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 年7 月31 日15 时, 美国洛杉矶市。这是第1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后的第二天,男子100 米短跑预赛正在田径场上进行。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 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 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他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 四万万人口大国的惟一参赛者。
发令枪响。仅仅11 秒钟之后, 这个尚未被人们所熟识的中国青年, 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 名参赛者中, 他只取得了第5 名的成绩, 与最先撞线的选手, 相差大约4 米的距离。历史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 每当有人试图讲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艰辛历程, 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 刘长春。
弱国无体育
在刘长春远渡重洋参赛之前, 中国曾多次与奥林匹克失之交臂。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896 年希腊即将举行第1 届奥运会前夕,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 德· 顾拜旦通过法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发出了参赛邀请函, 但垂暮帝国的统治者却“ 不知奥运为何物” 而未予理会。
1907 年10 月24 日, 主张体育教学的“ 南开之父” 张伯苓, 在天津青年会第5 届学校联合运动会上的即兴演讲中, 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倡议, 在青年学子中间激起一阵波澜。这个被轻视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 迫切地渴望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
中国人的热情还是得到了奥林匹克的回应。1915 年, 正在筹备第2 届远东运动会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收到了来自“ 万国运动会总干事部” 的电报, 那便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国际奥委会。电报中明确建议:“ 下次万国运动会时, 中国亦得派运动家前往参赛。” 然而随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内战, 使这弥足珍贵的机会转瞬化作泡影。直至1921 年的第5 届远东运动会, 中国才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联系。次年, 身为远东运动会发起人之一的体育家王正廷, 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成为步入这个组织的第一位中国人。1924 年成立的“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则于1931 年被正式接纳为奥委会组织。
虽然这个简称“ 体协” 的组织已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内政部立案, 但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任何财政支持, 自其诞生之初便时常因为资金匮乏, 而濒临名存实亡的境地。为了应付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体协曾一度栖身一家报馆里的狭小空房, 作为临时办公地。
尽管手头非常拮据, 那一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 体协还是派遣了3 名网球运动员赴会参加表演活动。然而, 这一举动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也没能留下任何详尽资料。
同样由于经费问题,1928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第9 届奥运会, 中国也只派出时任体协干事的宋如海, 以观察员的身份只身赴会观光。坐在人潮涌动的看台上, 观望着异国选手奋力拼搏的矫健身影,耳畔回响着各种语言交汇而成的欢呼之声, 宋如海感到极度的压抑与孤独。他用英语反复喃喃自语:“ 奥林匹亚……奥林匹亚……” 突然, 一股抑郁于胸中的热流喷薄而出, 这个中国人用中文大声呐喊:“ 我能比呀!” 这一句呐喊, 很快便被周围的声浪所淹没。
这一年, 沈阳东北大学的田径场上,19 岁的刘长春, 已站在百米赛道的起跑线前。
“ 兔子腿” 单刀赴会
在大连, 提起刘长春, 仍有老辈人会记得他当年的绰号——“ 兔子腿”。刘长春14 岁那年, 在参加当地一场运动会上居然跑出了11 秒8 的成绩。
1929 年10 月20 日, 刘长春在第14 届华北运动会百米比赛中取得10 秒8 的成绩, 创下远东地区最高纪录。同年, 在“ 中日德三国运动会” 上,刘长春参加了100 米和200 米短跑比赛, 他是惟一进入100 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之后, 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 在大学田径教练, 前德国田径队队长步起先生的指导下接受西方的专业田径训练。与步起共度的这不足三年的短暂训练时光, 几乎是刘长春后来在奥运赛场上的惟一筹码。
严格的训练使得刘长春有了惊人的进步。1930年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 他接连夺得100 米、200 米和400 米三个单项冠军。为了褒奖他所取得的成绩, 身为大会东道主的杭州市政当局,特地将当地一条通向田径场的道路, 命名为“ 长春路”。两年后, 刘长春正式决定挑战世界最高等级的竞技体育盛会——奥运会。
1932 年7 月1 日, 张学良将军亲自宣布: 刘长春将代表中国远征1932 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他还慷慨捐出了8000 银元, 作为刘长春此次奥运之行的全部费用。7 月2 日, 刘长春和随行教练宋君复,秘密前往上海。这在当地引起强烈轰动。在上海准备登船赴美的数天时间里, 采访的媒体和慕名前来送行的客人络绎不绝, 各种应酬更是令他应接不暇。即便抽空到体育场练习, 蜂拥而至的上海市民也立即将场地围堵得水泄不通。人们像辞别远去的壮士那样为他饯行。
