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解决的措施,提出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措施 对策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1.三都农村人口数量比例较大
据县统计局统计数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总人口从2004年的31.41万人,到2009年的34.21万人,增长28000人,年均增人口4667人,增长率16.67%;人口总数获得快速增长,究其原因在于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比重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比全省高出23.26%,比全国高出39.96%。
2.三都农村人口综合素质较低
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数量比例高不同,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3.三都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过大
三都水族自治县生产力水平低,第二、第三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2009年在GDP比重达到65.75%。但由于其有限的就业吸纳能力,加之对从业人员较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与相对较低的薪酬福利水平,导致就业结构虽有调整,但调整缓慢,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依然巨大(见表3)。2009年从业人口第一产业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8.10个百分点,但仍接沂60%。
4.三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少人才缺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世行贷款、义教工程款、希望工程款、深圳援助资金等帮助,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三都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每年都有一些孩子入不了学、读不起书、升不起学,而导致农村新劳动力素质低下。
5.三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较多
据2007年开展的第二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数据显示,三都水族自治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5.5万人,占当年18.25万乡村从业人员的30.14%。按人均年收入4000元计算,劳务收入一年可创收2.2亿元,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按人均年节约粮食180公斤计算,一年可节约粮食9900吨。劳务收入已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民总收入的38%。
二、制约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1.三都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从表7可以看出,三都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贵州省、黔南州平均水平相比,非常低。财政入不敷出,表7显示,县财政全年收入不够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个月的工资。“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成了三都县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政府充足且及时到位的资金投入是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物质基础与关键。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三都水族自治县本级财政自给率很低,入不敷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全部靠国家、省州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投入,因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有限,在教育、科研、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培训等方面不能提供数量更多、质量等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支出绝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等个人消费上,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上严重不足。
2.农村教育与培训不到位
2.1农村教育基础还十分薄弱。由于原来的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十分薄弱,目前三都教育的整体水平在黔南州挂末,更不用说与贵州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虽然三都县“两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跟全省、全国的差距有5-8年!三都要赶上黔南州、贵州省教育平均水平,促进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重而道远。
2.2农村职业培训水平低。一是人们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三都农民自我“充电”意识薄弱,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教育认识具有狭隘性。二是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三都水族自治县有黔南三都民族师范学校和三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其他中小学开设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课。三是职业教育未能真正面向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由于忽视对市场的调查,没有站在职业岗位角度去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学非所用,学而无用,职校毕业生照样不适应农村经济建设。
3.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不健全
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医疗卫生水平的状况,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医疗保障滞后,新农合进展缓慢,实施效果欠佳。二是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有一定差距,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三是医疗保障水平还较低,乡村卫生室医疗水平差,组织松散,防保功能薄弱。四是农村妇幼保健仍是薄弱环节,其生殖健康更是难以保障。
三、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1.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既要正视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增强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才开发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使三都从思想上、行动上形成一种潜在的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和超常的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人才的开发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西部地区大开发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本。 2.优先发展三都教育事业
2.1多渠道增加教育投资总量。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的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只能勉强达到温饱水平,根本无力支付个人教育,导致农民个人教育投资不足。因此,首先要建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对于象贵州三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县份,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还要增加教育投入的总量,提高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再次是加大投入的农村教育经费重点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合理规划居住配套条件,要让农村教师感到自豪感和尊严,以稳定现有农村师资力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农村义务教育。
2.2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开发三都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现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城乡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不再缴学杂费,国家还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3.积极发展三都农村人口卫生事业
第一,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尽快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以村居社区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四级网络报病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要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村)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二,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为宗旨的计划生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别要加强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同时还应该帮助搞好人口优育工作。
4.促进三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要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基础数据库。加强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归档建册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劳动力总数、转移意向、培训愿望等,并纳入微机管理,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转移和培训等服务工作。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建立返乡创业人员数据库。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要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一是依托“五年百万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强化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二是强力推介,打造我县劳务输出品牌。三是始终做到“一个坚持,二个服务,三个贴近”。即始终坚持把培训课堂设置在农村前沿,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培训始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培训工作始终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使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就业率。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订单、定员、定向、定点培训,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
