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关于人才的培养中,再次强调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知识产权意识作为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在“创新”成为社会主流的今天,对中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通过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的现状分析,深入挖掘在中学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背景下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知识产权;中学生;创新能力;
一、知识产权教育
知识产权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应当成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本文的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二、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现状
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注热点。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并且在纲要中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的有关要求,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启动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评定出两批共60所试点学校。此外,全国目前的省级试点学校达到700所、省级示范学校超过140所。
三、知识产权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知识产权教育现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教育中的一大亮点,知识产权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下两点是知识产权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教育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
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教育,让广大中学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理解。进而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法律意识。能够促进积极的投身于创新、创造过程中,从而使得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教师、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这不仅使青少年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青少年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培育一批能带动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试点、示范学校,让青少年从小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充分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帶动整个社会”的局面,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教育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活动,因此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中其中内涵之一,因此,知识产权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其实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知识产权背景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知识产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力保障。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基本还是一间空白。而且大多数中学学校对知识产权教育不够重视、经验不足。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师队伍,让我国的孩子从小学、从中学抓起,弥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空白。
(二)强化创新能力的意识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形成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关键和纽带,坚定创新意志是保障和强化,付诸创新实践是体验和产出。一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就能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和内在动机,深入思考和研究隐性知识,将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进行融合和延发展,形成独特的知识系统,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进而产出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成就知识产权强国之路[3]。
(三)将知识产权教育与创新培养融合起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深入到中学生中去,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有关学校的重视。一方面,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教育,有的与当地的校本课程融合,有的与美术小制作结合,有的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也有的与研究性课程结合,更有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综述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力量,对中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意义重大,大力培养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和基础性工程,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1):5。
[2]刘霞.查云飞.探讨知识产权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教育研究。2017.04.20-22.
关键词:知识产权;中学生;创新能力;
一、知识产权教育
知识产权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应当成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本文的知识产权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二、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现状
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注热点。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并且在纲要中形成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的有关要求,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启动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评定出两批共60所试点学校。此外,全国目前的省级试点学校达到700所、省级示范学校超过140所。
三、知识产权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知识产权教育现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教育中的一大亮点,知识产权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下两点是知识产权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教育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
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教育,让广大中学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理解。进而提升知识产权意识、法律意识。能够促进积极的投身于创新、创造过程中,从而使得创造成果、创意作品大量涌现,教师、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这不仅使青少年树立起尊重和保护创造成果的意识,也培养了青少年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培育一批能带动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试点、示范学校,让青少年从小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充分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帶动整个社会”的局面,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教育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活动,因此它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中其中内涵之一,因此,知识产权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其实是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知识产权背景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知识产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力保障。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基本还是一间空白。而且大多数中学学校对知识产权教育不够重视、经验不足。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师队伍,让我国的孩子从小学、从中学抓起,弥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空白。
(二)强化创新能力的意识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形成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关键和纽带,坚定创新意志是保障和强化,付诸创新实践是体验和产出。一旦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就能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和内在动机,深入思考和研究隐性知识,将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进行融合和延发展,形成独特的知识系统,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进而产出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成就知识产权强国之路[3]。
(三)将知识产权教育与创新培养融合起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把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深入到中学生中去,将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基石,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有关学校的重视。一方面,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产权教育,有的与当地的校本课程融合,有的与美术小制作结合,有的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也有的与研究性课程结合,更有渗透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育中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综述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力量,对中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的意义重大,大力培养中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和基础性工程,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美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6,(1):5。
[2]刘霞.查云飞.探讨知识产权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教育研究。2017.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