7 月8 日, 他终于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那一天, 上海当地的一家报刊刊登出一幅漫画为其壮行: 威风凛凛的关羽手持大刀, 挺立于一条小舟之上。人们后来曾经多次借用这个恰如其分的比喻, 形容刘长春的奥运之行为“ 单刀赴会”。1932 年7 月29 日, 刘长春所乘坐的邮轮,终于抵达洛杉矶码头。刘长春刚一下船, 便在数百名华侨的簇拥下, 乘坐轿车前往早已是万人空巷的唐人街。这是他从未享受过的礼遇。美国警察派出4 辆摩托车为其引导护送, 一路上鞭炮锣鼓与汽车喇叭齐鸣。一位美国摄影记者示意刘长春高举双手,记者通过一位留学生翻译解释说, 双手举过头顶,意味着他是用双手托起四亿中国人的惟一代表。
7 月30 日14 时30 分, 第10 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在宏伟的运动场上, 出现了中国代表团的队伍:刘长春擎旗走在前列; 中国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其次为宋君复、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时任上海西青体育主任的美籍人士托平。行进在队列中的刘长春, 羡慕地观望着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壮观队伍, 心头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痛楚。拥有四万万庞大人口的中国, 却派出了选手最少的奥运代表队。
“ 不堪的光荣”
7 月31 日, 开幕式的第二天, 刘长春站在了奥运赛场上的起跑线前。他报名参加了男子100 米、200 米和400 米赛跑。
发令枪响。仅仅11 秒钟之后, 这个尚未被人们所熟识的中国青年, 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 名参赛者中, 他只取得了第5 名的成绩, 与最先撞线的选手, 相差大约4 米的距离。8 月2 日进行的200 米预赛, 重演百米预赛时的情景, 刘长春 再遭淘汰。宋君复向国内发了一封电报, 以刘长春两腿酸痛为由, 宣布放弃两天后进行的400 米比赛。
尽管在预赛即遭淘汰, 但刘长春在奥运会期间却享受到了冠军的待遇。主办方在举办冠军聚餐会时, 他破例被邀赴会。当有人在席间介绍这位惟一的中国参赛选手时, 所有的在场者便会集体起立与他握手, 甚至致以雷鸣般的掌声。100 米及200 米短跑虽然被淘汰, 但人们却对他报以“ 虽败犹荣”的赞赏。因为在奥运会运动场门楼上, 高悬着顾拜旦的名言:“ 参加比获胜更为重要。”
1932 年8 月21 日, 刘长春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柯立芝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 结束了他本人的、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参赛之旅。
1933 年, 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创造了100 米短跑10 秒7 的全国最新纪录。这个成绩与奥运会上的第5 名非常接近。但是此时,由于在国内缺乏专业训练指导, 他的左腿已出现损伤。三年后, 他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 届奥运会。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多达66 人的参赛队伍,报名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等30 多个项目, 还在现场进行了武术表演。比赛最终以“ 零纪录” 收场。最后, 代表队队员归国的路费都没有着落, 被迫滞留在柏林的刘长春,几乎处于流浪状态。最终, 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在当地华人的资助下才得以回国。
当刘长春在归途中经过新加坡时, 当地的华文报纸《星岛日报》刊登了一则漫画: 在奥运五环旗下, 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配题则是那个后来深深刺痛中国人的蔑称:“ 东亚病夫”。
那次经历一定也深深刺痛了刘长春。直到晚年,他还泪眼婆娑着反复吟念:“ 国运兴, 体育兴!”1937 年, 刘长春的腿部再次拉伤。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其未能复原。在绝望的泪水中, 他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
最后的征程
此后整整10 年, 刘长春几乎被人们彻底遗忘。他从一个奥运英雄, 突然沦落至社会最底层, 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其间, 他漂泊在北京和南京两地,靠为饭店打工养家糊口; 还曾经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坐牢。
直至1949 年, 刘长春才以体育教师和田径教练的身份, 重返运动场。他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 随后又调至大连工学院( 现大连理工大学)。1958 年新中国第一届运动会上, 他被安排担任裁判工作; 这次运动会上, 由他创造并保持了25 年之久的中国百米短跑纪录被打破。
这以后的20 多年, 刘长春一直在大连任教。他的主要工作, 是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操场上, 训练一批由他在当地亲自挑选的少年田径选手。操场的东北角, 跑道尽头是一间不起眼的体育器材出借室,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黑瘦的老者, 独自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他的性格似乎有些孤僻, 很少与人言语,通常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 仔细打量着从他面前飞奔而过的年轻身影。有时他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秒表,操场上所有少年的跑步成绩, 他都会格外认真地记录下来。看到那些跑得特别快的孩子, 他的脸上偶尔会露出难得的微笑, 小声地称赞几句。那些七八岁大的孩子, 恭敬地称呼他为“ 刘老师”。
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 也都对他的经历略有耳闻。然而他几乎从未完整地对人讲述过自己的故事。即使是家人, 也只能从他平日本就不多的闲谈絮语中, 知晓曾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些零星往事。他仍然保持着每天晨跑锻炼的习惯。清晨5 时, 当年东北大学训练日程表里的晨练时间, 他沿着自家门前那条笔直的高尔基路, 在两旁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的浓荫下, 一路奔跑。似乎只有在奔跑时, 他的心灵才会得到片刻的释放。
