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王维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像之天赋
  即便在当代,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偶像。作为一个千年不灭的偶像,王维一定具备超乎一般人的天赋。这是一种上天赐予的天赋,这是一种等待被发掘的天赋,这是独独属于王维的天赋。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王维。
  他或许正在空山新雨后享受着秋日的美景;或许手拈红豆正向恋人吐露衷肠;或许趁着月色在山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也或许在拜访深藏山中的古寺,在阵阵的钟声中养性修身……无论怎样,这位“天纵之才”似乎站在高高的月亮之上,端着盛满诗词才华的酒樽,笑看着人世间的滚滚繁华。
  大唐盛产天才,就像山东出产大葱、四川多产辣椒那么自然。而王维——这个近乎完美的名字——9岁能文,17岁便写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21岁则“顺理成章”地高中状元。可见王维少年天才,文采斐然。而也只有这样的才华才能写出那么多的妙词佳句,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仍能感受到王维诗词歌赋中无法泯灭的光彩。
  开元、天宝是盛唐的顶峰,那些光彩四溢的绝世人物证实了那个时代的伟大。奇怪的是,生活在当时的很多奇才都命运多舛,王维也没有躲过这一宿命。先因伶人舞黄狮子犯禁被贬,后又多次在出仕与退隐间重复徘徊,更大的失意则来自安史之乱,迫以伪署。终其一生,虽少年得志,却无奈坎坷多磨。
  长安的宫殿只为这些艺术家们开了一个小小的侧门,让他们屈身而入却只为糜烂的生活多一丝娱乐。当历史老人肃然地转过头去,颤颤巍巍地走向高高在上的三皇五帝的宗谱时,王维也终于明白,这里不需要太高深的艺术,这里也读不懂太美好的愿景。于是,在饮过“阳关酒”后,他毅然选择转身,转身去做一个逍遥的谪官逐臣,去做一个隐居的文僧诗佛。
  昔日里那些讥刺贵戚宦官的讽喻诗、书写慷慨豪情的边塞曲慢慢淡出了王维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一片山水田园风光——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更是一颗向往隐居生活、追求禅宗佛理的宁静之心。
  史书说他“诗名冠代”,后人赞他“南画之宗”。或许是自然山水激发他灵感、大地河川给予他才情,终南山下的那方青石砚台究竟磨了多少墨水?辋川之上的那支妙笔又生出了几多美景?就着山光月色、竹影鸟鸣,王维痛痛快快地大醉了一场,将诗情融入了画意,也让人生变得如画如诗。
  当我们顺着王维的足迹,去寻找当年的月光、聆听鸟儿的低鸣,去探寻竹林边浣衣的姑娘、曲江上踏青的女郎;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辋川集》,呈现在眼前的是繁华鼎盛的长安,狼烟骤起的边塞,还有在安史之乱中不知所措的忧心迷茫;当我们仰望头顶的月亮,你是否看到了有个人正捋着飘动千年的长须,吟诵着流畅千古的诗篇。
  似乎所有人心中的王维,都住在月亮上。
  链接
  王维的“绯闻”
  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曾对王维有过一段稍显暧昧的情愫。事实上,太平公主死时王维年仅12岁,相差几十岁的两人是不可能有交集的。然而,王维与大唐公主的“绯闻”却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这位公主不是太平,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据《唐才子传》载: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此玉真公主年纪轻轻便自愿修道,与当时的很多才子均传出过“绯闻”,除了王维,还有鼎鼎大名的李白,好事者甚至由王、李二人同为大诗人却几无交往,而推断他们曾为公主争风吃醋。
  如今,野史已不可考,但王维的才情却由此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王维在实际行动上发起文人画之后,诗画结合的观念逐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深入。北宋中期以后,诗画观念进步,诗人与画家强调诗与画在抒情写意和境界创造上的一致性,他们把画看做“无声诗”,将诗视为“有形画”,追求诗情画意的融合,从而开一代风气,催化了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进一步融合。  最初,题画诗的题诗方式一般不是自画自题,也不是画上题诗,而多是题于图画上方的“诗塘”或尾部的“拖尾”,也可另纸书写。此时,
期刊
王维在文人画坛至高无上地位的奠定始于北宋时期,这与宋代有名的文治盛世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唐代以前,绘画主要是工匠之事,地位低下。到了北宋以后,历代帝王都热衷于绘画,优待宫廷画家,建国初期便设置翰林图画院。鼎鼎大名的宋徽宗虽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却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王维在宋代画史越来越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与这位皇帝对他的推崇有着很大关系。  北宋早期院体画对画工技法要求极高,注重写实,作品大都造型准
期刊