[关键词]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 人力资源开发 措施 对策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1.三都农村人口数量比例较大
据县统计局统计数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总人口从2004年的31.41万人,到2009年的34.21万人,增长28000人,年均增人口4667人,增长率16.67%;人口总数获得快速增长,究其原因在于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比重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比全省高出23.26%,比全国高出39.96%。
2.三都农村人口综合素质较低
与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数量比例高不同,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3.三都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过大
三都水族自治县生产力水平低,第二、第三产业虽获得较快发展,2009年在GDP比重达到65.75%。但由于其有限的就业吸纳能力,加之对从业人员较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与相对较低的薪酬福利水平,导致就业结构虽有调整,但调整缓慢,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依然巨大(见表3)。2009年从业人口第一产业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8.10个百分点,但仍接沂60%。
4.三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少人才缺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世行贷款、义教工程款、希望工程款、深圳援助资金等帮助,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三都群众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每年都有一些孩子入不了学、读不起书、升不起学,而导致农村新劳动力素质低下。
5.三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较多
据2007年开展的第二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数据显示,三都水族自治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5.5万人,占当年18.25万乡村从业人员的30.14%。按人均年收入4000元计算,劳务收入一年可创收2.2亿元,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按人均年节约粮食180公斤计算,一年可节约粮食9900吨。劳务收入已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民总收入的38%。
二、制约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1.三都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从表7可以看出,三都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贵州省、黔南州平均水平相比,非常低。财政入不敷出,表7显示,县财政全年收入不够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个月的工资。“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成了三都县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政府充足且及时到位的资金投入是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物质基础与关键。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三都水族自治县本级财政自给率很低,入不敷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全部靠国家、省州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投入,因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有限,在教育、科研、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培训等方面不能提供数量更多、质量等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财政支出绝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等个人消费上,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上严重不足。
2.农村教育与培训不到位
2.1农村教育基础还十分薄弱。由于原来的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十分薄弱,目前三都教育的整体水平在黔南州挂末,更不用说与贵州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虽然三都县“两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跟全省、全国的差距有5-8年!三都要赶上黔南州、贵州省教育平均水平,促进三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任重而道远。
2.2农村职业培训水平低。一是人们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三都农民自我“充电”意识薄弱,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教育认识具有狭隘性。二是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三都水族自治县有黔南三都民族师范学校和三都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其他中小学开设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课。三是职业教育未能真正面向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由于忽视对市场的调查,没有站在职业岗位角度去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学非所用,学而无用,职校毕业生照样不适应农村经济建设。
3.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不健全
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医疗卫生水平的状况,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医疗保障滞后,新农合进展缓慢,实施效果欠佳。二是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有一定差距,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三是医疗保障水平还较低,乡村卫生室医疗水平差,组织松散,防保功能薄弱。四是农村妇幼保健仍是薄弱环节,其生殖健康更是难以保障。
三、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1.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既要正视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增强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才开发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使三都从思想上、行动上形成一种潜在的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和超常的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人才的开发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西部地区大开发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本。 2.优先发展三都教育事业
2.1多渠道增加教育投资总量。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村的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只能勉强达到温饱水平,根本无力支付个人教育,导致农民个人教育投资不足。因此,首先要建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对于象贵州三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县份,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还要增加教育投入的总量,提高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国家财政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再次是加大投入的农村教育经费重点改善农村教师的住宿条件,合理规划居住配套条件,要让农村教师感到自豪感和尊严,以稳定现有农村师资力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农村义务教育。
2.2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开发三都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现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城乡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不再缴学杂费,国家还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3.积极发展三都农村人口卫生事业
第一,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完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尽快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以村居社区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四级网络报病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要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村)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二,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为宗旨的计划生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特别要加强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同时还应该帮助搞好人口优育工作。
4.促进三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要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基础数据库。加强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归档建册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劳动力总数、转移意向、培训愿望等,并纳入微机管理,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转移和培训等服务工作。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建立返乡创业人员数据库。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要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一是依托“五年百万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强化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二是强力推介,打造我县劳务输出品牌。三是始终做到“一个坚持,二个服务,三个贴近”。即始终坚持把培训课堂设置在农村前沿,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培训始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培训工作始终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使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就业率。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订单、定员、定向、定点培训,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