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读书,是为了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康永的电影上映了。
  写书、拍电影,从《康熙来了》到《奇葩说》,蔡康永那儒雅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一直深受粉丝的喜爱。他是公认的“特别会说话”的人,被称为“有头脑的文化人”。
  他会慢条斯理地跟你讲道理,往往一句话就扎进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而这种神奇的能力,也许正是读书赋予他的。
  说起来,蔡康永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公子哥儿”。
  他的爷爷曾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父亲蔡天铎更为传奇,1949年前不仅是上海滩的大律师,还是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中联轮船公司—的老板,那艘有“中国的泰坦尼克号”之称的“太平轮”就是他们家的。
  1949年,太平轮因事故沉没,对遇难家属的赔付导致公司破产。几经波折,蔡天铎最终去了台湾做律师。在台湾的生活虽然没有了上海的豪华奢靡,但也并不清贫,蔡康永身边经常有好几个佣人照看。
  那时,蔡康永已学会把自己藏进家里的书房,读武侠、读科幻、读经典……比起蔡公馆的嘈杂喧闹,蔡康永更喜欢书里的世界。他如饥似渴地读着各种名著,年幼的心灵一次次接近书中那些伟大的灵魂。
  高中时期,蔡康永是学生会主席,同时兼任校刊主编。后来他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电影,算是电影科班出身。毕业后他做过编剧,曾签入知名的邵氏电影公司,做过台北电影节的评审。几番转折后,他又干起了主持人的行当。
  蔡康永曾主持过一档叫作《周二不读书》(后来改名为《今天不读书》)的电视节目,因此有了一个外号:不读书教主。
  当然,这是反语,在这档名为“不读书”的节目里,蔡康永向观众推荐了一本又一本书,当时这档节目的收视率相当不错。
  “读书节目应该让不喜欢读书的人变得喜欢读书。”这是蔡康永主持这档节目的宗旨。
  蔡康永荐书从来都有他自己的标准。他表示:“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如果它开启了你对人生新的信仰,那么这本书就值得读。读书很大的乐趣在于对已经存在于世界上、存在于生活当中的东西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种了解不靠阅读是无法获得的。”
  这其实也可以看作蔡康永选择自己所读书籍的标准之一。
  “读书要接触原点”也是蔡康永的主张。他说,如今很多人不看《红楼梦》,不看《战争与和平》,只看改编的电影、漫画或者玩改编的游戏,这种体验跟阅读经典是有很大差距的。
  与很多爱好读书的人不同,蔡康永在一次采访中告诉读者:“不用害怕读到烂书,因为烂书会让你明确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蔡康永觉得,大量的阅读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在他看来,人生有限,而阅读可以扩展人们的经验,让人们看到别人的人生。“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
  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蔡康永是这么做的,也一直在鼓励大家这么做。
  真正能做到像杨绛所说的那样“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的人,着实不多,蔡康永可以算一个。
  有人说蔡康永“鸡汤”,也有人说他“毒舌”,但是当你认真去听他的话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他说的都是再现实不过的感悟和道理:
  —我们相信别人,有时不是因为我们人好,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我们需要相信别人,这样比较容易活下去。
  —一不小心就长大了,再不小心就死掉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求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
  面对生活,其实蔡康永一直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这从他小时候将自己藏在书房里就开始了。面对蔡公馆的人声鼎沸和大人世界的无常,蔡康永一直处于一种抽离的状态。
  虽然家庭条件优渥,但是蔡康永形容自己的童年时用了一个词—苍白。
  蔡康永出生时,父亲已经年过半百,他有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对他来说,他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和父母打球、游泳,只能整日看着父母应酬。
  “出生的家庭尽管不能任你挑拣,人生却依然是你的,请务必善加挥霍。”
  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知道“美人再美,也有老去的一天”。豪华客轮太平轮会沉,家道会中落,他知道人的多變,也知道人性的丑恶,所以一向温和。他以旁观者的心态,把自己知道的道理讲给别人听,因为很多事他都已经冷静地看透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一个“修炼”过的人。他的“修炼”,指的是做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转身投入书的怀抱。
  这是他与自己、与生活和解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为自己找到的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在《康熙来了》走过12个年头之后,蔡康永终于选择了一走了之。从那以后,舞台上少了一个常常乱笑的主持人,而世界上多了一位挥洒自如的主人公。
  写书、拍电影、做网络节目……他好像把自己的人生又重新活了一遍。
