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发展的趋势又要求人们之间的交流的范围要更广,更频繁,也更具体化,这就为人们有效的交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不同文化背景也让跨文化交流也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本文就个人就在日常生活中与外国人的交流中所讨论的话题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只要是从中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点,及其来源和必然影响角度,进而得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提醒人们,懂得并尊重不同文化差异,减少沟通过程中的文化误解,促使交流协调的可能性。
关键词: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渊源 影响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从范围上,大到国和企业,小到个人之间的交流。从层次上,由领导级企业之间到私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但是由于各国间的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产生误解甚至冲突。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又与个人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值与不值、干净与肮脏、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对行为方式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杨宏,2005:60)。
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在思维方式、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带来误解和沟通的困难(王新灵,2009:18)。
二、案例
一次,我陪同一个来自美国的朋友来上海参观。其实我也来上海没多久对周围的环境也不是很熟。所以我事先也跟他坦白了。中午去餐馆吃饭的时候,我出于一个中国人招待外国朋友的礼貌,主动问他喜欢吃什么。他却很放心地对我说“Today you’re the leader ,you decide,and I”ll follow you! 当时感觉很差异,他明明知道我也没经验,还这么相信我!然后在进餐的时候,他用很好奇的口吻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一间宿舍至少要住四个人,一点隐私权都没有,这也是“人权”的问题。实在是太不可思意啦!你们难道能忍受的了吗?在美国从来没有这种情况,美国的公寓至多住两个人。”我解释说由于中国人口远远多余美国的原因。并且我们觉得几个人住一块可以互相交流,磨合性格这更有利于我们成长成熟。而且,在中国有句俗话“人多力量大,团结好办事”,我们中国提倡这种做法。他反问“那你们的隐私呢?并且这是态度问题,与客观人口关系不是很大。”这时我在心里嘀咕“单身有什么好隐私的?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互相互帮互助,共同讨论,也避免了孤独。那谈得上什么‘人权’!”
后来对他的不解行为仔细琢磨了一番,终于豁然开朗。“这就是中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差异。
三、中美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
基本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差异(陈俊林,2004:24)。一般说来, 中美两国属于不同的价值体系, 中国是东方价值观念的代表, 美国则具有西方价值观念的大多属性。他们在价值观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陈俊林,2004:22)。
西方文化的上帝信仰, 使个体可以不必依赖他人, 而通过自我与上帝的关系来对自己下定义。美国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人格的独立、个性的张扬, 推祟个人成就和荣誉鼓励人们要勇于表现自我, 大胆提出自己的要求, 维护自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人认为, 人首先是个体, 其次才是群体或者等级制度中的一员(陈俊林,2004:24)。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重视对个人空间和私生活的尊重和保护,要注意美国文化中“隐私” ( privacy),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汉语中的很是不同。在美国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 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关心他人的具体表现(孙雪波,2005:80)。
而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基于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中国人主张个人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要成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中国有句古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重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饶纪红,2005:165)。
所以中国社会关系观明显特点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人的社会性, 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而是强调群体的作用(陈俊林,2004:24)。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他人取向是集体取向的延伸,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王新灵,2009:19)。基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指导下,几人住同住一个宿舍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和谐大家庭的体现,我们觉得是共享的美德,也是为国家少占一点空间的奉献精神,我们很自豪。而美国人认为因为是隐私的侵犯,这是不尊重个人自由的体现,损害了他个人的利益,是侵权行为。双方的观念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四、价值观差异的渊源
中国是农耕文明,最关注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下农业收成的问题,寻求的是人遵守自然界的规律,然后自然界给予丰收的回报。在中国,“稳定”、“和谐”这一类的词占据核心地位。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提昌“和”,其实这个字就在强调一种集体精神。中国的重农抑商使人们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社会中不得不紧密联系,抗日战争中日武器的差距使集体主义又一次显示出了巨大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使大锅饭、平均主义再次的深入人心,无形中强调了集体的概念,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受外界他人看法的影响。
西方却在文艺复兴之后突飞猛进,人文主义的崛起,使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的价值,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主张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这种政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过大过快也使人与人之间的束缚逐渐趋于弱势。他们在发展的同时会更加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偏向自己的意见。
五、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强调集体主义,有助于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互助互爱、共同担当。但是如果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也会抑制个人的发展、挫伤个体的积极性,反过来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强调个人主义,容易发挥个人潜力、发展个性,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可如果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也会走向极端,出现自私自利、惟利是图、人情淡漠等局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王新灵,2009:21)。
六、结语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及各自形成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必然中西方不同行为和表现,提高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的敏感性,自觉消除中西方价值观所带来的在交际中的负迁移。让两种价值观在和谐中共存,客观的接受评价双方的不同点,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陈俊林,2004。基本价值观与中美人的社会行为差异。《宿州师专学报》,19,1:22-24。
