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戏剧冲突:交友类节目的真人秀狂欢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新派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开播即走红,备受观众追捧,截止目前百度搜索网页已达4220000篇,可见其火爆程度。为何在电视娱乐秀已经滥觞的时代,这档真人秀娱乐节目依然能够走红?其走红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关键词】《非诚勿扰》 娱乐狂欢 戏剧冲突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新派冲关交友类节目,从今年1月15日首次开播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并且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再度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百度搜索输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得到相关搜索结果约,4,220,000篇,由此可见,短短四个月时间这档相亲交友类节目已经造就的热门度。我国相亲交友节目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风行,期间也曾出现过火爆一时的节目,后又在近几年的电视选秀狂潮中消沉下去。《非诚勿扰》的横空出世,犹如一匹黑马,再度点燃人们对交友节目的热忱,甚至有人惊呼,“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①据此,本文试图解析《非诚勿扰》节目的创新之处和节目如何造就的娱乐狂欢以及狂欢背后的思考。
  节目形式的创新
  权利与话语的不对等。以往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大多采用男女数量对等,通过各种游戏环节的形式,创造一种温情斯文的氛围。而《非诚勿扰》采用的是完全革新的方式,一位男嘉宾同时面对24位女嘉宾,首先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局势不对等状态。24位女嘉宾亮丽出场站定后,男嘉宾迅速出场,与24位女嘉宾短兵相接,并且接受她们的种种话语考验。男嘉宾基本处于弱势状态,只有经受女嘉宾们考验的份,而且时常被考验的很惨。节目中有时会出现女嘉宾话语的形式刻薄、甚至侮辱男嘉宾的情况。只有当男嘉宾闯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和“爱之终决选”三关成功晋级后才会扭转局势进入男生权利阶段,对女嘉宾提出一两个问题,而且一般都是比较温婉的问题。一个男嘉宾从出场到离席,快则一两分钟慢则十几分钟,在这场短兵相接、凶狠搏杀的两性节目中,女嘉宾的权利似乎得到足够的维护,男嘉宾反而经常扮演绵羊的角色,等待着24张血盆大口的评价。
  节目现场的聚焦。节目现场,以主持人和男嘉宾站立处为中心点,24位女嘉宾分两边站成半弧形,每位女嘉宾与男嘉宾都是基本相等的半径距离,这样的布局容易形成一个聚焦点。男嘉宾站在这样一个聚焦点处,接受24位女嘉宾虎视眈眈的注视与考量,然后以供品评和挑选,强化戏剧效果。女嘉宾以快速灭灯亮灯的方式表示对男嘉宾的态度,后方大屏幕数字的不断减少给现场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这与以往轻松、娱乐、温情的交友类节目有着根本的不同。
  看与被看的情境。江苏卫视将这档节目定位为新派交友节目,我认为这其中的一个新颖之处在于它的双重审视。男嘉宾接受24位女嘉宾的审视、评价,在女嘉宾的要求下表现自我、秀出自我。同时,24位女嘉宾也要接受台上台下观众的评价,在广大观众的注视中展现自己。看似咄咄逼人的女嘉宾,在看与被看中行走。台上,她们对着男嘉宾时而温婉时而刻薄,台下的她们同样也遭遇着观众或是赞赏或是谩骂的命运。在非诚勿扰官方网站的讨论区版块,截止5月22日共有38155个话题讨论,得到360467个回复。②其中大部分的讨论主题都是关于每期的女嘉宾们,网民的观点中有支持他们的也有对她们无情的批判。
  “话题 戏剧冲突”造就的娱乐狂欢
  《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强调要把他的新派交友节目做成一档真人秀,而不是综艺大观。“《非诚勿扰》是真人秀。所以它不能满足于温情斯文的相亲交友,甚至没打算促成任何一对男女,连装出这种态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凶狠的两性搏杀,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男女关系”。③有话题才会有看点,制造话题是从选择嘉宾开始。而且话题是由人制造的,从《非诚勿扰》播出到现在可以看出,女嘉宾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些女嘉宾大多思想新锐、言辞大胆,能够制造话题。比如1月17日那期节目“我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女嘉宾马诺一炮走红,进而引起视上视下关于拜金女的讨论,一度在网上形成热议。男嘉宾的挑选往往也是刻意搭配不同口味的,千奇百怪、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比如3月14日第十期的节目中出现个富二代刘云超,其特立独行的表现以及犀利的言辞一度引爆现场女嘉宾的愤怒,同时也引起线上广大网友观众的热议、甚至人肉搜索。11号女嘉宾闫凤娇以其甜美可爱、收入不菲被众网友热捧,堪称“玉女”。随后突如其来的 “厕所艳照”事件又让其红极一时,百度搜索闫凤娇结果已达2710000篇,可见其知名度。因为《非诚勿扰》走红的,成为话题之王的远不止这些人,还有诸如“豪宅女”朱真芳等等。制造话题是《非诚勿扰》赢得高收视率的一大法宝。
  大众传媒的职能之一是娱乐功能,尤其电视媒体为普通人提供了表演戏剧的舞台。《非诚勿扰》这样的真人秀相亲节目也在着意为观众提供强烈的戏剧效果。“真人秀”节目以其冲突性、悬念性、趣味性和非常规性的戏剧效果成为近年来被广泛复制的节目样式。“真人秀”节目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特殊的游戏规则集中展现人性的一个集锦。④《非诚勿扰》通过搭建游戏规则营造一种情境,当真实的男女嘉宾进入这个极端情境的时候,要想真实的表达自己,必然遭遇重重矛盾,这就是戏剧冲突,才能吸引观众眼球。比如4月11日第十八期来自杭州的男嘉宾沈勇,因为在VCR当中表达了不想要农村的女孩而遭遇现场女嘉宾的轮番炮轰,并且也走红网络。在《非诚勿扰》这样一个平台上寻找女友,男嘉宾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择友想法,却在这样的一个游戏情境中遭遇强烈冲突,现场情绪一度亢奋。VCR在节目之前就已经录好,可以说制片方事先就知道了沈勇及其妈妈的想法,那么VCR在播出之后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也就是个悬念。果不其然,现场播放后戏剧冲突出现了。这样的冲突,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刻意营造。目的就是为了博得观众关注热情以及刺激观众有可能已经审美疲劳的情绪从而保持较高收视率。
  狂欢背后的反思
  在80后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剩男剩女问题突出的时代,《非诚勿扰》的推出无疑迎合了社会现实。波兹曼说,“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⑤在大众媒体集体狂欢的年代,《非诚勿扰》的娱乐追求显得无可厚非。这档相亲交友节目,实际上是打着相亲的旗号进行着真人秀狂欢。女嘉宾大多数亮丽动人,让观众不得不怀疑这些嘉宾的真实身份,关于嘉宾是不是托的争议已经随着节目的热播也同时升温。甚至于好事的网民又拿起人肉搜索的强大武器对这些女嘉宾进行人肉,也得出了不少让人振奋的结论。与此同时,节目制片方却一直强调没有托,这些嘉宾的资料都是真实可信的。真真假假,结果不一而终,节目却在继续红火,观众的热情也在继续。嘉宾身份神秘莫测,言语新锐刺激,戏剧冲突效果强烈,借助诸如拜金女、富二代等等社会热点话题撩拨观众情绪,从而制造出一场场娱乐盛宴。可是,盛宴的过后留下了什么?这种相亲交友节目除了追求收视率之外,该不该担负起引导80后正确婚恋观的责任,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③中国日报娱乐频道,http://www.chinadaily.com.cn/hqyl/dsneidig-
