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摄影工艺概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3263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摄影从胶片摄影开始,虽说经过近百年发展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但是在胶片之前的古典摄影工艺却仍存在着较大的空白区,由于古典摄影工艺的繁琐,使得未能使其在中国较好的全面推广和发展。为了使古典摄影工艺能在中国更好地推广和发展,本文从古典摄影工艺发展史和与现代数码摄影比较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古典摄影工艺在中国发展的近况和趋势。
  【关键词】:古典;摄影;工艺
  古典摄影工艺始于1826年,法国一位工匠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
  纵观世界摄影史,古典摄影工艺早在19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经家喻户晓。而在中国,这片广袤天地,鲜有人踏足。世界摄影史早于中国摄影史,而两者发生交集的时候(20世纪初)也就是摄影术在中国被广泛地普及时候,是以胶片摄影为主的现代摄影,胶片摄影之前的许多化学成像方法由于拍摄耗时较长,不易携带,不能随时拍摄等不足之处,并未在中国大范围普及和实践。和西方院校相比,中国本科摄影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院校开设摄影专业多在2000之后,而那时摄影正逐渐进入数码时代,中国摄影的基础教育也始于数码时代,大多数院校的摄影专业学生的学习都是从接触数码摄影开始;许多专业的摄影教师对于早期摄影发展历史也只是一笔带过;早期摄影图片一而再再而三转印,图像早已模糊不清——造成了后来的人对摄影史的认知有普遍的缺失,产生了很多谬论,割裂了人们对影像认知的继承。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摄影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数码相机高度普及,图片信息异常丰富,摄影整体趋势也已毅然决然转向数码技术——准确、快速、高效使摄影成为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形式,但是这种以使用为目的的传播,缺乏实践工艺以及机关枪一样的超速步伐,并不能充分体现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数码影像时代影像质感缺失,也确实带来一些浮躁与不精致;快速读图时代漠然,人们只关心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很少有人关注摄影作品是什么。自从影像进入数字时代之后,CCD取代了胶片,计算机取代了放大机,打印取代了印相和放大,明室取代了暗室,图像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介质,拍摄与制作开始剥离,摄影摄影原先的趣味性、艺术性、个性化在减低,创作自由的空间在缩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摄影艺术更加强调个体精神的回归。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在意识到此之后,一部分摄影者将目光转向更古老的拍摄方式上,努力在其中寻找到一种可以更适合更贴切表达摄影者个人思想及情感的摄影语言。在此背景之下一些艺术摄影师们重新将视线投向了湿版工艺,湿版法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正迎合了个体精神回归的这种需求,以特有的创作方式延伸了摄影艺术的魅力。这些工艺最迷人之处,我想应该是回归摄影本身,让玩家真正关注摄影过程带来的乐趣,不再盲目追求器材。湿版摄影拍摄耗时、过程复杂,效果不确定,但现在它却因为有更多的手工参与、拥有迷人的影调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者。法国电影理论家、影评人安德烈·巴赞(Andr Bazin,1918)1958)说过:“赋予摄影以特有性格的是技术”, 摄影的实质“不存在于得到的结果中, 而存在于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里”。一旦你彻底了解了这种工艺,就能够发现它不管是技术上还是理念上的可能性都极其令人兴奋,且永无止境——这种兴奋远超过数字技术所能提供的。实验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要知道,意外往往造就了独特的个人经验。挖掘整理古典湿版摄影工艺,并不是简单的工艺“复兴”,而是在跨越因时间隔绝造成的技艺门槛之后,探寻更多的视觉呈现形式,挖掘古典摄影工艺新的潜力。诚然观念需要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对于中国摄影界来说,湿版摄影与其说古老,不如说是一项全新的手工技艺,已经成为一些艺术家探索一种影像可能性的方法。
  从几千年的艺术史发展来看,艺术并非如生物物种那样一路进化,适者生存;相反,手工技艺在高科技时代不仅得以正常延续,而且还具备着超越进化论观念的特殊价值。从保持摄影纯粹性的意义上来说不论数字摄影技术如何演变、进步,传统技艺总会在发展中保持自身独特的地位。而关于古典工艺在今天运用(用传统工艺手段表达现代视觉艺术的观点和概念,以现代创新意识对古典工艺进行重新诠释)的这个话题,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得出一个完整确切的结论,我们期待着答案在时间的检验中逐步浮现。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多佛·詹姆士:《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
  [2] 邸晋军:《追寻消逝的灵光》
  [3]《Alternative Processes》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动漫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三维动画也遭遇了发展瓶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三维动画就必须结合传统文化推动自身的发展。本文结合了当前数字三维动画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
期刊