[2]饶纪红,200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江西社会科学》,4:164-166。
[3]孙雪波,2005。美式个人主义的跨文化解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8,4:80-82。
[4]杨宏,2005。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渊源 影响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从范围上,大到国和企业,小到个人之间的交流。从层次上,由领导级企业之间到私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但是由于各国间的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产生误解甚至冲突。文化差异不可避免的又与个人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的。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值与不值、干净与肮脏、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对行为方式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杨宏,2005:60)。
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在思维方式、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带来误解和沟通的困难(王新灵,2009:18)。
二、案例
一次,我陪同一个来自美国的朋友来上海参观。其实我也来上海没多久对周围的环境也不是很熟。所以我事先也跟他坦白了。中午去餐馆吃饭的时候,我出于一个中国人招待外国朋友的礼貌,主动问他喜欢吃什么。他却很放心地对我说“Today you’re the leader ,you decide,and I”ll follow you! 当时感觉很差异,他明明知道我也没经验,还这么相信我!然后在进餐的时候,他用很好奇的口吻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一间宿舍至少要住四个人,一点隐私权都没有,这也是“人权”的问题。实在是太不可思意啦!你们难道能忍受的了吗?在美国从来没有这种情况,美国的公寓至多住两个人。”我解释说由于中国人口远远多余美国的原因。并且我们觉得几个人住一块可以互相交流,磨合性格这更有利于我们成长成熟。而且,在中国有句俗话“人多力量大,团结好办事”,我们中国提倡这种做法。他反问“那你们的隐私呢?并且这是态度问题,与客观人口关系不是很大。”这时我在心里嘀咕“单身有什么好隐私的?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互相互帮互助,共同讨论,也避免了孤独。那谈得上什么‘人权’!”
后来对他的不解行为仔细琢磨了一番,终于豁然开朗。“这就是中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差异。
三、中美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
基本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差异(陈俊林,2004:24)。一般说来, 中美两国属于不同的价值体系, 中国是东方价值观念的代表, 美国则具有西方价值观念的大多属性。他们在价值观的表现有很大不同(陈俊林,2004:22)。
西方文化的上帝信仰, 使个体可以不必依赖他人, 而通过自我与上帝的关系来对自己下定义。美国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人格的独立、个性的张扬, 推祟个人成就和荣誉鼓励人们要勇于表现自我, 大胆提出自己的要求, 维护自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人认为, 人首先是个体, 其次才是群体或者等级制度中的一员(陈俊林,2004:24)。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重视对个人空间和私生活的尊重和保护,要注意美国文化中“隐私” ( privacy),它所包含的内容和汉语中的很是不同。在美国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 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关心他人的具体表现(孙雪波,2005:80)。
而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基于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中国人主张个人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要成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中国有句古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重集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观(饶纪红,2005:165)。
所以中国社会关系观明显特点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人的社会性, 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而是强调群体的作用(陈俊林,2004:24)。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他人取向是集体取向的延伸,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人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王新灵,2009:19)。基于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指导下,几人住同住一个宿舍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和谐大家庭的体现,我们觉得是共享的美德,也是为国家少占一点空间的奉献精神,我们很自豪。而美国人认为因为是隐私的侵犯,这是不尊重个人自由的体现,损害了他个人的利益,是侵权行为。双方的观念都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四、价值观差异的渊源
中国是农耕文明,最关注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下农业收成的问题,寻求的是人遵守自然界的规律,然后自然界给予丰收的回报。在中国,“稳定”、“和谐”这一类的词占据核心地位。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提昌“和”,其实这个字就在强调一种集体精神。中国的重农抑商使人们在生产效率低下的社会中不得不紧密联系,抗日战争中日武器的差距使集体主义又一次显示出了巨大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使大锅饭、平均主义再次的深入人心,无形中强调了集体的概念,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受外界他人看法的影响。
西方却在文艺复兴之后突飞猛进,人文主义的崛起,使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的价值,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主张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尤其是在资本主义这种政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过大过快也使人与人之间的束缚逐渐趋于弱势。他们在发展的同时会更加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偏向自己的意见。
五、不同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强调集体主义,有助于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互助互爱、共同担当。但是如果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也会抑制个人的发展、挫伤个体的积极性,反过来可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强调个人主义,容易发挥个人潜力、发展个性,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可如果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也会走向极端,出现自私自利、惟利是图、人情淡漠等局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王新灵,2009:21)。
六、结语
了解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及各自形成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必然中西方不同行为和表现,提高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的敏感性,自觉消除中西方价值观所带来的在交际中的负迁移。让两种价值观在和谐中共存,客观的接受评价双方的不同点,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陈俊林,2004。基本价值观与中美人的社会行为差异。《宿州师专学报》,19,1:22-24。
[2]饶纪红,200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江西社会科学》,4:164-166。
[3]孙雪波,2005。美式个人主义的跨文化解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8,4:80-82。
[4]杨宏,2005。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