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也日益的严重。其中,河道治理已经成为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河道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已成为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从全方位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治理措施,切不可使用单一措施进行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应该根据生态环境要求整治河道。本文章主要是对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措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水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人们日益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现代化建设中也提倡节水意识形态和环保意识形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农业养殖、工业生产及城镇村庄生活等污染,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越发严重。面对迫在眉睫的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还要对河道进行治理及美化,维护好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生态发展。
1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的问题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都离不开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立方米。目前全国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细化,人们对水资源更加关注及爱护。
1.1截污、控污上仍有困难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日益提升,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地上升,因此河道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80%以上的城市河道受到了污染,其中很多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河道污染,一是我国的排水系统设施还相对的落后,对于截污、引污上的管网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二是目前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氮磷等元素,随着排入进河道,有害物质、营养因子等元素激增,进而对水资源的污染。
1.2单一技术很难彻底治理污染
目前对于河道的治理,各家技术百家齐放,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方法,单纯的一项技术很难对长期受到污染的河道进行彻底的根治。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治理的方法都很单一,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加上存在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河道量身定制方案,对治理提出较高的要求,进而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并不十分明显。
1.3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就会有新的突破,进而促进城市发展更上一层,而当前国内治理河道工作主要为以点治点的传统理念,在规划上缺乏生态性和整体性,与现代化建设的长久发展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要有新的、更具前瞻性和引导性的思想和理论呈现。
2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1控制源头水体污染物排放
我国河道生态退化的根本因素是长期的污染积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河道治理最根本的路径。在部分敏感性水体区域,应从国家层面颁布和执行更为严格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以减少达标排放的污染总量。针对工业污水,加强市政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可能将工业废水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针对农业污水,将畜禽粪尿在种植业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针对生活污水,尽快建设好市政污水及雨水分流管网和规模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
2.2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工作是河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河道治理要与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相吻合。河道的整治要从本质出发,积极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特别要变化传统的单一防洪模式,充分考虑河道治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掌握好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在规划中提高系统性:一是在区域认知上,要从单纯的河道扩大到整個水系河网;二是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避免人为造成的生态分割;三是在雨污分流等基础管网建设上通盘考虑。
2.3适时清理河道淤泥
河道受到很大的污染时,河道底部的淤泥会对污染物等一些堆积物对水体起到富营养化的作用。即便表面污染得到很好的遏制,然而已经沉积于河底的污染物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向外释放H2S等臭气,造成二次污染。河道淤泥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小了河道的蓄水量,大大降低河道的防水泄洪的功能,也导致生活和农业用水的减少。清理河道需要把河道里堆积污染物,淤泥以及河道两岸的树枝清理,这样既减少了污染水体的内源,又增加了环境承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这对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有很大的意义。
2.4推行水环境生态修复
因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或水萍等单一生物大量爆发,打破原有系统,进而使得河道季节性黑臭现象。因此,需要人为介入,重新帮助河道恢复健康的生态平衡。一般利用生态浮床或浮岛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对河道治理,吸收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其次,在河道治理后,要注重由水生植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等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长期保持平衡,特别注意避免只针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恢复。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重建、恢复水生态系统。
2.5实行河道生态护坡计划
在生态护坡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真正做好河道护坡规划的有效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河道堤身结构以及形式需要严格遵循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因地制宜的选择,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发展新型生态护岸,以充分开发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海绵体质的规模和质量的要求。在护坡计划上,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切不可随意变更河道的自然属性,进而有效合理的保护河道。
2.6重视河道管理,加强环保宣传
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又很艰难的任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重要城市采用了河长制等管理模式,作用比较显著,可加强推广。特别是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相信借此会在全国推进河道治理管理体制改革,进而推进河道治理的进程。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对民众进行相关的培训、给与对应的指导,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提高环保意识,全民进行河道的保护,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情况。
3 结论语
综上所述,目前河道污染现象依旧普遍,且无论在规划思路还是治理措施上仍有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建议河道治理应先从污染源防控做起,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及制度体系管理,采用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方法,多管齐下,才能使得河道水环境保护得以顺利实施,生态环境才能得以健康。
参考文献:
[1]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研究[J].房睿.化工管理.2018(02)
[2] 浅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沈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
[3] 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曹承进,陈振楼,黄民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4] 关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冀文彦,胡雅芬,王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6).
