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蔡襄的茶缘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尽日虚堂试品程。
  ——〔宋〕蔡襄《和诗送茶寄孙之翰》
  宋代的书法,以苏轼、黄庭坚、米芾与蔡襄四人造诣最高。这四人既是书法家,也是文学家,同时又都是爱茶之人。现如今,宋四家皆有涉茶的书法流传于世,其中苏轼有《啜茶帖》《一夜帖》,黄庭坚有《茶宴》《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米芾有《道林帖》《苕溪诗卷》,蔡襄有《茶录》《北苑十咏》。
  这四位的书法,谁写得最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致的答案。但要说他们的茶学造诣,则首推蔡襄了。他既做过与茶相关的官职,也写过茶学领域的专著,更创制了精美绝伦的名茶。此外,蔡襄一生还作涉茶之诗二十五首,《和诗送茶寄孙之翰》就是其中之一。

一、作者简述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仅十八岁的蔡襄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他初为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次年,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直到皇祐五年(1052)才奉诏回朝。后来,蔡襄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与包拯任过同样的职务。宋英宗即位后,蔡襄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1067),因病而卒,享年五十六岁。
  身为福建人,蔡襄对茶本就不陌生。他后来出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更是有机会深入研究茶事。作为一名学者型官员,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任上,不仅保质保量地督造生产,还写出了一部茶学专著——《茶录》。关于写作这部茶书的动机,他自己在序言中说道:“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补前人之不足,论本朝之茶事,蔡襄的《茶录》确实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茶文化的必读书。
  说起蔡襄《茶录》的写作,还有一段插曲。宋代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字机,著书全凭手写。蔡襄的这部《茶录》,是他用小楷工书而成。但是刚写成没多久,就被官府中的小吏盗走了。过了一些年,这部书稿由怀安的樊纪购得,还刻印出版了。蔡襄拿到书一看,其中有不少错误,于是又重新订正一遍,干脆直接刻在石碑上。于是,这部《茶录》才得以流传后世。此书中提出的“茶有真香”“茶味主于甘滑”等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名茶的审美取向。

二、题目详解


  聊完了作者,我们再来看题目。和,即唱和。宋代诗歌中,题目标有“送”“和”“依韵”“寄赠”等字眼者甚多。仅以苏轼为例,《和陶诗》就作了一百二十首,至于次韵诗、和韵诗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宋代唱和的茶诗,亦十分常见。例如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欧阳修的《和梅公仪尝茶》、王珪的《和公仪饮茶》等,都是以“和”字开头的茶诗名篇。
  宋代的唱和诗风,与皇帝的倡导有关。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中指出,为了颂扬圣明和粉饰太平,赵宋王朝有意提倡应酬赠答的诗赋。特别是宋太宗,常常舞文弄墨,每逢庆赏、宴会,便宣示御制诗篇,令大臣们唱和,所以宋初文坛盛行唱和诗,而白居易的元和体便成了时流学习的榜样。
  与唱和一样,送茶在文人间也相当流行。例如蔡襄在福建轉运使任上,就曾多次给京城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寄赠好茶。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三月,五十一岁的欧阳修收到了好友蔡襄寄来的佳茗。六一居士品茶后诗兴颇佳,写下一首《尝新茶呈圣俞》,与好朋友梅尧臣分享自己的饮茶心得。其中“建安太守急寄我,香蒻包裹封题斜”两句,讲的就是蔡襄千里赠茶之事。
  有趣的是,欧阳修写下此诗后,梅尧臣便写了一篇《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以示呼应。欧阳修随后又作《次韵再作》,梅再作《次韵和再拜》。蔡襄的一份新茶,引得两位大诗人几番唱和,也算是一件茶史趣闻了。
  这首茶诗题目中的孙之翰,即孙甫,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唐史论断》。这首茶诗,也就从诗人间的寄赠香茗展开了。

