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在现实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阅读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及美的享受。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当然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在生活中美是处处存在的,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有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品味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朱自清的《春》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的话,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春雨之宁静,春风之柔媚,春花之瑰丽,春草之嫩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第二,感悟阅读,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心灵态度体验。
  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例如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阅读《藤野先生》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祭妹文》品味骨肉间的血肉亲情;阅读《梅花岭记》感受对国家事业的正义之情;阅读《最后一课》品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此等等。这样的阅读引导就自然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发现美选择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提高。
  第三,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熏陶。怎样形成这种效果呢?教师不过是个引子,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心领神会的感悟。但教师的引子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文学文本中包含着美,但又不是俯首可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打开思维大门,感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美;环境氛围美;社会风尚美;情节曲折美如此等等。例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周边环境的描写,对潭中水、潭中鱼的描写虽然仅是廖廖数语,但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是能品味出作品塑造的环境凄清、潭水清澈、潭鱼闲适的意境美的。也会品味文本中作者多角度的描绘:绘声“如鸣佩环”,绘色“青树翠蔓”,绘形“参差披拂”,绘影“鱼影浮动”,绘神“游鱼闲适”。也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联想,才能从听觉上想象到潭水的清脆悦耳;从视觉上想象到潭周边竹木的青翠葱茏多姿多彩,潭水的清澈透明,鱼影的鲜活滋润。
  第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
  拓展阅读,一是从内容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针对课本文本的阅读,更是针对广阔的文学文本的阅读。从内容上拓展的原因是,能选入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量的优美的文学作品散落于课外。因此不能把学生的审美眼光仅仅局限于课内的文本阅读之中。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的积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也由此延伸到课外。
  二是从理解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更主要的是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就要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此拓展开去,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学生想象意境与文本塑造意境对话;学生想象意境与作者心中意境对话。这些对话无论是联想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含有丰富的创造因素。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开发性预习作业:“走进朱自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经历?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与作者展开对话。就会深入了解朱自清的身平经历、个人思想。了解到朱自清不接受美国救济粮,就会被他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染,从中受到教育。具体到文本阅读中,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背影》中所塑造的亲情是感人的,但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之中,还会体会到《背影》不仅写出了对父爱的突然感悟,更有深层的意境。从而体会到家庭亲情的纯真之美。更能深切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一种有家真美的真实体会油然而生。并由此引导学生拓展到具体生活中: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爱的良知。这也是拓展阅读的目的所在。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素质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美育也是可能的可行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文本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蕴含的高尚而优美的情感,从学生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在情感上陶冶学生灵魂,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丑恶的恨。通过不断积累的美的素质,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为创造和谐、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室拔地而起,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等电子设备进入了教室。然而,农村防雷减灾意识淡薄。  一、近几年学校发生的典型雷击事故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因雷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数字,仅2007年全国因雷击死亡人数就超过600人,特别是2007年5月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雷击事件共造成7名学生
期刊
【摘要】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板书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好的板书不仅有助于传授知识和方法,而且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关键词】 板书;生物教学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用口头语言提供
期刊
拜读李茂老师编译的《跟布朗先生对话之:连锁反应》,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笔者深入反思,感悟良多。  学校教育,当以爱心、耐心教育为主,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尤其如此,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青少年。他们从一个个懵懂好玩的孩童,经过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成长为一位位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有为青年,教师功不可没。那么,应如何顺利开展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呢?美国名师布朗先生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新课程教
期刊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而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教,教师的给,缺乏主动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的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无疑者须教之有疑”, 质疑问难
期刊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几乎是2-3年更新一种机型,机器的价格却大幅度降低。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种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大大促进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使得小学计算机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两年来,小学计算机课的配机数量、机型、教师配备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为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面对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如何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问题已是小学计算机教育深
期刊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一个理念:课堂是活动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生命的。而思品这样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精神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更需要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定或寻求适应课堂教学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理解国家政策,应用知识分析时事事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或条件,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成才创业必需具备的基础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所有小学课程中,它的课时数最多,工具性最强,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最大。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  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
期刊
学习注意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他们的意识指向和集中在书本、教师等教学过程中,是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的现象,如:说小话、东张西望、打瞌睡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表面上不说、不动、然而目光呆滞,人在教室,心飞千里,想与学习无关的事。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率就会下降,因此要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一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内注意力。  一、严肃课堂纪律,约束
期刊
【摘要】 爱因斯坦提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创造力对一个人能否做出突出成就有着最紧密的关系。本文试在概述创造力的基本内涵、特征、创造性人格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 创造力;创造性人格;智力;培养    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探索未知世界而共同和谐发展、共同开启心智、开发潜能的过程。教师作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个性化的人放在重要地位,强调学习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人自身主动性的发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对《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学习感悟。  一、强调阅读的兴趣  关于兴趣,“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