  angtai/2010-04-27/content_225463.html
  ②非诚勿扰官方网站,http://i.jstv.com/b83.html
  ④徐锐,《“情境”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与价值》,《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第67页
  ⑤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6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实习编辑:张庆荣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夫人形象建构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学术界和媒体界讨论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形象建构过程,从政治传播学角度探索政治传播的技巧与规律。  【关键词】第一夫人形象建构政治传播  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崛起的传播环境中,政治传播已然不再是呆板、保守与冰冷的政策、方针、会议报道亦或军事、外交出访等的宣传与灌输,政治传播的新探索早已开启。
【摘 要】南都娱乐周刊对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在网络上引来巨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自由和尊重公众人物隐私哪个更重要上。本文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形式来探讨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新闻自由 隐私权 公众人物  一、事件始末及相关背景  南都娱乐周刊的记者、有内地第一狗仔之称的卓伟,在进行8个月的秘密跟踪之后,爆出著名演员文章出轨
【摘要】影响力是媒体安身立命之基。一家媒体究竟有没有影响力最终裁定权归于广大受众。因此,我们在谈论媒体的影响力时就必须围绕受众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其中媒体信息的及时传播就是媒体围绕受众需要提高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媒体要提高影响力,就要本着对受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传播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新闻媒体 信息传播 及时性  一、新闻本身要求决定了媒体信息传播必须及时  新闻是
【摘要】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性质、功能和作用成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种有悖新闻发布规律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因此唯有健全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有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 权力运行 有效手段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最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摘要】2015年1月16日下午,歌手姚某某因病不治在深圳去世。去世的第二天,一则关于“记者进入太平间偷拍姚某某遗体”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受到政治、经济双重压力挤压的大众传媒为了经济利益,凭借社会公器的公共属性职能入侵私人领域,不断模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假借“新闻”名义赤裸裸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营造健康的传媒环境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传媒伦理法制  201
2008年9月25日——28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此事进行充分报道。短时间里大规模的新闻报道形成了强势舆论,在此次报道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竞相上阵。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报道力量的规模化、报道视角的全面化、报道形式的多样化。  一、报道力量的规模化
【摘 要】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看见》 柴静 采访写作 情感  《看见》栏目所选择的新闻报道题材广泛,或者是对时下新闻热点的深度解读和调查;或是对
【摘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后24小时内新华网新闻的实证数据分析,验证了地震后新华网主要执行环境监视的功能。笔者将“新闻延迟时间”与“内容选择”作为刻画网络媒体环境监视功能的两个维度,并据此对新华网的环境监视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媒体 环境监视 汶川地震    危机发生时,媒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①。在出现极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公众会希望从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②,而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在危
【摘 要】电视访谈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基本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优化访谈节目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访谈节目主持人要有策划意识、协调意识、文化意识、交流意识,这些要素是访谈类节目走向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访谈节目 策划 协调 引导  20世纪90年代上海东方电视台成功推出了电视访谈节目《东方直播室》,这个节目的出现意味着谈话节目在中国电视领域的诞生。接下来随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一
[摘要]典型人物是人们仿效的楷模、行为的准则、社会的代表、思想的标杆,在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社会正气、引领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典型人物报道形式,笔者结合电视片《守护在大山深处的小余警官》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典型人物;策划选题;捕捉细节;提炼主题  一、紧扣时代精神,精心策划选题  典型人物报道策划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媒体的新闻价值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