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础”课强化创新人格教育的新尝试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6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纲要》指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这对培养创新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人格,这是一个人进行创新活动和取得创新成就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人才的发展方向和成就大小。作为高校育人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通过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载体和考试制度等措施,构建多渠道、多方位的创新人格教育体系,承担起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推进入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责任和任务。
  
  一 创新“基础”课的理论教学模式
  
  1 强化“基础”课的创新人格教育目标
  (1)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内容的教学中增加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教育。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人格特质。大学生一旦确立了创新理想信念,创新目标将被持久和坚定地追求,成为他们自觉创造的精神动力。为此应着重加强两方面的教育:一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必由之路;二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创新理想,坚定创新信念,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完成创新目标,不断获得更多创新成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2)在“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内容的教学中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教育。创新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明确高尚的创新动机,它们是创新人格中的核心因素。在教学中一是要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其肩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社会重任,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创造性地学习,不断厚积创新能力以待施展创新才能;二是要教育大学生克服“无所作为”的消极人生观,树立为人类造福的积极人生观,培养热爱创新、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并培养切合社会的创新动机。当社会需要不断地被内化为个人的创新目标之时,自身的创造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3)在“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等内容的教学中强化创新情感教育。创新情感是创新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情感越丰富,创造性越强。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引导他们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大学生更应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以钱学森等爱国科学家为榜样,以持久的爱国热情、饱满的创新激情、执著的创新情感积极投身到日常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4)在“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培养创新的优良学风”、“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内容的教学中强化创新精神教育。一是着力培养大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创新态度和善于独立思考、不拘于陈规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树立创新的自信心和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当创造者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之时,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
  (5)在“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等内容的教学中强化创新意志教育。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创新人格的基石。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职业理想与创业实践、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创新理想实现的艰巨性、长期性与复杂性,从而自觉培养创新意志,锻炼创新毅力,以勇敢的态度积极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6)在“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强化创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创新需要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当今时代,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必须对创新人才进行创新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使其创新科技的成果只造福人类,不致危害社会。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道德,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创新责任意识,自觉抑制恶性竞争行为。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进行创新活动,依法维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2 强化“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采用“咨询型”和“研究型”教学。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我在“基础”课各章教学中,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一节的课余时间,我在07、08级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中举办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主题报告会和“创新专题咨询”活动,在师生双向交流互动中,广泛宣传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创新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活动,破除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自信心。结合有关章节的教学,我组织08级、09级国际贸易专业和汉语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研究”、“创新道德观的价值研究”等主题研究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2)采用“体验型”和“参与型”教学。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自行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我在08级历史专业大学生中开展了“创新是一种责任”主题演讲会、“读一本好书”汇报会等活动;组织09级园林专业大学生表演有关“社会公德”、“保护环境”的主题小品;组织多个专业大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等活动,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大学生诚信创新、协作创新、提倡节约、爱护环境等理念。
  (3)采用“案例型”和“辩论型”教学。我在教学中组织09级汉语教育、历史、生物科学与技术、园林、检验等专业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幸福观的热点案例课堂讨论和“继承与创新”专题辩论会,既提升了大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敏捷性,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他们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意识。通过辩论、讨论、剖析法律案例等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运用法律解释、证据推理、认定事实方法等方法,分析、解释法律现象和解决法律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二 创新“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载体
  
  要使“基础”课的创新人格教育取得成效,仅仅依靠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载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渠道与多途径相结合的合力教育模式。具 体措施有:(1)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和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道德教育。(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我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展和科技馆,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和毕业生做报告,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等,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3)利用勤工俭学和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厂矿、医院等地开展暑期、寒期“三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强化大学生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责任感教育。(4)通过开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调查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调查研究”等主题社会调研活动,坚定创新信念教育;同时大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会通过多次承受挫折、失败继而成功,锻炼他们的意志,强化其“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
  
  三 创新“基础”课的考试制度
  
  “基础”课的考试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弊端: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查,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注重笔试,用“一张试卷”或“一篇作业”给学生定等,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为此,我给“基础”课考试成绩评价加入了创新元素,即将“基础”课期末笔试考试的简单做法改革为综合考量大学生的知识和行为表现,尽量做到过程和结果兼顾。减少试卷中死记硬背的考题内容,增加探讨性强的主观题;无论是调研科研作业、论文还是试卷中的主观题,都要允许学生发表“异类”观点,对于有创造性见解的答卷给予加分奖励。此项改革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敢于竞争、积极竞争和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意义重大。
  
  四 营造创新人格教育氛围
  
  1 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学习的情境。“创新学习”即能动地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张扬创新个性;树立亲和的、人性化的教师新形象,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更广阔的空间是驰骋。
  
  2 构建竞优争先的校园育人环境。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是创新人才应有的品格。要想今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发展,就必须早日学会在竞争环境中拼搏创新。我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节、“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鼓励他们养成勇于参与的良好习惯。在成绩评定中,通过对于取得科技创新显著成绩者给予精神奖励等措施,激励大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
  大学时代是培养和塑造创新人才创新人格的“黄金期”,每位高校教师都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期,通过各科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创新人格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下降管反应器内包含不同尺寸及密度冷热颗粒混合物的流动传热特性.双流体模型及离散单元法分别被用于描述颗粒混合物的流动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传媒正以其强劲的势头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大众文化亦借助现代传媒工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快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多元文化并存、大众文化受到追捧、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单靠学校来完成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以及媒体三方面的作用,构建集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于一体的育人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基于涡旋型线的精密加工 ,设计了一套涡旋盘的检测系统 .利用该系统可以检测得到涡旋体的线轮廓度误差 .该系统不存在二次装夹误差 ,检测结果直接反映加工误差 ,可直接用于生
女生小A因为与同学发生了争执,一时气愤想不开,躲起来要割腕自杀;学生小B由于想要换一部新手机遭到父母反对,多次与父母发生争执,几次想要离家出走;“郁闷”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口头禅;学生中的“拜金女”、“炫富男”频现……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学生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根本意义以及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NLRX1基因变异(NLRX1 p.Arg 707 Cys)对肝细胞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LV003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NTCP的Huh7细胞株。采用质粒转染的方法,构建NLRX1野生型(wild type,WT)及突变型(mutant type,MT)过表达的Huh7-NTCP细胞株。对感染HBV的Huh7-NTCP
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创新是关键。它涉及到教学实践环节,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创新必须充分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方法的接受程度。重点做好“两课”教学工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不断向更高
最短路径问题是交通网络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资源分配、路线设计等优化问题的基础。多年来,最短路径算法一直是运筹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由此出现了大量
本文所指的高校学生组织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具体可通过本校团组织来实施。指导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 加强对高校学生组织的指导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举措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全球范围上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
软测量技术是解决工业过程中复杂测量任务,实现难测量变量在线估计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生物、化工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微生物发酵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生化过程,要提高发
为分析旋流对湍流流动的影响,对并排双旋流模式以及无旋流模式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冷态下,旋流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回流区形态,旋流极大拓展了湍流大脉动区域,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