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摹是学书者无法绕过的一步,要想取得较好的临摹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择帖与读帖
历代碑帖浩如烟海,学书者须选择合口味、宜上手的碑帖而习之。一般而言,性格内向的人,可选择一些具有开拓性的碑帖,如颜真卿、米芾、王铎等人的碑帖;性格外向的人,可选择一些较为严谨的碑帖,如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碑帖。如此,方能使练出来的字开张而不轻浮、庄重而不板滞,对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大有裨益。
范本选定后,切勿盲目地写、机械地描,而应先沉下心来对碑帖勤读冥思,细品深悟。读帖有如阅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帖时,要把范本中多方面的要素深深地烙在心底,先点画,次结构,再章法,做到心有成帖、脑有成字、胸有成竹。清人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告诫人们:“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只有对所临碑帖的基本点画、间架结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等进行反复的观察、认真的分析,才能不断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临摹的效率。
摹写与临写
摹写与临写各有优劣。摹写易得古人点画位置,但多失古人笔意;反之,临写多失古人点画位置,却易得古人笔意。临帖的关键不在字数,而在遍数,每临一遍都应有所得,临的遍数越多,基础就越牢。通常,开始临写时一定要慢,要突出一个“死” 字,即力求每个字的形态酷似原帖,直到完全掌握后,才能求“活”、求变、求新,逐渐具备个性特征。这便是人们在学书中所谓的“死去活来”法。
自摹写到临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二者不可偏废,应以临为主,以摹为辅,临摹并施,双管齐下。
入帖与出帖
临帖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难于入帖;二是入帖后又无法出帖。临帖光入帖是难有大作为的,必须在钻进去的同时还能跳出来。入帖强调继承传统,出帖重在推陈出新。既要效法古人,又不能迷信和拘泥于古人。临帖首先要求入帖。所谓“入”,就是把法帖中的精髓吸收和借鉴过来。而“出”,则是学书者慢慢脱开原帖的束缚与干扰,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入帖是一种学书手段,出帖才是学书者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作为学书者,临摹碑帖应从一家、一体、一帖入手,待基本功扎实后,再广涉历朝书帖,兼学各家各体。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煉。诸如美学、史学、文学等,均有益于学书者不断开阔艺术视野、丰富书写内涵、提升书法品味。学习书法,目光不能只盯在它的实用层面上,而应从艺术的高度去拓展、去超越。
择帖与读帖
历代碑帖浩如烟海,学书者须选择合口味、宜上手的碑帖而习之。一般而言,性格内向的人,可选择一些具有开拓性的碑帖,如颜真卿、米芾、王铎等人的碑帖;性格外向的人,可选择一些较为严谨的碑帖,如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碑帖。如此,方能使练出来的字开张而不轻浮、庄重而不板滞,对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大有裨益。
范本选定后,切勿盲目地写、机械地描,而应先沉下心来对碑帖勤读冥思,细品深悟。读帖有如阅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帖时,要把范本中多方面的要素深深地烙在心底,先点画,次结构,再章法,做到心有成帖、脑有成字、胸有成竹。清人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告诫人们:“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只有对所临碑帖的基本点画、间架结构、谋篇布局、风格特点等进行反复的观察、认真的分析,才能不断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临摹的效率。
摹写与临写
摹写与临写各有优劣。摹写易得古人点画位置,但多失古人笔意;反之,临写多失古人点画位置,却易得古人笔意。临帖的关键不在字数,而在遍数,每临一遍都应有所得,临的遍数越多,基础就越牢。通常,开始临写时一定要慢,要突出一个“死” 字,即力求每个字的形态酷似原帖,直到完全掌握后,才能求“活”、求变、求新,逐渐具备个性特征。这便是人们在学书中所谓的“死去活来”法。
自摹写到临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二者不可偏废,应以临为主,以摹为辅,临摹并施,双管齐下。
入帖与出帖
临帖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难于入帖;二是入帖后又无法出帖。临帖光入帖是难有大作为的,必须在钻进去的同时还能跳出来。入帖强调继承传统,出帖重在推陈出新。既要效法古人,又不能迷信和拘泥于古人。临帖首先要求入帖。所谓“入”,就是把法帖中的精髓吸收和借鉴过来。而“出”,则是学书者慢慢脱开原帖的束缚与干扰,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入帖是一种学书手段,出帖才是学书者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作为学书者,临摹碑帖应从一家、一体、一帖入手,待基本功扎实后,再广涉历朝书帖,兼学各家各体。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煉。诸如美学、史学、文学等,均有益于学书者不断开阔艺术视野、丰富书写内涵、提升书法品味。学习书法,目光不能只盯在它的实用层面上,而应从艺术的高度去拓展、去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