  记得蔡康永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的灵魂有点太老了。我太早就闻够了衰老的气息,只好倒过来活。”
  所以,他不知不觉地往游乐园的方向走去,尝试着换不同的方式来生活。
  就如同,他曾说,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但为什么我们常用“五彩缤纷”来泛指各种颜色,而不说“三彩”缤纷呢?原来,我国古代并没有三原色的理论,我们说的“五彩”指的是青、白、赤、黑、黄五种颜色。“五彩”和我國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里的木、金、火、水、土是一一对应的,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
期刊
抗战期间,有一次为了筹款办了个晚会,节目有皮黄、洋歌、杂耍,少不了也要有一段相声。后台老板瞧中了老舍和我,因为我们俩平素有点儿贫嘴薄舌,说话就有一点儿像说相声。焦德海、草上飞我们也都瞻仰过,别的玩艺儿不会,相声总还可以凑合。  老舍的那一口北平话真是地道,又干脆、又圆润、又沉重,而且土音土语不折不扣。我的北平话稍差一点儿,真正的北平人认为我还行,外省人而自以为会说官话的就认为我说得不大纯粹。老舍的
期刊
许多玩具在被用来玩耍之外,还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含义,比如下面这几种玩具,就不仅被用来玩,还被古人用来驱邪。  风筝  据说风筝起源于军事活动。《南史》卷八十记载,公元549年,梁国将领侯景带兵造反,将梁武帝萧衍包围在了台城。梁武帝采纳臣子的建议,造了纸鸦,也就是风筝,然后将敕令藏在里面,趁着刮西北风的时候放飞,以期外面的官兵收到后前来救驾。但稍微想想就知道,用风筝传信是不合理的,因为根
期刊
古代竹刻家多安贫乐道之士。明代竹刻大家濮仲谦是金陵派创始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手快,作品值钱,按说,他应该生活得很富足才是,事实却是,“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赤贫,是濮仲谦的选择。他爱惜羽毛,不愿意让自己喜爱的艺术沦为赚钱工具。而他能做到“赤贫自如”,还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关。显然,那时候的人对这些安贫乐道的艺术家,还是相当尊重、善待的。  清代
期刊
对2017年10月的英国行,美国总统特朗普特别提出,要乘坐金光闪闪的钻禧皇家马车,由林荫路前往白金汉宫。这辆马车使用了约400片金箔,黑色车身,金色车顶、车轮,车门把手上镶有24颗钻石和130颗蓝宝石,让喜好奢华宫廷风的特朗普极为倾心。  钻禧皇家马车本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80岁生日(2006年)而打造,但由于资金和运输问题,迟至2014年3月才抵达英国。这份迟到的生日礼物很快成为伊丽莎白
期刊
与许多外国人一到北京就要奔赴长城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同,带有浓重希腊口音、长着满头银发的帅大叔米哈里·曼尼亚帝斯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每天都只围着京城的菜市场和餐厅转悠。  你一定会想,对食物如此沉迷的人,不是美食发烧友就是厨师。没错,米哈里是一位大厨,但他又不是一位纯粹的大厨。这位风度翩翩的希腊大叔曾经做过男模,当过演员,他出演的电影甚至还曾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终,米哈里却放弃了光鲜的演员职
期刊
英剧中,19世纪的名媛们总是爱饮下午茶。时至今日,下午茶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英式下午茶都是红茶,几乎没有绿茶?这是为什么呢?  百度这样说:传说古时候中国的绿茶得“坐”一年半多的海船才能到达英国,绿茶在海上漂泊期间自动发酵,到达英国时,就变成恰到好处的厚味红茶了。  根据笔者自己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采茶经验,鲜叶采摘回来之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变红、发酵、腐烂。如果英国人指望这样得
期刊
2016年底,在线大熊猫直播频道iPanda對大熊猫的日常起居和娱乐情况进行了24小时的近距离直播,捧红了一众“熊孩子”,也让熊猫“奶爸”张粤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红人。  28岁的张粤是这些“网红”熊猫的饲养员。因为头上戴着发箍,“饭团”(熊猫粉丝的别称)亲昵地称呼他为“发箍奶爸”。  下午2点,“发箍奶爸”给熊猫萌兰换竹子。他把一株株竹子插在地里,装作是天然野生的竹子。再过一会儿,他要对熊猫们进行行
期刊
人常说,习字须先习大字,而后再学小楷,这话不无道理。由于小楷的字形较小,要表现出用笔和结构的美感确实比较困难。不会写小楷的人总以为写小楷只要比写大楷的动作小一些就行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小楷是有属于自己的书写规律的。  小楷以“清”“腴”为贵  “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也要在纤细中显出丰腴来。  写小楷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能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下
期刊
古今中外,但凡帝王请客,这饭一般都不好下肚。  说不好下肚,倒不是因为饭菜的滋味。帝王请客,确实有品质稀松的,如中国清代朝廷的满汉全席,不过拿些饽饽点心、生冷猪肉凑数;但也有相当丰盛的,像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设宴,美味佳肴有200余种,什么鹰舌、鸟脑、骆驼腿、大象鼻,全都上了席。外国人老说中国人吃得杂,其实当年他们的头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帝王请客的饭不好下肚,主要是啰唆事儿太多。  首先是礼节烦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