[5] 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J].赖佑贤,彭瑜,肖孟富.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1)
(作者单位:南京中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水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现在人们日益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现代化建设中也提倡节水意识形态和环保意识形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农业养殖、工业生产及城镇村庄生活等污染,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越发严重。面对迫在眉睫的河道治理,需要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还要对河道进行治理及美化,维护好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生态发展。
1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的问题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都离不开水。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100立方米。目前全国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细化,人们对水资源更加关注及爱护。
1.1截污、控污上仍有困难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日益提升,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地上升,因此河道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80%以上的城市河道受到了污染,其中很多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河道污染,一是我国的排水系统设施还相对的落后,对于截污、引污上的管网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二是目前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氮磷等元素,随着排入进河道,有害物质、营养因子等元素激增,进而对水资源的污染。
1.2单一技术很难彻底治理污染
目前对于河道的治理,各家技术百家齐放,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方法,单纯的一项技术很难对长期受到污染的河道进行彻底的根治。目前,国内很多地方治理的方法都很单一,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加上存在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河道量身定制方案,对治理提出较高的要求,进而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并不十分明显。
1.3城市规划前瞻性不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就会有新的突破,进而促进城市发展更上一层,而当前国内治理河道工作主要为以点治点的传统理念,在规划上缺乏生态性和整体性,与现代化建设的长久发展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必须要有新的、更具前瞻性和引导性的思想和理论呈现。
2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1控制源头水体污染物排放
我国河道生态退化的根本因素是长期的污染积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是河道治理最根本的路径。在部分敏感性水体区域,应从国家层面颁布和执行更为严格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以减少达标排放的污染总量。针对工业污水,加强市政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可能将工业废水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针对农业污水,将畜禽粪尿在种植业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针对生活污水,尽快建设好市政污水及雨水分流管网和规模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
2.2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工作是河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河道治理要与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相吻合。河道的整治要从本质出发,积极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特别要变化传统的单一防洪模式,充分考虑河道治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掌握好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在规划中提高系统性:一是在区域认知上,要从单纯的河道扩大到整個水系河网;二是在景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避免人为造成的生态分割;三是在雨污分流等基础管网建设上通盘考虑。
2.3适时清理河道淤泥
河道受到很大的污染时,河道底部的淤泥会对污染物等一些堆积物对水体起到富营养化的作用。即便表面污染得到很好的遏制,然而已经沉积于河底的污染物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向外释放H2S等臭气,造成二次污染。河道淤泥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小了河道的蓄水量,大大降低河道的防水泄洪的功能,也导致生活和农业用水的减少。清理河道需要把河道里堆积污染物,淤泥以及河道两岸的树枝清理,这样既减少了污染水体的内源,又增加了环境承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这对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有很大的意义。
2.4推行水环境生态修复
因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或水萍等单一生物大量爆发,打破原有系统,进而使得河道季节性黑臭现象。因此,需要人为介入,重新帮助河道恢复健康的生态平衡。一般利用生态浮床或浮岛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对河道治理,吸收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其次,在河道治理后,要注重由水生植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等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长期保持平衡,特别注意避免只针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恢复。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重建、恢复水生态系统。
2.5实行河道生态护坡计划
在生态护坡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真正做好河道护坡规划的有效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河道堤身结构以及形式需要严格遵循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因地制宜的选择,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发展新型生态护岸,以充分开发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海绵体质的规模和质量的要求。在护坡计划上,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切不可随意变更河道的自然属性,进而有效合理的保护河道。
2.6重视河道管理,加强环保宣传
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又很艰难的任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重要城市采用了河长制等管理模式,作用比较显著,可加强推广。特别是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相信借此会在全国推进河道治理管理体制改革,进而推进河道治理的进程。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对民众进行相关的培训、给与对应的指导,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提高环保意识,全民进行河道的保护,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情况。
3 结论语
综上所述,目前河道污染现象依旧普遍,且无论在规划思路还是治理措施上仍有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建议河道治理应先从污染源防控做起,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及制度体系管理,采用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保护和治理方法,多管齐下,才能使得河道水环境保护得以顺利实施,生态环境才能得以健康。
参考文献:
[1]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研究[J].房睿.化工管理.2018(02)
[2] 浅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沈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
[3] 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曹承进,陈振楼,黄民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4] 关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冀文彦,胡雅芬,王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06).
[5] 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探讨.[J].赖佑贤,彭瑜,肖孟富.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1)
(作者单位:南京中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