1979 年11 月, 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 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2 年岁末的一天, 年迈的刘长春独自坐在家中, 神色凝重地望着窗外寂寥的天空。此时他已得知,1983 年, 即将在上海举办第5 届全运会;1984 年,中国将正式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 届奥运会。
“ 你说, 我能去看看吗?” 他若有所思地对身旁的家人喃喃低语。
刘长春从未向任何人提出过想要重返洛杉矶奥运会的只言片语。他说的“ 去看看”, 只是指上海全运会。但是家人能听懂他内心的渴望——当年他正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洛杉矶, 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奥运征程。
刘长春没能再去上海。1983 年3 月中旬, 他在一次晨跑时突感身体不适, 当天被送往医院。3 月25 日, 他在病床上辞别人世, 享年73 岁。临终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事后人们得知, 他的名字, 已被列入1984 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名单。
一年零四个月后, 中国重返奥运会。1984 年7月29 日, 洛杉矶, 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52 年前, 也是7 月29 日,也是在洛杉矶, 一个中国人代表这个民族, 第一次站在了奥林匹克的五环之下。(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链接
1894 年, 清政府接到了希腊王储和近代奥运会发起人皮埃尔· 德· 顾拜旦代表国际奥委会发出的邀请书。但因不知“ 体育” 为何物而未作答复。1907 年, 著名教育家, 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 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 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 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 年, 伦敦奥运会后, 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 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 还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 年, 在“ 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和“ 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 口号的鼓舞下, 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 年, 在远东运动会上, 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 年, 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 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 年, 我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 年, 在第8 届奥运会上, 我国3 名选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 年, 第9 届奥运会上, 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 并开展了考察工作。
1931 年, 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 年, 第10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 宋君复为教练员, 沈嗣良为领队, 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 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 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
1936 年, 第11 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 人组成的代表团, 其中运动员69 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 个项目的比赛。另外, 还有11 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 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战胜了法国队, 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了复赛权。
1945 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 届奥运会(1952 年) 在中国举行, 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1948 年, 第14 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 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等5 个项目的比赛, 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1952 年, 第15 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 只派出了40 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 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 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就是新中国的骄傲。