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才的竞争都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已被提升到很高的位置。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教育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人们感叹当前社会“道德缺失、世风日下”。一些人更是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表现得不屑一顾。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师生角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习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教学教师与学生价值观构建
新课改以后,高中历史面临机遇与挑战,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一定要采取新的方法应对这种机遇与挑战,以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要不断探索,多方面学习,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以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使新课改不再是一纸空文,不再是一场流于形式的运动。这种价值观构建不是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高中历史课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高中历史课讲述历史事件,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高中历史课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增加历史智慧,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司马光所作的《资治通鉴》是为皇帝治国提供参考与经验,而今天学习历史则是为祖国的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使已犯过的错误今后不再犯,那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所在。传统精神美德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也可以坚定和影响我们价值观的树立。这不仅适用于学生,而且适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和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对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价值观树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学者和我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种传统精神美在历史课程中值得不断强化:坚决拥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刻苦学习,不懈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尊敬长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感恩精神;改革、发展、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
现实社会中不是把教师这个职业看做一味付出的职业,就是看成为生计而工作的职业,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悲哀。对教师而言,课堂是其生命价值得到根本体现的场所,因此历史“生命”课堂是教师彰显生命活力的课堂。让教师体会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欢乐,在不断增殖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幸福,懂得自己的高尚与尊严在于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的幸福与欢乐在于他是用生命享受生命。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由控制者、权威者、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顾问、合作学习的同伴、学习的指导者、平等的对话者。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要宽容学生的过错,容忍学生的“挑衅”。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群的一个分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培养中学生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而面对高考大棒重压下的历史教学,将渗透民族精神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教育界却并未达成共识,历史教师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历史教学学生主体角色构建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教育要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社会,不断完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生,因此,新课改下应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奏响“生命”的主旋律。
历史教学应该为现实服务,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找寻历史。历史课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自主地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选择、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学会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服务,而不应该把历史变成干瘪的老人,让它失去青春的光泽。例如在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时,学生熟悉的生产张裕葡萄酒的张裕股份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历史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是可以培养学生对身边的历史进行简单的描述,这要求教师让历史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历史课堂要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做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应该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通过师生平等式的对话,通过探索、体验、实践,在已有的经验、观点、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兴趣。历史“生命”课堂要求我们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过渡,尽可能地采取方法和手段,使得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总言之,在现阶段我省新课程推行过程中,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完善和实践的科学性,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教条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成长的教学新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同时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之友,2004(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4]缪华.着眼素质教育,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龙岩师专学报,2000(01).
[5]夏伟.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考试周刊,2008(01).
[6]历史新课程中亟待强化的四大精神.江苏汜水高级中学网站,2008年11月24日.
[7]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生命”课堂.中国历史教学园地.
一、历史教学教师与学生价值观构建
新课改以后,高中历史面临机遇与挑战,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一定要采取新的方法应对这种机遇与挑战,以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要不断探索,多方面学习,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以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使新课改不再是一纸空文,不再是一场流于形式的运动。这种价值观构建不是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高中历史课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高中历史课讲述历史事件,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高中历史课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增加历史智慧,让历史成为一面镜子,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司马光所作的《资治通鉴》是为皇帝治国提供参考与经验,而今天学习历史则是为祖国的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使已犯过的错误今后不再犯,那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所在。传统精神美德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也可以坚定和影响我们价值观的树立。这不仅适用于学生,而且适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和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对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价值观树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学者和我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种传统精神美在历史课程中值得不断强化:坚决拥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刻苦学习,不懈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尊敬长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的感恩精神;改革、发展、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
现实社会中不是把教师这个职业看做一味付出的职业,就是看成为生计而工作的职业,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悲哀。对教师而言,课堂是其生命价值得到根本体现的场所,因此历史“生命”课堂是教师彰显生命活力的课堂。让教师体会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欢乐,在不断增殖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幸福,懂得自己的高尚与尊严在于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的幸福与欢乐在于他是用生命享受生命。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由控制者、权威者、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顾问、合作学习的同伴、学习的指导者、平等的对话者。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要宽容学生的过错,容忍学生的“挑衅”。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科学群的一个分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培养中学生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而面对高考大棒重压下的历史教学,将渗透民族精神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教育界却并未达成共识,历史教师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历史教学学生主体角色构建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教育要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社会,不断完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生,因此,新课改下应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奏响“生命”的主旋律。
历史教学应该为现实服务,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找寻历史。历史课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自主地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选择、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学会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服务,而不应该把历史变成干瘪的老人,让它失去青春的光泽。例如在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时,学生熟悉的生产张裕葡萄酒的张裕股份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历史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是可以培养学生对身边的历史进行简单的描述,这要求教师让历史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历史课堂要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做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应该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通过师生平等式的对话,通过探索、体验、实践,在已有的经验、观点、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观点、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失去学习兴趣。历史“生命”课堂要求我们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过渡,尽可能地采取方法和手段,使得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总言之,在现阶段我省新课程推行过程中,推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完善和实践的科学性,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教条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成长的教学新体系,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同时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之友,2004(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4]缪华.着眼素质教育,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龙岩师专学报,2000(01).
[5]夏伟.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考试周刊,2008(01).
[6]历史新课程中亟待强化的四大精神.江苏汜水高级中学网站,2008年11月24日.
[7]新课程下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生命”课堂.中国历史教学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