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童年的歌谣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q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儿歌,是孩子童年的伴侣。童年的歌谣似芳香的礼物,熏陶着所有孩子质朴清澈的心灵。本活动通过儿歌游戏、儿歌万花筒、五彩的童年诗韵等板块,让孩子感受童年的多姿,碰撞思维,激发灵感,体验歌谣给童年生活带来的无穷快乐。
  第一板块 家乡的童谣
  1. 我知道小朋友会说很多童谣,谁来给大家念一首?
  2. 老师也想给大家念一首童谣,欢迎吗?(出示童谣)
  教师用方言念童谣: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糕一包,糖一包,囡囡吃了哈哈笑。
  3. 我念的童谣和你们刚才念的童谣有什么不一样吗?我念的是咱们家乡的童谣,充满乡音。你们想不想念?
  4. 学生用方言念。
  5. 这首童谣是小时侯,我的外婆一边拍着我睡觉,一边说给我听的,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第二板块 丰富多彩的童谣
  1. 除了家乡的童谣,我们小朋友还读到了很多其他的儿歌。你读了什么?
  2. 到《阅读手册》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读读,看能不能读出些什么?(例如:一个毽踢八踢、老鹰抓小鸡、打大麦、数数歌、野牵牛、小槐树……)
  集体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童谣,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
  3. 根据学生的交流,用菜单式朗读、学习下列童谣:
  ● 《问答歌》。
  (1) 问答歌有什么特点?(问答歌,是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儿歌)
  (2) 谁来出个好主意,我们怎么读出问答歌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一问一答的情趣。
  ● 连锁调。我们读读连锁调,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出示《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
  一边读,一边想,看会不会发现什么?
  ●摇篮歌。
  (1) 下面老师给大家听首歌。(老师清唱)舒缓的旋律,柔和的歌声,仿佛把你带回到了什么时候?
  (2) 我们躺在摇篮里,妈妈就在我们的身旁,她轻轻地摇着摇篮,嘴里哼唱着这动人的歌伴我入眠。我们轻轻地、柔柔地,一起读一读这首温馨的摇篮歌。
  (3) 听着摇篮歌,你有什么感觉吗?(摇篮歌饱含着妈妈和其他的亲人对我们最美好、最温暖的感情)
  第三板块 歌谣伴我成长
  1. 听,这里有一首小朋友们都会唱的歌谣。(播放《丢手绢》的歌谣)这首歌你在什么时候唱过?歌谣把我们带回到了丢手绢的游戏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丢手绢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那就让我们来玩玩这个快乐的游戏。(几个学生玩,其余学生一起唱)
  2. 像“丢手绢”这样记载我们童年生活的儿歌有很多。请小朋友读读小册子里的游戏儿歌,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多读几遍,还可以一边说一边试着玩一玩。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玩得最开心。
  (学生练读与交流。唱童歌《跳绳歌》《跷跷板》《长干行》……)
  3. 唱着儿歌游戏你有什么感觉?
  4. 儿歌游戏让我们看到了五彩的童年生活。
  5. 小结:古诗、童谣,都记载着我们缤纷的童年生活,即使长大了,它们也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留下一份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
  (作者单位:海门市东洲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 揭示课题,生齐读。  2. 简要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孩子们竟然心甘情愿地把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放飞了,陶行知到底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 内引外联,认识蜻蜓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0自然段,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  2. 感受蜻蜓的可爱和有趣。  (1)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
期刊
一、 紧扣“心愿”,直奔主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生齐读课题)《云雀的心愿》。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变成绿洲)  2. 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 以读促悟,感受“重要”  1. 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森林的“重要”?画出相关的语句,请你用“没有了森林,__________”这样
期刊
老师们常说:“这方法,那方法,吃透教材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吃不透教材,在文本解读上出现偏差,确实是导致教学内容失误的重要根源。“吃透教材”,究竟该“吃透”什么,怎样才算“吃透”?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已明白: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要“用课文来教”。那需要“用课文来教”的又是什么?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完全可以提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正如有人所说:米可煮饭,也可酿酒。原料虽同但取向不同,
期刊
一、 “文化语文”的定义界定    “文化语文”中的“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既具有同源性,又具有差异性,它体现在文本以及教学中(从“文化”的载体来分析),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文本型文化”与“教学型文化”(或“互动型文化”)。这种文化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包括文化传统、规范、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表意象征符号、行为模式等。“文本型文化”是指教材(课文)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念、信仰、规范、
期刊
观摩了2010年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坛新星杯”课堂大赛特等奖张茜老师执教的《七律 长征》一课,感受颇深。此课,无论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确定、过程的设计,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鲜明地体现了两个特点:依据文本体裁,依据学生学情,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既得文又得法的语文学习目标。    一、 目标定位,为学生的学习导航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
期刊
美国伊利诺伊州厄巴那城的马丁·路德·金小学是一所公立国际小学,它接受了许多父母在附近访学和读学位的各国小学生。这是一所很守规矩的学校,各种活动注重规划和策划,重视提前安排整个程序,计划性很强。我感到他们的很多行为规范和游戏等,都是成人世界的预演。  孩子们每天由黄色的学校公交(School Bus)接到学校,这种车辆和接学生的习惯近100年没有变过。与中国人喜新厌旧相反,美国人喜欢保持传统。小朋友
期刊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积极挖掘训练资源,创新训练形式,扎实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 巧借文本,读写结合  1.模仿练笔。模仿是学生习作练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课文中一些语言优美或形式规范的片段,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如教学《槐乡五月》一课的第1自然段时,在学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我相机启发:“还有谁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  2.想
期刊
三、 识字教育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实施    众所周知,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是不赞同教幼儿识字的。正因为如此,传统的识字教育是从小学才开始的,而且小学教孩子识字的起始要求就非常高,即要求孩子做到“四会”,课本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识字载体。识字教育就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语文课本。实践证明,这样的观念已大大落后于儿童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识字教育完全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  科学认读在坚持“
期刊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十年走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实施。客观地讲,这些学习方式对各门学科的学习都具有普适性,因而也就存在着“超学科”性。但很显然,尽管我们不断强调课程综合性和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分科教学依旧是当下学校教学的基本形态,不仅课程、课表是一门一门的,课程标准是按学科制订的,考核评价是分科进行的,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有任教的“主要”学科,并较多地参与本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感到,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课。然而认识到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实到课堂上又是一回事。上学期,我听了80多节语文课,深感一些老师虽然也想加强语言训练,但却举步维艰,舒展不开手脚。这主要表现在:  一、 学生读书走过场。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应以训练读为主。不少老师虽然也想加强读的训练,但总感到时间紧,不敢把大块的时间放给学生练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