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界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感情比较复杂。历史上的原因,曾经在两个国家之间签下的奇葩条约,让本来是同乡同族的地方,人为划做两国,几度血腥硝烟弥漫。如今这里的两国人们信奉和平,淡化了敌视,互相走动,通商通游,在哈尔滨,满街可以买到俄罗斯的提拉米苏、巧克力、沃得嘎,俄罗斯面粉。在与中国相邻的俄罗斯城市,可以看到小孩手里拿的中国玩具,主妇手上提着中国卷心菜……其实,中俄边境,不算中苏友好时代,百年前除了大动干戈,也有互助通商通婚的繁盛年代。
去年哈尔滨直飞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班开通了,仅仅一个小时航程,就可抵消原先要用一夜火车再换乘6小时汽车的漫漫旅程。这个航班首先得到热烈响应的就是旅游团队,满满一飞机都是哈尔滨赴俄旅游的游客。
游客中,有几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们步履蹒跚,在儿女的陪伴下动作迟缓地走着。几天时间里,他们用已经有些昏花的眼睛在仔细打量这个异国的城市,跟在其他国家旅游不同,这里有让他们的记忆中搜索着比对的内容,年轻时曾经在哈尔滨见到过的情景,似乎在这里又重现了。那些穿着“布拉吉”(俄语译音,连衣裙)的金发女孩,那些布满巴洛克雕花装饰的楼房,那些居民楼上的手工刺绣带流苏的窗帘,像极了20世纪的哈尔滨。年轻时在哈尔滨飘散着俄罗斯手风琴乐曲的林荫路上发生的往事,在这极其相似的场景中能满血复活。
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还有很多俄侨,当地人称“白俄”。白俄很多人家住奶黄色砖木结构平房,木栅围起的院子里有花草果树火鸡。有的人把房子出租给中国人赚房租为生。烤面包、腌渍酸黄瓜,喝自酿的饮料“格瓦斯”,夏日夜晚老毛子醉汉倒在路边大睡哈尔滨人已经见惯不怪。中苏友好时代,白俄和红俄的文化艺术在这里没有政治鸿沟。俄罗斯文学、音乐伴随着苏联军事、工程、科技专家,伴随着援建的楼房和工厂,一起走进哈尔滨人的生活,后来两国的关系突然决裂,那些潜藏于民间的习惯和文化影响却无法像水龙头一样,说关就关。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远东科学中心、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在1995年之前这里一直是作为军港而对外封闭的。旅行团队的俄方导游娜塔莎,是俄远东大学的学生,汉语说得不错,23岁的她正是苏联解体后一年出生的新俄罗斯人。
编辑/桃木
去年哈尔滨直飞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班开通了,仅仅一个小时航程,就可抵消原先要用一夜火车再换乘6小时汽车的漫漫旅程。这个航班首先得到热烈响应的就是旅游团队,满满一飞机都是哈尔滨赴俄旅游的游客。
游客中,有几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们步履蹒跚,在儿女的陪伴下动作迟缓地走着。几天时间里,他们用已经有些昏花的眼睛在仔细打量这个异国的城市,跟在其他国家旅游不同,这里有让他们的记忆中搜索着比对的内容,年轻时曾经在哈尔滨见到过的情景,似乎在这里又重现了。那些穿着“布拉吉”(俄语译音,连衣裙)的金发女孩,那些布满巴洛克雕花装饰的楼房,那些居民楼上的手工刺绣带流苏的窗帘,像极了20世纪的哈尔滨。年轻时在哈尔滨飘散着俄罗斯手风琴乐曲的林荫路上发生的往事,在这极其相似的场景中能满血复活。
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还有很多俄侨,当地人称“白俄”。白俄很多人家住奶黄色砖木结构平房,木栅围起的院子里有花草果树火鸡。有的人把房子出租给中国人赚房租为生。烤面包、腌渍酸黄瓜,喝自酿的饮料“格瓦斯”,夏日夜晚老毛子醉汉倒在路边大睡哈尔滨人已经见惯不怪。中苏友好时代,白俄和红俄的文化艺术在这里没有政治鸿沟。俄罗斯文学、音乐伴随着苏联军事、工程、科技专家,伴随着援建的楼房和工厂,一起走进哈尔滨人的生活,后来两国的关系突然决裂,那些潜藏于民间的习惯和文化影响却无法像水龙头一样,说关就关。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俄远东科学中心、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在1995年之前这里一直是作为军港而对外封闭的。旅行团队的俄方导游娜塔莎,是俄远东大学的学生,汉语说得不错,23岁的她正是苏联解体后一年出生的新俄罗斯人。
编辑/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