【摘要】: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阐释了庄子及道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由此引发关于道家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的问题的考究。本文主要是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道家文化;中国油画精神  第一章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源于道德经,源于老子,老子阐述的“道”指的什么?这是整个道德经的重点所在。后世之人根据道德经而发展为教,实非老子本意。后人对道的理解究竟是不是老子
期刊
【摘要】:作为孩子在家庭中的主要活动场所,儿童的房间是儿童生活的最小空间,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文化水准也在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带动房地产装饰行业的盛行,儿童房室内环境装饰艺术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装饰材料的日新月异,使得儿童房室内环境装饰艺术进入了误区,使得本应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儿童房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儿童房室内环境装饰艺术需要设计者用心
期刊
【摘要】: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等四种。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时期,这一时期内有多种风格迥异的作品。笔者刚学习书法时,《张猛龙碑》是第一个接触的碑刻,之后尤为喜欢。后逐渐涉猎不同风格的魏碑作品,在临写过程中,感悟颇多。本文主要把《张猛龙碑》与《张黑女墓志》在技法风格及清人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给书法爱好者一
期刊
【摘要】:“汽车外形”是指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的汽车外部形状,包括了汽车的标志、尺寸、颜色、纹理等。汽车外形设计不仅对品牌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于具体车型和汽车制造商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的首选。汽车外形设计的关键点,主要包括:车标设计、前脸设计、内饰设计。我们要想获取汽车外形设计的成功,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做充分的准备,按照一定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向前探索。只有这样,汽车
期刊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廷江以原版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为基础,进行创作改编的叙事抒情歌曲,变奏曲式。并且在情感和歌曲的内容上展示了哈萨克民族的人们能歌善舞,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的热爱。《小路》是胡廷江创作的又一部作品,整首乐曲为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小调贯穿始终。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小路》;胡廷江  一、《玛依拉变奏曲》改编与创新  1.改编结构布局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依据哈萨
期刊
【摘要】:人体雕塑是雕塑艺术表现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内容。但是,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雕塑的概念正在慢慢被泛化。现成品、装置、观念艺术等正在消解着雕塑的概念,瓦解着人们对雕塑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西方雕塑发展中的人体雕塑的梳理,试图让大家对雕塑概念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人体;雕塑;艺术  回顾漫长的雕塑史会发现人体雕塑是雕塑艺术中最为悠久的形式,也是雕塑所表现的的主要内容。人体有着自然天成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追问策略能为传统课堂注入富有创造性的新鲜血液,在追问技巧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容小觑。根据教师设置追问的不同课堂阶段,本文将主要从课堂导入、课堂调控、课堂质疑三阶段的追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的追问方式带来的效果不同。新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追问策略的重视与运用,这一点需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训练,向资深教师学习探究。在追问策略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问题逻辑性、时机适宜性与对
期刊
【摘要】:形象鲜明、色彩生动、充满童趣、积极向上的儿童书籍,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的儿童书籍严重缺乏时代气息和沟通能力,无法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如何从儿童的审美心理出发、尊重儿童书籍设计原则、营造感官体验、设计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儿童读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1. 引言  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门类,是儿童求知、启
期刊
【摘要】:通常在二胡演奏过程中,音准的控制有具备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二胡的音准问题,从音准问题的来源、音准校正的方法和如何避免音准误差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胡演奏;音准;校正  在演奏二胡时,是通过手指按压音弦,改变弦的有效振 动长度,通过改变手指的定位,改变其音高的,因此,二胡 的演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易变性,会随着演奏者情绪的改 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