1960 年,中国台湾省选手杨传广在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中国台湾省女选手纪政获80 米栏铜牌, 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84 年, 第23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这项体坛盛事。开赛第一天, 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冠军, 从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而在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女选手杨扬又为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发令枪响。仅仅11 秒钟之后, 这个尚未被人们所熟识的中国青年, 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 名参赛者中, 他只取得了第5 名的成绩, 与最先撞线的选手, 相差大约4 米的距离。历史将这瞬间永久地铭刻下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 每当有人试图讲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艰辛历程, 便一定会提及这个名字: 刘长春。
弱国无体育
在刘长春远渡重洋参赛之前, 中国曾多次与奥林匹克失之交臂。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896 年希腊即将举行第1 届奥运会前夕,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皮埃尔· 德· 顾拜旦通过法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发出了参赛邀请函, 但垂暮帝国的统治者却“ 不知奥运为何物” 而未予理会。
1907 年10 月24 日, 主张体育教学的“ 南开之父” 张伯苓, 在天津青年会第5 届学校联合运动会上的即兴演讲中, 代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组队参加奥运会的倡议, 在青年学子中间激起一阵波澜。这个被轻视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 迫切地渴望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
中国人的热情还是得到了奥林匹克的回应。1915 年, 正在筹备第2 届远东运动会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收到了来自“ 万国运动会总干事部” 的电报, 那便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国际奥委会。电报中明确建议:“ 下次万国运动会时, 中国亦得派运动家前往参赛。” 然而随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内战, 使这弥足珍贵的机会转瞬化作泡影。直至1921 年的第5 届远东运动会, 中国才与国际奥委会正式建立联系。次年, 身为远东运动会发起人之一的体育家王正廷, 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成为步入这个组织的第一位中国人。1924 年成立的“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则于1931 年被正式接纳为奥委会组织。
虽然这个简称“ 体协” 的组织已在当时中国政府的内政部立案, 但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任何财政支持, 自其诞生之初便时常因为资金匮乏, 而濒临名存实亡的境地。为了应付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体协曾一度栖身一家报馆里的狭小空房, 作为临时办公地。
尽管手头非常拮据, 那一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 体协还是派遣了3 名网球运动员赴会参加表演活动。然而, 这一举动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也没能留下任何详尽资料。
同样由于经费问题,1928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第9 届奥运会, 中国也只派出时任体协干事的宋如海, 以观察员的身份只身赴会观光。坐在人潮涌动的看台上, 观望着异国选手奋力拼搏的矫健身影,耳畔回响着各种语言交汇而成的欢呼之声, 宋如海感到极度的压抑与孤独。他用英语反复喃喃自语:“ 奥林匹亚……奥林匹亚……” 突然, 一股抑郁于胸中的热流喷薄而出, 这个中国人用中文大声呐喊:“ 我能比呀!” 这一句呐喊, 很快便被周围的声浪所淹没。
这一年, 沈阳东北大学的田径场上,19 岁的刘长春, 已站在百米赛道的起跑线前。
“ 兔子腿” 单刀赴会
在大连, 提起刘长春, 仍有老辈人会记得他当年的绰号——“ 兔子腿”。刘长春14 岁那年, 在参加当地一场运动会上居然跑出了11 秒8 的成绩。
1929 年10 月20 日, 刘长春在第14 届华北运动会百米比赛中取得10 秒8 的成绩, 创下远东地区最高纪录。同年, 在“ 中日德三国运动会” 上,刘长春参加了100 米和200 米短跑比赛, 他是惟一进入100 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之后, 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 在大学田径教练, 前德国田径队队长步起先生的指导下接受西方的专业田径训练。与步起共度的这不足三年的短暂训练时光, 几乎是刘长春后来在奥运赛场上的惟一筹码。
严格的训练使得刘长春有了惊人的进步。1930年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 他接连夺得100 米、200 米和400 米三个单项冠军。为了褒奖他所取得的成绩, 身为大会东道主的杭州市政当局,特地将当地一条通向田径场的道路, 命名为“ 长春路”。两年后, 刘长春正式决定挑战世界最高等级的竞技体育盛会——奥运会。
1932 年7 月1 日, 张学良将军亲自宣布: 刘长春将代表中国远征1932 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他还慷慨捐出了8000 银元, 作为刘长春此次奥运之行的全部费用。7 月2 日, 刘长春和随行教练宋君复,秘密前往上海。这在当地引起强烈轰动。在上海准备登船赴美的数天时间里, 采访的媒体和慕名前来送行的客人络绎不绝, 各种应酬更是令他应接不暇。即便抽空到体育场练习, 蜂拥而至的上海市民也立即将场地围堵得水泄不通。人们像辞别远去的壮士那样为他饯行。
