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渲染学习环境。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素养的评价,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等诸多能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整合
在当今新课改的浪潮下,很多地方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局面。因为新课改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台阶太高了,很多教师力不从心,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师生要生存只有搞应试;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学校要生存必须搞应试。而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所以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高中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多媒体技术激活语文课堂
借助各种媒介我们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这样,我们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诗词鉴赏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的学习变成“我要学”。在教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把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两幅关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照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尔后,便通过对投影的介绍导入新课:“中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通过课前播放幻灯,模拟动作、神情,创造与课文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接受情景,可感可触,身临其境,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将其引导到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上来。
其次,多媒体可以渲染学习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提供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和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譬如,《再别康桥》一诗,在学生熟读全诗后指导他们进入诗歌网“诗歌鉴赏”栏目找到《再别康桥》一文观看图片,品赏动画,入境绘形,将那十分凝练、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语言形象化。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河畔边的树在夕阳的照射下镀上了一层明丽的金色,那金色般随风轻轻摇曳的柳条,倒映在康河的绿水之中像一位美丽娇艳、妩媚动人的新娘。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天上的彩虹甜美而文静地卧于潭水里,轻柔而飘然地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我彩虹般的梦——梦想悠悠,美好永远。通过音像与诗句的融合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畅想,使同学们情感怡悦,与诗人轻悄同步,与作者一道把美景共享;或将自己化为诗人,巡游于康河畔边,漫步在康桥之上,悠然自得,轻声歌唱!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视听并用,说写结合,沉浸在情境美和作品文字美的氛围中,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是评价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不断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交替循环,才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的获取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首先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如作者或文章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查找,学生习惯从教材中或教辅用书中查找,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查询方式共享,然后学生会发现原来广播、电视、网络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方式可以利用,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这么多丰富的资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再自行查找,这时学生的方式和信息内容都会丰富起来。而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安排课时,让学生对多种方式自主获取信息逐步掌握并习惯。
(二)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作文、办板报、做网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获取的信息尽自己能力加工,然后以自己的特色表达出来。
(三)信息素养的评价
评价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我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学生互相批阅、分组辩论,学生评分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利用网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远程教育资源等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丰富学习的内容,校园网是农村中最易实现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既可以轻松地实现上传和下载的自己的所需作品内容又能避免学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浪费时间。教师可以将阅读鉴赏与名著导读部分所有相关资料都放在资源库让学生按需查询,不仅让海量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对于因特网中的资料教师可以采用推荐专题网站的形式,如对诗歌的学习可以给出专门的“诗歌鉴赏网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向学生提供了网状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眼睛与头脑,这些比一桌、一黑板、一粉笔、一嘴的传统讲授进步很多。
合作交流、探究创新学习也是网络环境下常用的学习方式。由于网上学生可以匿名登录,所以可以使任何性格的学生都可以真实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才华;网络也扩大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范围由全班到全年级全校全国甚至全世界。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自己的论坛,对阅读鉴赏中的某篇文章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聊天室让学生对某些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
此外学生的博客、邮箱都能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锻炼表达能力、激发参与热情,还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同学的能力和真知灼见。网络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也点燃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热情。高中时期的学生是向往自由和充满梦想的时代,网络环境给了他们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教室教学环境中所不能实现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方法和使用教学软件跟踪等方式合理的引导。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整合
在当今新课改的浪潮下,很多地方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局面。因为新课改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台阶太高了,很多教师力不从心,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师生要生存只有搞应试;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学校要生存必须搞应试。而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所以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高中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多媒体技术激活语文课堂
借助各种媒介我们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把单纯的课本知识向课外生活拓展,拓宽诗词教学的空间。这样,我们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诗词鉴赏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媒介,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进一步成为教学现实,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的学习变成“我要学”。在教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把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两幅关于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照片,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尔后,便通过对投影的介绍导入新课:“中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谰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通过课前播放幻灯,模拟动作、神情,创造与课文感情基调相吻合的接受情景,可感可触,身临其境,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将其引导到教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上来。
其次,多媒体可以渲染学习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提供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和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譬如,《再别康桥》一诗,在学生熟读全诗后指导他们进入诗歌网“诗歌鉴赏”栏目找到《再别康桥》一文观看图片,品赏动画,入境绘形,将那十分凝练、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语言形象化。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河畔边的树在夕阳的照射下镀上了一层明丽的金色,那金色般随风轻轻摇曳的柳条,倒映在康河的绿水之中像一位美丽娇艳、妩媚动人的新娘。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天上的彩虹甜美而文静地卧于潭水里,轻柔而飘然地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我彩虹般的梦——梦想悠悠,美好永远。通过音像与诗句的融合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畅想,使同学们情感怡悦,与诗人轻悄同步,与作者一道把美景共享;或将自己化为诗人,巡游于康河畔边,漫步在康桥之上,悠然自得,轻声歌唱!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视听并用,说写结合,沉浸在情境美和作品文字美的氛围中,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是评价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不断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交替循环,才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逐步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信息的获取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首先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如作者或文章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查找,学生习惯从教材中或教辅用书中查找,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查询方式共享,然后学生会发现原来广播、电视、网络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方式可以利用,在生活中就可以找到这么多丰富的资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再自行查找,这时学生的方式和信息内容都会丰富起来。而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安排课时,让学生对多种方式自主获取信息逐步掌握并习惯。
(二)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作文、办板报、做网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获取的信息尽自己能力加工,然后以自己的特色表达出来。
(三)信息素养的评价
评价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我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学生互相批阅、分组辩论,学生评分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利用网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远程教育资源等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丰富学习的内容,校园网是农村中最易实现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既可以轻松地实现上传和下载的自己的所需作品内容又能避免学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浪费时间。教师可以将阅读鉴赏与名著导读部分所有相关资料都放在资源库让学生按需查询,不仅让海量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对于因特网中的资料教师可以采用推荐专题网站的形式,如对诗歌的学习可以给出专门的“诗歌鉴赏网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向学生提供了网状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眼睛与头脑,这些比一桌、一黑板、一粉笔、一嘴的传统讲授进步很多。
合作交流、探究创新学习也是网络环境下常用的学习方式。由于网上学生可以匿名登录,所以可以使任何性格的学生都可以真实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才华;网络也扩大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范围由全班到全年级全校全国甚至全世界。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自己的论坛,对阅读鉴赏中的某篇文章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聊天室让学生对某些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
此外学生的博客、邮箱都能帮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锻炼表达能力、激发参与热情,还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同学的能力和真知灼见。网络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也点燃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热情。高中时期的学生是向往自由和充满梦想的时代,网络环境给了他们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是教室教学环境中所不能实现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方法和使用教学软件跟踪等方式合理的引导。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吴桥县吴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