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更好的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实践的意义,并结合音乐学科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开发;实践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实践的意义
就音乐的学科特点而言,音乐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条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是德育教育中最高的境界。在高职院校人教版的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中不但闪耀着多元文化的光环,还常常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德育价值。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新课标高职院校音乐学科内涵,了解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还是对精神面貌发展的建设。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其个人修养的提高。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明确音乐的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主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能力,在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德育熏陶。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实践的措施
(一)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观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增强德育观念,鼓励学生养成有道德、有节操、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开设音乐德育课程,重视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例如在音乐学习中渗透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指导等,都能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带来好的影响。要重视音乐等人文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净化校园德育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渗透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德育观念,增强道德判断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道德判断力不足,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多生活中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当发现学生有不良思想倾向时,应尽快板正他们的道德观,帮助学生提高德育观念,增强道德判断力。
(二)丰富德育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呆板,往往都是根据应试体制的要求,进行形式化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高职院校阶段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活泼、真实、趣味性浓的知识传授方式,形式化的教学显然已经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知识文化与情感道德方面的需要了。面对这一现状,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追求多种德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例如,积极开展音乐方面德育活动,如感恩音乐节活动、慈善音乐会活动、去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等,鼓励学生养成有道德、有节操、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再如,在教学时可充分联系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用一段慷慨激昂、又饱含悲壮之情的节奏作为导入,并让学生保持安静,假设我们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前夕,日本鬼子马上要占领中国了,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情该是怎样的?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已经悲愤交加了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产生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教学实例说明了利用音乐情境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的价值,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崇。
(三)言传身教,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师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面镜子,教师的思想观念会在授课的过程中流露出来,教师的思想态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提高教师德育观念,强化教师德育责任已经刻不容缓。在备课中,要认识到音乐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并从智育与德育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在音乐课堂上,要在传授知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悟;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帮助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德育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德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德育渗透中的内心体验,营造平等民主的德育氛围,例如在学习音乐情景剧时,教师不能把教案内容“权威化”,一味的排斥学生的新观点,而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而通过学生的这个新见解,通过音乐情景教学使大家在课堂上不仅知道了要热爱音乐,还要领会音乐里面的道德品质,无疑推进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工作。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青少年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沉淀受教育者的心性,在潜移默化中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对青少年精神方面的培养与塑造是教育工作者们在育人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开发;实践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实践的意义
就音乐的学科特点而言,音乐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条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是德育教育中最高的境界。在高职院校人教版的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中不但闪耀着多元文化的光环,还常常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德育价值。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新课标高职院校音乐学科内涵,了解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还是对精神面貌发展的建设。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其个人修养的提高。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明确音乐的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主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能力,在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德育熏陶。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开发实践的措施
(一)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观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增强德育观念,鼓励学生养成有道德、有节操、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开设音乐德育课程,重视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例如在音乐学习中渗透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指导等,都能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带来好的影响。要重视音乐等人文学科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作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净化校园德育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渗透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德育观念,增强道德判断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道德判断力不足,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多生活中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当发现学生有不良思想倾向时,应尽快板正他们的道德观,帮助学生提高德育观念,增强道德判断力。
(二)丰富德育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单一、呆板,往往都是根据应试体制的要求,进行形式化教学,重智育而轻德育。高职院校阶段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活泼、真实、趣味性浓的知识传授方式,形式化的教学显然已经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知识文化与情感道德方面的需要了。面对这一现状,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追求多种德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例如,积极开展音乐方面德育活动,如感恩音乐节活动、慈善音乐会活动、去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等,鼓励学生养成有道德、有节操、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再如,在教学时可充分联系音乐作品的背景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可用一段慷慨激昂、又饱含悲壮之情的节奏作为导入,并让学生保持安静,假设我们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前夕,日本鬼子马上要占领中国了,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情该是怎样的?面对此情此景,学生们已经悲愤交加了爱国之心油然而生,产生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教学实例说明了利用音乐情境教学来进行德育渗透的价值,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崇。
(三)言传身教,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教师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面镜子,教师的思想观念会在授课的过程中流露出来,教师的思想态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提高教师德育观念,强化教师德育责任已经刻不容缓。在备课中,要认识到音乐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并从智育与德育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在音乐课堂上,要在传授知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悟;在课下,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帮助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在音乐德育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德育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德育渗透中的内心体验,营造平等民主的德育氛围,例如在学习音乐情景剧时,教师不能把教案内容“权威化”,一味的排斥学生的新观点,而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而通过学生的这个新见解,通过音乐情景教学使大家在课堂上不仅知道了要热爱音乐,还要领会音乐里面的道德品质,无疑推进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工作。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青少年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沉淀受教育者的心性,在潜移默化中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对青少年精神方面的培养与塑造是教育工作者们在育人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