7 月8 日, 他终于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那一天, 上海当地的一家报刊刊登出一幅漫画为其壮行: 威风凛凛的关羽手持大刀, 挺立于一条小舟之上。人们后来曾经多次借用这个恰如其分的比喻, 形容刘长春的奥运之行为“ 单刀赴会”。1932 年7 月29 日, 刘长春所乘坐的邮轮,终于抵达洛杉矶码头。刘长春刚一下船, 便在数百名华侨的簇拥下, 乘坐轿车前往早已是万人空巷的唐人街。这是他从未享受过的礼遇。美国警察派出4 辆摩托车为其引导护送, 一路上鞭炮锣鼓与汽车喇叭齐鸣。一位美国摄影记者示意刘长春高举双手,记者通过一位留学生翻译解释说, 双手举过头顶,意味着他是用双手托起四亿中国人的惟一代表。
7 月30 日14 时30 分, 第10 届奥运会正式开幕。在宏伟的运动场上, 出现了中国代表团的队伍:刘长春擎旗走在前列; 中国总代表沈嗣良紧随其后;其次为宋君复、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时任上海西青体育主任的美籍人士托平。行进在队列中的刘长春, 羡慕地观望着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壮观队伍, 心头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痛楚。拥有四万万庞大人口的中国, 却派出了选手最少的奥运代表队。
“ 不堪的光荣”
7 月31 日, 开幕式的第二天, 刘长春站在了奥运赛场上的起跑线前。他报名参加了男子100 米、200 米和400 米赛跑。
发令枪响。仅仅11 秒钟之后, 这个尚未被人们所熟识的中国青年, 便被宣布从预赛中淘汰出局。在6 名参赛者中, 他只取得了第5 名的成绩, 与最先撞线的选手, 相差大约4 米的距离。8 月2 日进行的200 米预赛, 重演百米预赛时的情景, 刘长春 再遭淘汰。宋君复向国内发了一封电报, 以刘长春两腿酸痛为由, 宣布放弃两天后进行的400 米比赛。
尽管在预赛即遭淘汰, 但刘长春在奥运会期间却享受到了冠军的待遇。主办方在举办冠军聚餐会时, 他破例被邀赴会。当有人在席间介绍这位惟一的中国参赛选手时, 所有的在场者便会集体起立与他握手, 甚至致以雷鸣般的掌声。100 米及200 米短跑虽然被淘汰, 但人们却对他报以“ 虽败犹荣”的赞赏。因为在奥运会运动场门楼上, 高悬着顾拜旦的名言:“ 参加比获胜更为重要。”
1932 年8 月21 日, 刘长春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柯立芝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 结束了他本人的、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参赛之旅。
1933 年, 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创造了100 米短跑10 秒7 的全国最新纪录。这个成绩与奥运会上的第5 名非常接近。但是此时,由于在国内缺乏专业训练指导, 他的左腿已出现损伤。三年后, 他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 届奥运会。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多达66 人的参赛队伍,报名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篮球和足球等30 多个项目, 还在现场进行了武术表演。比赛最终以“ 零纪录” 收场。最后, 代表队队员归国的路费都没有着落, 被迫滞留在柏林的刘长春,几乎处于流浪状态。最终, 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在当地华人的资助下才得以回国。
当刘长春在归途中经过新加坡时, 当地的华文报纸《星岛日报》刊登了一则漫画: 在奥运五环旗下, 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配题则是那个后来深深刺痛中国人的蔑称:“ 东亚病夫”。
那次经历一定也深深刺痛了刘长春。直到晚年,他还泪眼婆娑着反复吟念:“ 国运兴, 体育兴!”1937 年, 刘长春的腿部再次拉伤。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其未能复原。在绝望的泪水中, 他终结了自己的竞赛生涯。
最后的征程
此后整整10 年, 刘长春几乎被人们彻底遗忘。他从一个奥运英雄, 突然沦落至社会最底层, 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其间, 他漂泊在北京和南京两地,靠为饭店打工养家糊口; 还曾经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坐牢。
直至1949 年, 刘长春才以体育教师和田径教练的身份, 重返运动场。他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 随后又调至大连工学院( 现大连理工大学)。1958 年新中国第一届运动会上, 他被安排担任裁判工作; 这次运动会上, 由他创造并保持了25 年之久的中国百米短跑纪录被打破。
这以后的20 多年, 刘长春一直在大连任教。他的主要工作, 是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操场上, 训练一批由他在当地亲自挑选的少年田径选手。操场的东北角, 跑道尽头是一间不起眼的体育器材出借室,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黑瘦的老者, 独自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他的性格似乎有些孤僻, 很少与人言语,通常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 仔细打量着从他面前飞奔而过的年轻身影。有时他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秒表,操场上所有少年的跑步成绩, 他都会格外认真地记录下来。看到那些跑得特别快的孩子, 他的脸上偶尔会露出难得的微笑, 小声地称赞几句。那些七八岁大的孩子, 恭敬地称呼他为“ 刘老师”。
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 也都对他的经历略有耳闻。然而他几乎从未完整地对人讲述过自己的故事。即使是家人, 也只能从他平日本就不多的闲谈絮语中, 知晓曾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些零星往事。他仍然保持着每天晨跑锻炼的习惯。清晨5 时, 当年东北大学训练日程表里的晨练时间, 他沿着自家门前那条笔直的高尔基路, 在两旁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的浓荫下, 一路奔跑。似乎只有在奔跑时, 他的心灵才会得到片刻的释放。
1979 年11 月, 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此后, 刘长春曾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2 年岁末的一天, 年迈的刘长春独自坐在家中, 神色凝重地望着窗外寂寥的天空。此时他已得知,1983 年, 即将在上海举办第5 届全运会;1984 年,中国将正式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 届奥运会。