三、正文赏析


  第一部分,自“北苑”至“春生”,讲的是茶的来历。
  灵芽,即指北苑贡茶。肇始于南唐的北苑贡茶,入宋后发展得更为迅速,花色品种不断翻新,制作工艺愈加精巧。宋真宗咸平年间,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督造贡茶的同时,创制了龙凤团茶。宋代诗人王禹偁《龙凤茶》一诗,歌咏的就是丁谓创制的这款名茶。其中“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两句,更体现出龙凤团茶的珍贵。
  四十年后,蔡襄担任了福建转运使一职。他在大龙团的基础上改进工艺,创制出小龙团茶。小龙团,到底有多名贵呢?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宋代,执掌军事的枢密院称东府,管理政务的中书门下称西府。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朝廷的最高权力机关简称为“二府”了。作为最高等级的文臣,二府的四位长官却只能分两饼小龙团。蔡襄所制的这款茶,名贵程度可见一斑,北苑贡茶在蔡襄的手中又有了发展。
  宋代诗人熊蕃在《御苑采茶歌》中写道:
  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
  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
  自蔡襄的小龙团出世,丁谓所造的龙凤茶,也只能沦为二等名茶了。北苑贡茶在蔡襄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精”了。
  “要须寒过入春生”一句,诗意地讲出了茶树的生长特性。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与积累,春季冒出的芽头饱满肥壮,内含物质最为丰富。很多茶类皆以春茶为贵,就是这个道理。但若细细品味,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此句与“梅花香自苦寒来”异曲同工,都是借物咏志的妙笔。诗人眼中的茶树,不只是植物,更是灵物,甚至是君子。中国人不仅爱茶,更敬茶,因为它有高洁的品格。   第二部分,自“故人”至“律清”,讲的是茶的审美。
  蔡襄《茶录》的正文,第一句便是“茶色贵白”四个字。当然,此处说的不是茶叶之白,而是茶汤之白。在高妙技艺的冲点之下,茶汤上泛起丰富浓密的泡沫,最终以“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也只有这样的茶汤,才能够让诗人文思泉涌,继而佳句频出。
  宋诗中写茶汤色白的佳句很多,例如林逋的“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又如欧阳修的“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再如黄庭坚的“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蔡襄也有一首《六月八日山堂饮茶》,将宋茶之白写得美轮美奂:
  湖上画船风送客,江边红烛夜还家。
  今朝寂寞山堂里,独对炎晖看雪花。
  盛夏时节,送友归来。孤坐山堂,独对炎晖。茶汤如雪,趣味盎然。
  第三部分,自“衰病”至“品程”,讲的是对茶的依恋。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蔡襄被召为翰林学士、三司徒。英宗即位后,以端明殿学士出任杭州知府。这时的蔡襄,身体似乎已经出了问题,不仅“未老先教白发生”,且“惆怅此生多病恼”。由此可知,这时的他心理上伤逝年华,生理上病魔缠身。那一年,蔡襄不过五十四岁而已。两年后,他竟真的与世长辞了。想必本诗中“衰病万缘皆绝虑”一句,说的也是实情了。
  人在病中,万念俱灰,甚至连吃喝都要忌口。但是唯有茶汤,让蔡襄割舍不下。毕竟,他是那样精于此道。北宋彭乘《墨客揮犀》中记载了一段蔡襄喝茶的故事。福建建安有一座能仁寺,寺内有株生长在岩石缝里的茶树。僧人采摘制作,得茶八饼,号为“石岩白”。其中四饼茶,就送给了时任福建转运使的蔡襄。另外的四饼茶,则密送给了京城的王禹玉。一年后,蔡襄回京城述职,恰好与王禹玉一起品茶。王大人知道蔡襄精于茶事,便暗自吩咐仆人取用珍贵的“石岩白”待客。香茗奉上,蔡襄轻啜,心头不免一动,随即向王禹玉说:“此茶极像福建能仁寺的石岩白,王大人怎么会有呢?”王禹玉大惊,对于蔡襄辨识茶的功夫大为佩服。能识茶辨茶,自然因为蔡襄深谙茶事。但能过口不忘,也证明蔡襄是爱茶之人,喝茶时真的用心了。
  无数个日日夜夜,蔡襄坐于虚堂,品程山家至宝。如今有病在身,医生甚至嘱咐他忌茶,但他心中仍不能忘怀那袅袅甘香。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白居易于洛阳写下《何处难忘酒七首》,其中一首如下: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
  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
  此时无一盏,何以叙平生?
  我们将诗中的酒换成茶,不正是蔡襄此刻的心情吗?
其他文献
土耳其濒临地中海与黑海,横跨欧亚两大洲。这样的土地必然一直以来是充满故事的。自从史前时代以来,土耳其就一直是不同种族和文化的熔炉。从公元11世纪起,突厥民族从东部进入,他们带来了地中海蒙古人混血人种的新成分,对这个国家的人种构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土耳其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建立在波斯、阿拉伯、拜占廷、奥斯曼和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从布达佩斯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入境处,五官
