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构筑完整的小说世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x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最多产且涉及文学门类最广的作家之一,是“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迄今已出版各类作品一百一十余部,包括52部中长篇小说、29部短篇小说集、8部诗集、8部戏剧集、7部故事集和11部文论。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奖、马拉默德笔会终身文学成就奖等。近年来她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欧茨出生于纽约州洛克波特镇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她从小在外公乡下的农场中长大,在伊利县上学,学校只有一间教室。后来,这里成了她作品中许多故事的发生地,不过她将伊利县改成了伊甸县。欧茨还不会写字时就喜欢照着图画书讲故事。她说她的童年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什么让人感兴趣的东西”。
  欧茨上高中时就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有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还有狄更斯、哈代、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14岁时,外婆送给她一台打字机,在这台打字机上,她开始尝试写作。1953年15岁时,她完成了她的第一部小说,不过没有出版,因为出版商认为小说有关吸毒的主题对年轻读者来说太过压抑。
  欧茨于1956年进入纽约州西拉丘兹大学读书,主修英国文学。大学期间,她醉心于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并对心理学和哲学感兴趣,系统阅读过弗洛伊德和尼采等人的作品。广泛的阅读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60年大学毕业,1961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英语硕士学位,也就是在这里,他认识并嫁给了英语教育家雷蒙·约瑟夫·史密斯。随后,她开始攻读英语博士学位,这时,她偶然间在玛格丽特·福利主编的《美国最佳短篇小说》上发现了自己的一篇作品。这一发现大大增强了她以写作为职业的自信心,并从此放弃博士学业,开始了创作生涯。1963年,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北门边》出版。1961—1967年,在底特律大学教授英美文学。1967年,她与丈夫移居加拿大,到温莎大学任教,两人还在这里共同创办了《安大略书评》杂志。1977年离开温莎大学回到美国后,一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驻校作家。
  欧茨的创作门类广泛,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学评论。她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小说创作也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坛的地位。
  欧茨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生活,致力于表现“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生活中的不公和邪恶,体现对弱者的同情。她的小说常常表现浓郁的思乡和怀旧情绪,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和发生过的事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当中。早期作品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变迁,通过一些典型人物和环境的描述,暴露了高度物质文明下美国社会的丑陋和罪恶,揭示了那一时代美国人的焦虑、骚动、苦闷与迷惘。
  欧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颤栗着倒下》(1964)是她关注罪恶与暴力的开端。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女与一个30岁货车司机的悲剧浪漫史。欧茨早期小说中名气最大、并给她带来声誉的,是分别探索美国城市、郊区和乡村人间百态的三部曲。批评家认为这些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受到了20世纪一些作家的影响,如福克纳、德莱塞和法雷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人间乐园》(1967)的主人公是伊甸县乡下一位移民工人的女儿,她为了抚养自己的私生子而嫁给了一个富裕的农场主。但是,她的儿子因内心空虚而杀死了继父并自杀,主人公向往的田园生活最终被毁灭。第二部是《富人们》(1967),小说描述的是郊区人们的生活,通过表现郊区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而批评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匮乏。第三部《他们》(1969))曾荣获国家图书奖,是一部自我感悟式的作品,描述的是美国社会一些不同身份的人。通过对底特律一个城市家庭三代人经受的暴力与堕落的描写,表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希望的破灭。小说对城市生活的凶杀、卖淫、斗殴等阴暗面着墨较多,是美国现代化都市生活,尤其是下层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表现了青年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的种种困惑、遭受的人生际遇和所走的不同道路。《他们》是欧茨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她影响最大的作品。