“ 你说, 我能去看看吗?” 他若有所思地对身旁的家人喃喃低语。
刘长春从未向任何人提出过想要重返洛杉矶奥运会的只言片语。他说的“ 去看看”, 只是指上海全运会。但是家人能听懂他内心的渴望——当年他正是从上海出发前往洛杉矶, 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奥运征程。
刘长春没能再去上海。1983 年3 月中旬, 他在一次晨跑时突感身体不适, 当天被送往医院。3 月25 日, 他在病床上辞别人世, 享年73 岁。临终前,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事后人们得知, 他的名字, 已被列入1984 年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名单。
一年零四个月后, 中国重返奥运会。1984 年7月29 日, 洛杉矶, 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52 年前, 也是7 月29 日,也是在洛杉矶, 一个中国人代表这个民族, 第一次站在了奥林匹克的五环之下。(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链接
1894 年, 清政府接到了希腊王储和近代奥运会发起人皮埃尔· 德· 顾拜旦代表国际奥委会发出的邀请书。但因不知“ 体育” 为何物而未作答复。1907 年, 著名教育家, 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 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 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 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 年, 伦敦奥运会后, 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 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 还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 年, 在“ 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和“ 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 口号的鼓舞下, 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 年, 在远东运动会上, 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 年, 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 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 年, 我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 年, 在第8 届奥运会上, 我国3 名选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 年, 第9 届奥运会上, 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 并开展了考察工作。
1931 年, 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 年, 第10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 宋君复为教练员, 沈嗣良为领队, 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 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 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
1936 年, 第11 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 人组成的代表团, 其中运动员69 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 个项目的比赛。另外, 还有11 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 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战胜了法国队, 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了复赛权。
1945 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 届奥运会(1952 年) 在中国举行, 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1948 年, 第14 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 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等5 个项目的比赛, 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1952 年, 第15 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 只派出了40 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 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 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就是新中国的骄傲。1960 年,中国台湾省选手杨传广在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中国台湾省女选手纪政获80 米栏铜牌, 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84 年, 第23 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这项体坛盛事。开赛第一天, 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冠军, 从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而在2002 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女选手杨扬又为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