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落草为民 张铁林情陷《聊斋先生》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正在北京播放的《还珠格格》续集依然火爆,尽管早已“脸熟”的男女主人公们的人气依然炙手可热,但时下一切对“乾隆皇帝”张铁林来说都已成为过去。最近“乾隆皇帝”放下架子,潜心投入到电视剧《聊斋先生》主人公蒲松龄的创作之中。
  《聊斋先生》是让现实生活中的蒲松龄通过幻想或梦境将这些迥异的《聊斋志异》故事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既讲述了蒲松龄的生平又观照了他笔中的世界;既忠实于原著又给原著以补充,此“戏中戏”的手法在以往的历史剧中不多见,不失为一次创新。


  今年六月下旬,北京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整个北京像被装进了火炉里。尽管奇热异常,剧组仍坚持拍摄。记者来到位于北影一条街的拍摄现场,那里正在拍摄蒲松龄结婚的一场戏,二十平米左右的上房内容纳了二十多人,屋小人多,再加上石英灯的灼烤,室内足有四十多度。踏进屋内不久,我就已大汗淋漓。但身着衣袍大褂的演员们仍坚持拍戏 ,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一场戏下来,张铁林早已是汗流浃背,虽满院子的姑娘小姐们,早已不管不顾,急不可耐地脱去上衣,赤裸着上身靠在椅子上休息,仿佛已置身于蒲松龄的精神境界之中。假若他的右手再多一把蒲扇,左手再多一个茶壶,就活脱是个蒲松龄了。
  张铁林给人以既熟悉又久违的感觉,尽管他在国内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真空”,但眼前的张铁林依然是当年的张铁林,只是少了一些稚嫩,多了一些中年人的成熟历练。记者提到《垂帘听政》、《大桥下面》等影片时,他只是淡淡地说“那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近年来重新复出的张铁林不断辗转于大陆和台湾之间拍戏,除了电视剧《还珠格格》外,他还参加拍摄了电视剧《汉宫飞燕》、《女巡按》、《花木兰》。按说《还珠格格》续集正在播放,乾隆皇帝完全值得让他再大书一笔,但张铁林保持着冷静的心态,他说关于《还珠格格》媒体已介绍很多了,已没新东西可讲。近几年演皇帝也演了七、八十集,他想改一改戏路,尝试一些新角色。这时张子恩导演找到了他。说起来是运气。据说,当初选蒲松龄颇费了一番周折,电视剧开拍在即,男主演却迟定不下来,虽曾找过刘威、李保田、濮存昕甚至姜文等人,但均感不甚满意,后来有人推荐张铁林,却苦于跟他联系不上,再通过台湾一个导演,才打听到张铁林就在北京,于是急催来组,经过化妆试镜之后,各方均感满意,最后铁板钉钉,蒲松龄非他莫属。“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角色,”张铁林说,“从蒲松龄二十多岁演到六十多岁,故事不但涵盖了蒲松龄的生平,更多则是讲《聊斋志异》当中的故事”。如此大的年龄跨度同时又身兼《聊斋志异》中的十几个不同角色,记者问他是否有一定难度?张铁林说以我复杂的个人经历完全能胜任,我现在在想的不是难度,如何表现蒲松龄的“奇才”与“奇思”才是我的努力所在。
  张铁林的两位黄金搭档是近年在影视圈相当活跃的“美女”常远(饰蒲妻刘五可)和王菁华(饰表妹傅雪倩),她俩都曾主演过多部历史剧,具有相当成熟的演技,她俩还将出现在蒲松龄梦境中,亦人亦妖,共演一出新版“人鬼情未了”,相信有她们加盟的《聊斋先生》一定非常好看。
  《聊斋先生》将于八月停机,全部制作拟在十一月完成,届时肯定有张铁林的好“戏”看了。
其他文献
诞生于1905年的中国电影是我国现代文化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历程一路走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更加广泛地涉入了对现实的再现与表征之中。其中,表现历史与革命主题的党史题材电影,从对宏大历史的经典表述,发展出更加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叙事方式与情感逻辑,持续受到新时代观众的青睐。  一、革命与历史事件中对党史的经典表述  党史题材电影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呈现为基本内容,这样的叙事目的在
期刊
摄影人手记;  前不久“铜锁”找着锄头进了山,作了一回老实巴交土的掉渣的山里人,你看他往那一站是不是感觉很好,其实,“铜锁”还有另些面能作官、能经商、不信你往上看,他是不是很酷?  下图:陈小明摄
期刊