王维不仅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美术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家,学术界对其诗文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对于王维的绘画,却因年代久远且没有作品传世,使得相关研究止步不前。美术史上著名的《辋川图》、《雪溪图》也仅是传为其所作,并没有确凿的依据可以断定是其作品。  王维的绘画究竟是何面貌,美术史家们无从给出确切的答案。但遍览相关文献,我们并非一无所获,许多史料中都留下了蛛丝马迹,通过对这些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
期刊
怎样欣赏一幅陶瓷山水画?能从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角度来欣赏陶瓷山水画吗?什么样的陶瓷山水画才算是佳作……我们都知道传统山水画和陶瓷山水画虽说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但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融通、互相启发。但问题是,该如何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吴天枫叶》是清末民初瓷画名家何许人的一件作品。画面以艳黑为主勾画山岭,墨色秀润磊落,次第有序,再以敷粉留白表现雪色,使画面彩料浓淡自如,雪色逼真,层次有度
期刊
偶像之神化  当偶像的事迹、精神代代相传,他便与凡人的生活渐行渐远。这是偶像个人才华的终结,也是偶像社会功能的开始。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符号,“王维”两个字影响了千余年的中国绘画史。  王维的画至今确已无真迹传世,但是他留下的两篇画论《山水决》和《山水论》却影响深远。  《山水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概括了如何画着色山水的各方面,以画诀的方式把比例、透视问题进一步规范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这
期刊
说到蜡烛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甚至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火把与蜜蜡,但其普及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岁月,且一直“身价”金贵。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写的是西汉杂史,书里记载,南越向汉高祖刘邦进贡的贡品中就有蜡烛。当时,蜡烛很稀少,故而成为君王赏赐高官的一种宝贝。到了明清,蜡烛虽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也只是在特殊场合才会用上三两支,日常生活中依旧使用油灯、火把等传统灯具。清宫中的蜡烛同为贵重,由掌关防管理内
期刊
苏州是春秋吴国晚期政治中心所在地,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但吴王夫差穷兵黩武,终被越王勾践战败而自杀,吴国国灭,这一阶段前后共计42年。文献中对吴国兵器多有记载,干将、莫邪、鱼肠、湛卢诸剑更是人人皆知的神器。到目前为止,吴国有铭兵器出土报道不下百余件,但皆和苏州无缘。直到最近,苏州博物馆终于征集到台湾古越阁主人王振华夫妇藏吴王夫差剑等27件文物。这批文物除了在北京、南京等地做过短暂展出外
期刊
印香炉是熏香炉的一个特殊品种。  宋代的印香炉,如同今日烙饼用的平底锅,上加镂空盖子,炉底有支脚,样子较笨拙。宋代的洪驹父著有《香谱》,其中“香之事”部有“百刻香”一条:“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一昼夜乃已。”由此可知印香炉不仅具有香熏作用,还兼有计时的作用。同一本书里的“香篆”条云:“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钦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经者。”“香篆”的尺寸、厚薄,
期刊
光绪二十八年初,江西省以市面制钱缺少、不敷周转,护理巡抚柯逢时提出拟设立官钱局,发行官票。同年春,由江西厘金局等拨银80万两,在南昌德胜门北营坊正式成立江西官钱局。同年八月,设立江西官银号,与江西官钱局并存。光绪二十九年,江西官钱局和官银号合并组成江西官银钱总号,在九江、景德镇、义宁州(修水)、吉安、赣州、抚州、上高、河口等地成立分号,在饶州、樟树镇则设立兑解所。  首发十足制钱票  光绪二十八年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亿万学子家长的心,家家都期盼着孩子能考取一所心仪的学校。不只是考生家长,高考的几天中全国人民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了考生身上,有的为考生停工休假,有的为考生禁鸣改道,有的为考生做饭,有的为考生送考……所有人都在为考生祝福祈祷。  在中国古代科举时代,人们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相比今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考生的祝福祈祷更是无处不在。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佩戴带口彩的饰物,长大成人后穿衣戴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