  创作初期,欧茨的作品再现了客观现实,表现手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不过作者也运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这种现实主义描写与意识流手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为她获得“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长篇小说《奇境》(1971)的出版是作家创作风格的一条分界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奇境》记述的是一位优秀外科医生的故事。他本是个孤儿,通过个人奋斗有了成功的事业和体面的家庭。但是,社会的压力、精神的苦闷使他失去了维系美满家庭的能力和享受生活的欲望,最终的结局是疏离了妻子孩子,远离了社会,害了家人,也毁了自己。小说在揭示人物空虚的精神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方面有生动描写,手法也更为多样。这之后的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和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为突出,想象、梦幻、荒诞、暴力、哥特式手法频频出现,一个个故事中交织了诸多罪恶与悲剧,故事的主人公往往身份各异,任职于美国的各种社会机构。《我任你摆布》(1973)的主人公是一位因投身自由事业而备受同龄人称赞的年轻律师。《刺客们》(1975)是一部心理小说,戏剧性地表现了一个保守党政治家涉嫌谋杀对他的妻子及两个兄弟的影响。小说一开始就通过婴儿的内心独白来描述自己在母胎中的感觉。在被称为实验性诗体小说的《乔尔伍德》(1976)中,无意识的非理性描写更多,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是“把两种不同体裁的结构融合在一起,一种是以想象力为中心的诗歌结构,另一种是以叙事和描绘为中心的人物关系结构。”《不神圣的爱情》(1979)的故事是围绕纽约一所小学院的几个教师的生活展开的,揭示了人物遭受各种挫折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幻想世界,表现了当代人特别是女性的心理真实。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欧茨小说中最少情感纠纷的小说,并因间接的幽默和温婉的讽刺而受到好评。小说写的是一个38岁的女教授,离婚后生活事业均不成功,为填补精神空虚,也为了出人头地,她竟然情愿去做受某大学邀请的一位英国著名老诗人的情妇。可惜诗人老不中用,说话颠三倒四,对调情毫无兴趣,最后因醉酒吸烟失火,烧死了自己,也害得女教授白忙一场。欧茨通过自己在高等学府的亲身经历,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在小说中暴露了高等学府中知识分子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和趋炎附势的丑态,深刻表现了知识女性的精神空虚和心态变异。
  在创作的后期,欧茨除继续深入探索当代人特别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心理,采用意识流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多视角、立体交叉结构等现代主义的手法外,还吸收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实验,题材更为广泛,手法更为多样,出现了较多的象征、隐喻、神秘、怪异、梦魇、凶兆、畸形、变态、魔幻、荒诞、恐怖、暴行等等。她用独特的审美视角表现异化了的社会,运用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进一步体现了她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茨出版了几部戏仿一些19世纪作家的小说,被她戏仿的作家包括奥尔科特、狄更斯、爱伦·坡、夏洛蒂·勃朗特和埃米莉·勃朗特姐妹。《贝尔弗勒世家》(1980)按照哥特式文学的基本模式,利用超自然主义事件,追述了一个美国家庭的发家史。在这部作品中,欧茨有明显的暴力描写,例如,一个男子故意将他的飞机撞向了贝尔弗勒公寓,撞死了自己也撞死了他的家人。《布勒兹摩传奇》(1982)讲的是19世纪后期生活在宾夕法尼亚乡村的5个少女的故事,表现了神秘绑架和通灵现象等哥特式传奇。两部作品以魔幻现实主义和恐怖怪诞的哥特式手法,通过家庭历史和传奇故事,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揭示了现代文明给人的精神生活所带来的危害。前者以一个家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利用时空交叉、象征等手法,描写了贝尔弗勒家庭六代人近200年的历史,是美国历史的缩影,被称为“描绘美国社会的现代神话”。后者通过100年前布勒兹摩山谷中五姐妹的传奇故事,用近似黑色幽默的讽刺手法和模拟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的笔调,通过五姐妹的生活遭遇,揭露19世纪的各种习俗对妇女的束缚,以及对当今妇女的影响。
  在《温特瑟恩的秘密》(1984)中,欧茨借用了爱伦·坡作品中的诸多因素,对19世纪神秘小说的创作传统进行了探索。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侦探,在断案过程中他总是竭力模仿福尔摩斯。小说具有阴森、恐怖、凄惨的哥特式家世小说特色,既有蒙着面纱的奇怪女人,又有在沼泽荒地中出没的鬼魂。一些批评家认为,这些小说的描写太过离奇古怪,但也有一些批评家钟情于欧茨对罪恶的精彩描写,认为这些描写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成就。
  作为女作家,欧茨对妇女的命运和地位特别关注,她的作品不乏对妇女屈辱境遇和压抑心理的描述,常以独特的视野表现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独立存在的价值。如作者以切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玛丽亚的一生》(1986),写的是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女子,不畏逆境,奋发自强,最后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
  欧茨创作的其他文学种类也多有对人类某些阴暗面的揭露。大多数批评家认为,欧茨的短篇小说最适合于她文学主题的情感表达。她的一些小说集,如《北门边》、《你要到哪里,你去过哪里》(1974)和《乌鸦翅膀》(1986)都含有暴力以及两性间的滥情故事。小说《你要到哪里,你去过哪里》被认为是现代短篇小说经典,并被改编成电影。小说讲的是女孩青春期和性觉醒的故事。一个星期天,15岁的漂亮女中学生康妮正百无聊赖地独自在家听音乐,突然来了两个陌生男人,声称要带她出去“兜风”,吓坏了的康妮只好乖乖就范。
  欧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的种种歧视、家务的重负外,还要承受来自性方面的威胁。欧茨企图说明重压下女性不安、恐惧的心理是由社会导致的。
  2007年5月,年近七旬的欧茨又推出了一部新作——《掘墓人的女儿》,这是她的第三十六部长篇小说。小说文笔流畅犀利,沿袭她一贯的黑暗现实主义风格,揭露了美国社会自二战以来业已存在的对犹太人的歧视,探讨了美国移民经常面对的文化身份、孤独和自由等主题,内容深刻,发人深省。小说以犹太难民瑞贝卡·施瓦特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用沉重、心酸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德国犹太移民家庭在美国的遭遇。