互动媒介专家猜想,互动故事讲述的最早形式,产生于围绕篝火的史前人类。这个史前故事的讲述者,对要讲的故事只有一个总体的想法,并没有固定的情节,而是根据听众的反应来塑造故事。在电影、电视一类的热媒介中,几乎难以实现互动。然而当21世纪的新媒体技术开始介入,热媒介有了互动的可能。  互动电影是新旧媒介融合后,新媒体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备典型的超文本叙事特征,即“非序列写作——分岔且允许读者选
期刊
在1995年之前,中国民众在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几乎与电影无关,而所有的电影院春节假期也要休息停业。1995年春节,成龙主演的香港动作电影《红番区》(唐季礼,1995)引进大陆并以“贺岁片”的名义在影院上映,成为新中国以来的首部贺岁片;1997的《甲方乙方》(冯小刚,1997)成为第一部在春节档上映的大陆影片。[1]时至今日,去电影院看电影已成为春节期间一项公认的“新民俗”,观众也养成了在圣诞、元旦
期刊
我看到了“飞豹”    跟随摄制组才能进入现场,外景地设在阎良某空军试飞机场,“主角”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机“飞豹”。导演王瑞站在塔台附近,用报话机与摄影机保持“单线”联系,摄影机架在千米之外的跑道另一侧。实拍开始,“飞豹”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从我们前面滑过,逐渐加速后突然启动“加力”,仰赖引擎的强大推力,将机身向上“拔”起。真巧,这不正应和了“冲天飞豹”四个字吗?  我被“演员”表演迷住了。近距离看
期刊
艾伦·索金(Aaron Sorkin)是当下美国最知名的编剧之一,其近年几部作品都获得较高评价。如近几年颇受欢迎的美剧《白宫风云》(托马斯·施拉梅Thomas Schlamme等,1999)、《新闻编辑室》(格雷格·莫托拉Greg Mottola,2012)与电影《好人寥寥》(罗伯·莱纳Rob Reiner,1992)、《社交网络》(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2010)、《点球成金》(
期刊
花木兰,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代父出征、抵御外辱的故事具有跨时空的精神力量,唤醒了一代代人对国家与民族的担当。民歌《木兰辞》中对于她从军的描述只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诗歌。诗歌语言的简洁凝练与故事本身的传奇色彩赋予无数影视剧作广阔的阐释空间。影视技术的发展将历史上模糊形态的花木兰形象具象化、细致化、视觉化,1998年电视剧《花木兰
期刊
有人说少女像一首诗,少妇像一篇散文,中年妇女像一本小说。年近不惑的李克纯,就像一本小说。岁月蹉跎,在她细若游丝的抬头纹上,镌刻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最近,李克纯随电影《布拉格有张床》剧组主创人员来成都“叫卖”由她主演的影片,受到蓉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影迷们的热情追捧。利用李克纯赴咸阳拍摄新片《走过硝烟的女神》前的休整期,笔者拨通了她母亲家的电话,约定了这次采访。我们来到豪华气派的春洋大酒店的“环
期刊
近年来,谍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层出不穷且佳作不断,与之相比,从2009年《风声》之后,谍战电影的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期间虽然出现过《东风雨》《秋喜》《听风者》等作品,但是由于叙事内容和情节设计同质化,在市场上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谍战题材作为警匪类型片的分支,要求作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并保持高强度、高密度的叙事节奏,同时在叙事技巧上还要保证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剧情走向跌宕曲折,主人公要在瞒天过海、
期刊
周迎红(又名周盈泓),贵阳市人,毕业于云南省艺术学院戏剧系,曾供职于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主要影视作品:《界》、《金河恋》、《我们长大了》、《特警出击》、《刘志丹与谢子长》、《骆驼祥子》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