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学科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了,语言的人文性变得更加重要。英语学科在本质上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
  一、如何理解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统一的。抛弃了人文性的工具性只有孤立的词汇、语法、句型、语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英语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趣味,而抛弃了工具性的人文性,往往会只追求趣味,忘却了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就没必要设英语课,人文性更无从谈起。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才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如今,应试教育背景已经使教学异化到把传授英语系统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只关注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实际上,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思想观点本身就极具人文性,但是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工具性这方面,对人文性则浅谈辄止,将英语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以人为本的教育作用忽略了。不少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埋头于无穷无尽的试卷中、没完没了的背诵里。
  为适应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有的老师心思用于课的形式上,以“标 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因此英语课程中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内涵的现象。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一些教师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必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不少“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语言和精神的关系,而不是搞一些外在的花样去包装,实际换汤不换药,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体现人文性
  (一)以情境教学体现人文性
  对于没有语言环境支持的英语教学而言,枯燥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抗拒,只有在课堂之上创设更为丰富、更为吸引人的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2]如在短语 be going to do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临近的节日让学生展开对话,Tomorrow is National 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句型进行训练。当学生熟练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使用已学习的单词进行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新短语、新单词进行自由发,学生的口语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明显锻炼,课堂的氛围与活力也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好得多。
  此外,英语教材是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蕴含一定的人文思想,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人文渗透意识和水平,在读前先围绕相关的主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切入,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活动。[3]这样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二)以情感教学体现人文性
  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和言辞对待学生,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享受和心理上的积极自信。在言辞上,教师应当注意经常使用等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在身体语言上多以鼓励的手势或微笑以及期待的眼神激发学生的勇气和自信,特别是在对待弱生时,除了采取小组互助、共同评价的方式外,还应当有特别的辅导与解疑,有特别的关注和更多的互动机会,而对于优生则可以通过采取层次教学的方式让他们攀登额外的知识高度,让差生和优生都能在能力水平之上“跳起来摘到桃子”。
  同时,教师应注重生成性评价运用,激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发展得以展现,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心理。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运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评价应注重:
  (三)以联系实际体现人文性
  英语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让学生应对考试外,还要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沟通,使课堂更生活化,并且充满情趣,把鲜活的生活经历引入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觉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是事情。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所必须使用的语言,而且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的。
  (四)以终身发展体现人文性
  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也要体现在面向学生未来的英语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束缚住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对英语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这就是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他们将受益终身的品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为了学生的一切”。
  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精神,通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是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不断提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有人文精神的新一代,英语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重任。[4]从现在开始、从英语教学开始努力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苗长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J].《辽宁教育》,2013(1):76-77.
  [2]熊军.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2).
  [3]梁燕.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效统一[J].《校园英语》,2015(15):176-176.
  [4]邱素萍.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66-166.
  作者简介
  邵宇(1994.05-),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感官是人脑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界面和通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经验是人与外界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官形容词表述人们通过五大感官感知到的性质、状态及变化。本文对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形容词进行了汉英对比研究,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的对比研究有助于验证关于感知的假设,了解英汉语言使用者识解世界模式上的差异,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感官形容词;汉英对比;英语教学  感官形容词表述人们通过五大
期刊
摘 要: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使用的是肯定的表达,但否定表达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汉英在表达“否定”的时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英语表达“否定”时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与汉语不对等,因此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产生误解。因为母语负迁移、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英语的否定表达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困难。教师应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等
期刊
摘 要: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很多农村学生,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感到非常的吃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再则学生面对数学学不得法,不能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这些因素对农村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改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这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初中数学老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粗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民间艺术不仅以其优美的视觉效果和民俗特色博得了古今人们的喜爱,更以它悠久历史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赞叹不已。  关键词: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保护策略  一、民间美术概述  (一).相关概念。民间美术往往使用最为普通的原材料通过加工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出民间美[1]。在古代,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和宗教美术而存在的
期刊
摘 要:文章简单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合理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措施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是物理学科的主要特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有效融合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女人若水,女性对于社会好比水对于水彩的艺术创作一样,它悄无声息的藏匿其中,却似海洋包容了所有的生命。水赋予了水彩的灵动与飘逸,女性用她们对艺术的热爱来的默默支持与付出维持了整个社会的平衡。她时而绚丽多彩,时而温婉内敛,不张扬不平庸。她们用水将画面赋予灵魂,用色彩来谱写生命的赞歌。艺术家们在水彩作品的创作中是否真的存在着“女性特质”?如果说油画是属于男人的艺术,深沉、浓郁带着权利的味道,那么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时代发展迅速,对高校学生骨干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抓住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全面型高校学生的的培养。本文笔者简单介绍了高校学生骨干的培养现状,总结了学生骨干的创新型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骨干;路径创新;  近年来,伴随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这些变化都伴随着高校学生骨干的成长,需要高校抓住时代
期刊
摘 要: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后备军,是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校,对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思想的导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思想上的碰撞愈显激烈,再加上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分制的普及,高校共青团如何在极快的社会节奏下引导青年学习,教育青年,巩固大学生群众基础成为值得思考
期刊
《聊斋》中曾志:“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岁月浮沉,千年的等待,三世浮沉,却只为君一世迷离,一世姻缘。  多么痴情的狐狸!多么纯美的爱情!流年中的等待本就寂寞忧愁,而几经轮回,执着守候更是不易,爱情是繁华落尽的坚守,是不离不弃的笃定。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是持久的,永恒的!  几世轮回都会成为历史。因为爱情,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蝶,翩翩起舞。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应当充分让“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体现,只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有价值并且能够让学生受益的。本文将从多方面谈谈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学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绝对的,这是出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标准。“以人为本”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