电脑操作,学会在网上寻找资料、制作课件等。
四、结束语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的素质问题是社会能否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基本保障,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在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样性、开放性等优势将传统教学甩在了后面,只要学院重视、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促进学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鹏,苏淳.院校信息管理中心定位职能及其建设思考[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2]朱杰.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3]王岗.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意义[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
[4]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