期刊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户应该算是房屋居室的点睛所在。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反过来也证明了窗户对于房屋的重要作用。  “窗”最初由“囱”来表示,其古文字形如同窗户的形状。后来,为了进一步明确字的意思,又在其上增“穴”,创造了上“穴”下“囱”的“窗”,上面的“穴”表示字的意思跟房室有关,下面的“囱”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相接近,又表示字的意思跟窗户有关。  “窗”有过很多不同的
期刊
当我沿着那条只有一人宽的老旧石板路,漫步于田野之上,往来穿梭山谷之间,徒步近3个半小时,终于抵达堂安侗寨的时候,眼前那一片片金黄的梯田与一栋栋别致的小木屋以及不时与我打着招呼的侗乡老人,让我真切地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与我们隔绝已久的神奇之地,所闻、所见、所感都是前所未有的。  侗族,是分布在我国贵州、广西及湖南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其祖先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古越人。文化历史底蕴浓厚、山水风
期刊
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类,即使配上炸鸡和啤酒,在大荧幕中寻找治愈心灵的良药,都不及出门一趟,在芬芳和草香之中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静谧的南国小镇上,少女的长发刚刚及腰,坐在开满鲜花的小店里,隔着玻璃张望着窗外的世界。  洒满阳光灿烂的街道上,树下的那个俊秀温润的少年,轻轻触动了少女的指尖。  可不可以在古朴恬淡的广场上,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淋湿画板,我躲进有你的屋檐。  雨停之后,天空干净得透明,
期刊
从踏上斯里兰卡那一刻,你几乎就会感到造物主对它的偏爱,在这个面积仅有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国上生长着近四千种独有的动植物,整座岛海拔跨度两干五百米,还有专门出产帅哥美女的僧伽罗民族。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笑脸,不经意的一个抬头就撞上僧伽罗式的深邃眼窝微微下弯,满带笑意。第一天认真回应每个微笑导致脸颊僵硬之后,我采取了紧急预案,全程保持浅笑故作娇羞,安全度过剩下旅程。  真正的斯里兰卡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南
期刊
我对芝加哥的初始印象,起初一直是“风城”、“麦当劳的发源地”、“爆米花很好吃”等等,直到真正走进这里的生活,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多彩。来自墨西哥、非洲、中东和亚洲的新移民建立的社区遍布整个城市,让你在多元化的美式文化中体会出一丝熟悉的味道。  到达芝加哥的时候,天正好在下雨,雨水顺车窗玻璃往下流,像是给这样的一所大都会城市蒙上一层蒙版,模糊又有味道。正当我在臆想这座城市的美好之时,突然听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天为什么叫“天”,头为什么叫“头”,走为什么叫“走”,父亲为什么叫“父”,衣服为什么叫“衣”,饼为什么叫“饼”,门为什么叫“门”……早在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刘熙的人,就对这些问题有过思考。他用当时音同或音近的词,解释各类事物叫这个名称的原因,写成《释名》一书。这部书是传世的第一部专门解释事物命名缘由的著作,与《尔雅》(《尔雅》初稿未必写于汉代,但经多次加工,定稿于西汉)、《方言》
期刊
上一期讲的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家、道教、法家关于生态的论述。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也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所向往的“至德之世”、理想社会是什么呢?  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为人生的基本归宿,反对人类用强制暴力的方式对大自然进行破坏。老子还说“上善若水”,民间有句谚语叫“欺山不欺水”,就是说在万不
期刊
赵孟頫被认为是元代书坛的领袖人物,往往和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晋唐名家相提并论。  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即宋太祖第十一世孙。他出生于官宦书香之家,不仅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且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未弱冠时,出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大,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他“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四岁就以父荫补官,授真州司户参军
期刊
在国内,我们擅用园林、别墅、宫殿等中国元素来建筑酒店,却极少见到奢华的欧式城堡酒店。作为国内唯一的一所城堡酒店,大连一方城堡豪华精选酒店一开业,就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不仅成为了当地最具特色的建筑,还成为了大连新的旅游地标,更被喜欢城堡的“住客们”誉为,值得“一生去住一次的城堡”。  屹立山顶的“北方明珠”  在女人的心目中,城堡和香车,都是爱情和浪漫的象征,拥有蓝天和沙滩的大连,更是浪漫之中的“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