  欧茨的作品多关注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问题、两性的关系和一些知识分子的苦闷,揭露人性的黑暗面,暴力和家庭是最常见的主题。作品中常常有强暴、乱伦、谋杀、虐儿及自杀等充满悲剧和暴力的故事情节,作品的主人公卑微的社会地位和软弱的性格常使他们成为受害者。她擅长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反映复杂的美国当代社会和美国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善于将现实主义主题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心理作深入的探索和描绘。在继承马克·吐温、德莱塞、斯坦贝克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她在一些作品中还运用了心理分析、内心独白、意识流、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但是评论界普遍认为,欧茨的创作基调主要还是现实主义的。
  欧茨在文学界以多产和多能著称,她的作品数量已经可以与19世纪两位多产大作家狄更斯和巴尔扎克比肩,并大有超越之势。尽管一些批评家指责欧茨的做法背离了当代文学对“少而精”的追求,但有很多人对她在文学上的不懈努力表示赞赏,他们说她的作品可能最终将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小说世界。欧茨是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中一位受到颇多争议的作家。但人们发现,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并不是天生的女权主义者,她们总是依赖别人,被动行事,总是在性与情感的纠葛中妥协退让,而不是明确地表白她们的需要和困境。对妇女的歧视和虐待——性上的、身体上的和情感上的——是欧茨作品中一个不断出现的主题。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她小说中女性角色都是些受虐狂,并指出她的作品中没有自强自立的女性角色。尽管多数人不认为欧茨是个女性主义作家,但许多评论家认为,欧茨的小说中是隐藏着女权主义意识的。她的后期小说对女性的团结和发现自我多有关注。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曾这样评价欧茨:“我们这个国家如果有一位杰出的女作家的话,那就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汉文化已渗透到世界各地,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的“汉字”,更是走红全球。汉字学习的魅力不仅是掌握一种交流方式,更是在汲取一个古老的文化。汉字的形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至今,每一个过程都是历史的见证。  关键词:汉字;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作者简介:陈瑶,工作于北京市通州区新通幼儿园,申硕学校: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她是时尚界的风向标,明星们穿着打扮的楷模,她14岁出道,18岁成名,整整红了20年;作为英国最富有的模特,她一年曾接14个国际品牌的广告合约,15个杂志封面,个人资产超过1.15亿英镑;她被传出和好友玩性游戏的丑闻,还吸食可卡因,甚至让教育专家们坐到一起来探讨她吸毒事件对英国青少年的影响;她在被人们唾弃的时候,却依然让人效仿——她的一副墨镜、一个挎包,甚至是最随意的系扣方式、特立独行的举止,还有她
自1969年创立以来,布克奖已成为英联邦国家最重要的文学奖,影响日益壮大。2008年正值布克奖40周年,年仅34岁的印度作家阿拉温德·阿迪加凭借长篇小说处女作《白虎》一举夺魁,爆出了大冷门。最后一轮的竞争对手既有布克奖常客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又有同胞印度英语文学骁将阿米特瓦·高士。凭借处女作就能“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布克奖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阿迪加的确值得庆祝。    一、从新闻记者到
现实秩序的压迫和冒险精神的结合会导致“流亡”,流亡的终点是回家,或者重建家园。但是,如果无家可归,或者无家可建,则就只能永远流亡。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一个流亡的思想家团体,二战结束后,纷纷修成“正果”,不再流亡:霍克海默尔任职大学校长,阿多诺是政府以及主流社会尊崇的学术权威,马尔库塞成为西方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弗罗姆已是心理学界的泰斗……真是个个功成名就。只有一个人例外,法兰克福学派诸大家中最富有
你想去火星吗?这颗红色行星是太阳系中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也是人类星际移民最有可能的目标天体。这不,又一颗探测器要登陆火星了。
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扩散机制和规律,是市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将新产品开发放在自身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新产品的上市能否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成为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然而,当企业向未知市场推出新产品时,由于新产品上市受到市场竞争和需求不确定的影响,同时由于产品进入市场后其价格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价格往往会直接影响产品被顾客接受的程度。鉴于此,本文通过运用最优控
时至今日,欧洲大陆依然挺立着大大小小11个王国,西班牙王国便是其中之一。王室的动态,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兴趣点。随着传媒手段的多样化,有关王室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王室帷幔亦不再难以起撩;然而这些报道所呈现的,多为王室成员的公众形象,人们依然难以知晓:21世纪的王室成员,幽居在昔日的宫殿里,对外部世界究竟如何思想,又如何议论呢? 与王室成员零距离的交谈,并把其内容公布于众,在当今时代也不多见。无怪乎,英
古埃及文字很复杂,加之神庙僧侣又故意将其弄得十分晦涩,因此,随着古代埃及的远去,其文字也逐渐无人能解。15个世纪以来,世人都以惊奇的眼光观察象形文字。欧洲学者一直误认为它是宗教仪式上使用的神秘符号。直到19世纪,它才由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成功,从而使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商博良也因此成为了埃及学的泰斗。  1790年,天赋异禀的商博良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他出生之时,父母和邻人都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