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凭什么自信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传统历史与现代科学思想的结合,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新时代我国要实现文化自信,必须坚定走自主发展之路,同时以开放包容态度,吸收其它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为中国文化提供新动力,同时妥善处理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关系,以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与国家发展实力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展现出更牢固、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我国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可让我国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持续保持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将这种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建设动力,增强中华民族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文化自信并非偶然,它与政治紧密关联,当政治展现出强大的一面,文化自信必然与之相随。我国文化自信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当前国家发展强盛的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诉求和现实意义。新时代我国已完全融入全球化潮流中,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上,我国文化自信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在展现文化自信的同时,我国还应清醒地看到不足,需在保持发展文化自信的同时不断完善自省。
  文化自信最能体现社会现实,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自身拥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在传统思想文化的浸润下,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思想基础。这种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在历史中不断实践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实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融合统一,为我国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文化不仅体现传统特色,还包含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让中国文化更具时代活力。用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魅力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需求。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理念缺乏认知,导致精神、理想的缺失,许多文化也因此失去传承。除此之外,很多西方文化的大肆传播,也让很多人不分黑白,将西方文化奉为时尚而盲目认同,使一些人丧失了对自身文化的正确判断,更加重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现如今,文化自信早已融入全球化发展中,不同民族在全球化潮流中不断交流互动,谁能在这场竞争交流中获得话语权,谁就能把握竞争主动权。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抓住机遇稳步前行,以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只有自觉才能产生自信,才能进一步发展。对我国而言,文化自信要先对民族文化由内心产生认同。中国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中国人,文化自觉并不应当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上,还应体现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上,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注入的新活力。当前我国的文化自信要体现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表现出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高度认可。如果缺乏这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根基,失去生命力。此外,中国文化需要随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吸收其他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因此,坚持文化自信要做好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自信的建立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脱离现实。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之路,不仅让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还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基因,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当前,我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来源于近代我国历史发展取得的成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社会发展与制度不断完善,已经让中国发展经验上升为思想理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从中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奋斗精神。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相互促进融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些现象体现了文化自信的价值所归,体现了国家发展中文化自信的落实,体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实现文化自信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实现文化自信,要打造国内、外环境建设,发挥文化自信主体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正确把握好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文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坚持文化自信,先要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要对当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保持自信,正确把握传统与当代文化间的辩证关系。当代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在融合过程中发生创造性转变,赋予现代含义,丰富原有内涵。
  在文化内容选择上,要坚持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其思想理念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要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将红色精神融入市场经济,以电影、文学、歌舞形式将红色文化与经济文化相结合,在坚持红色文化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使红色文化顺应时代潮流,赋予其时代气息,被社会大众接受。同时,文化体制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完善创新,以适应体制建设和社会大环境,全面推进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沿着既定方针前行。在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使公益文化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推动文化更加丰富繁荣,社会发展更和谐。
  正确处理把握“中”“外”文化关系尺度。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文化也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异彩,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文化自信,更是以此方式促进提高文化自信的手段。我国文化自信首先要保持民族性,要以传统中华文明为根基,融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理念的中国风格文化,不断扬帆出海,提升国际文化地位,在国际上抢占发展先机和文化话语权。
  要想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需要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创新,以展现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活力源泉。在挖掘自身文化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外国文化带来的影响,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国文化,以谦虚的态度不断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以坦诚的态度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自信,为新时期中国文化增添色彩,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化自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自信要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处理历史与现代、国内与国外文化间的关系。同时,不断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力,以此推动中国文化自信。
  (作者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文化厅“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藕合关系研究”(项目编号:HBWY2015-Y-GO3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孙任媛:《论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怀化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责编/高骊 谷漩(见习) 美编/宋扬
其他文献
红色基因为文化自信系统化构建、传承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我国,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正是红色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重红色基因
【正】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几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突出重点、长期坚持、注重实效、不务虚名”
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的是
浅层折射仪的原始地震记录初至波前常常有乱跳的干扰现象,影响了记录面貌,严重时还影响到拾取初至,多年来这一问题都未能得到解决。本文剖析了产生干扰现象的原因,给出了查找
【摘要】结合新阶段扶贫项目的重点,即互助资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和村组道路建设等,精准扶贫的理论和机制创新方向需要作出新的调整。我们要本着把教育变成生产力的信念,为贫困地区带去先进的思想和实用的科学技术;要以改变经济发展理念为首要,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走产业扶贫之路。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精准扶贫 新航向 【中图分类号】F014.36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面对“三农”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人、地、钱,即要培养和吸纳建设农村的人才,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引导资金等要素快速向农村流动,从根源上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内生动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
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积极搞好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正> 相传晋朝王羲之学书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卫钰)所著的《笔阵图》中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可见执笔是开始学
鉴于数字正弦波发生器广泛地用来作为数字地震仪和地震检波器的性能测试的信号源,本文简要介绍并着重讨论数字正弦波发生器的原理及存储正弦波一个周期上的取样点数和样点的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转型的成功带来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要想全体国民逐渐培养起生态文明素质,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现代观念之中,以现代观念来引导国民素质的综合建设。  【关键词】社会转型 生态文明 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  社会转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式是与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