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汉语教育促民心相通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民心相通桥梁的角色。基于对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实地调查,对孔子学院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何以促进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面临什么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从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努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路径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角色:作为民心相通桥梁的国际汉语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也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了孔子学院的建设,孔院不仅在世界各地推进汉语教育国际化,而且以国际汉语教育为桥梁和纽带,开展了大量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深入当地、直通民众,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或缺的实践主体,能够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文支撑,由民心相通带动“五通”,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柬埔寨地处东盟地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柬已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柬埔寨“四角战略”也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通契合。柬埔寨发展委员会(CDC)发布的《2017年柬埔寨投资报告》显示,中国连续六年成为柬最大外资来源国。两国共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标志性项目,被誉为“一带一路”合作样板。频繁、深入的经贸交往和政治互动,尤其需要孔子学院提供语言服务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民心相通,2009年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这所中国在柬开设的唯一孔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具有典型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总体而言,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角色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开展颇有成效,但孔子学院作为服务国家发展的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为例,以2017年9月赴柬实地调研所获信息为基础,结合对孔院院长的访谈,探讨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孔子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促进民心相通的路径和模式,以期为“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借鉴。
  现状:作为实地调查对象的柬埔寨孔院
  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由柬埔寨王家学院和九江学院共同开办。在办学硬件方面,柬埔寨孔院在全球开设的孔子学院中名列前茅,拥有一栋独立的专用教学楼,内部设立了以柬埔寨洪森总理及夫人命名的第一家柬埔寨电子图书馆,并连通了中方承办院校九江学院的电子图书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办学规模方面,柬埔寨孔院现有60名志愿者教师、20名公派教师、1名本土教师、5名后勤服务人员,“一带一路”提出以来,随着赴柬投资的中国企业大量增加,当地学习汉语人数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国际汉语教学面临巨大机遇,为我国以孔子学院载体实现民心相通提供了条件。
  广泛的汉教:有效路径
  “一带一路”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及“民心相通”等目标与孔子学院的宗旨和愿景一脉相承,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也为孔子学院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汉语教育国际化方面,柬埔寨孔院在本部主要开展汉语教学短期培训,在金边、暹粒、西哈努克等5个省、市设有汉语教学点,汉语中心深入柬埔寨社会各层面,涵盖本部教育、高中教育(孔子课堂)、官员培训、企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学历教育各层次,目前开设有参议院汉语中心、金边警备旅汉语中心等八个汉语中心。据现任中方院长夏修龙介绍,孔院每年还选拔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2017年竞争十分激烈,派出的选手最佳成绩是亚洲七强。这种汉语教育和文化传播方式比一般的媒体宣传和政府宣传更有效,能让民众通过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各個方面,有利于实现温和而持久的民心相通。
  文化的交流:深入传导
  与举世闻名的歌德学院、法语联盟、但丁学院等机构一样,汉语教育国际化不是孔子学院的最终目的,而是过程。柬埔寨孔院也在促进中柬文化交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书籍翻译和学术研讨会是一项招牌成果。2017年4月,由孔院组织翻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首发式在柬埔寨总理府和平大厦隆重举行,柬埔寨首相洪森、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长及孔院教师都出席了首发式。洪森首相表示,没有孔子学院的付出就没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的顺利出版,肯定了孔院为中柬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些努力不仅停留于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层面,甚至对政治、外交等也产生了积极传导效应。
  活动的开展:双向互动
  在活动开展方面,笔者开展实地调查期间恰逢孔子诞辰2568周年纪念,与师生一同参加了“祭孔”仪式。夏修龙院长在活动中说道:“在柬埔寨工作的汉语教师,是中柬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使者,民心相通坚定的践行者,应该把中华文化与柬埔寨人民分享,同时也学习柬埔寨优秀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为两国世代友好做贡献”;柬埔寨学生也表达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希望学好汉语,到中国留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学习中国发展的经验。据介绍,柬埔寨孔院坚持举办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各类文化活动,还开展了组织校长来华考察、设立孔院奖学金、开展汉语考试等工作并取得进展。频繁而长期的双向交流和往来促进了民心相通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孔院通民心:任重道远
  柬埔寨孔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战略对接的缺位。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语境下,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构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关于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知识共同体,甚至是情感共同体,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颇为遗憾的是,在汉语国际教育界一些人眼中,“汉语”几乎是“普通话”的同义词,而“中华文化”也被默认为内部均质的知识系统。虽然柬埔寨孔院有一定的“服务于国家”意识,但发展规划和工作开展过程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仍有差距,无论是在国家政策的软性宣传还是在中资企业的服务提供上,其对自身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特殊角色和地位认识还不够充分。在具体战术上,柬埔寨孔院也有不少提升空间。   其一,国际汉语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介绍的结合有所欠缺。在柬埔寨孔院学历教育教学点之一的亚欧大学,笔者旁听了《热情的邻居》一课的教授过程,孔院重点培养和关注的是当地学生能否用中文自如对话和认字读书、语音语调、意思理解等问题,但较少从课文主人公“王大爷”这位热情邻居的故事延伸,进一步给柬埔寨学生介绍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国邻里关系变迁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其二,教材本土化和师资本土化困难重重。柬埔寨孔院使用的是汉办指定的统一教材,这无可厚非,但此教材的基础性和普适性可能给教学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柬埔寨孔院使用的教材不够重视柬埔寨官方语言高棉语的发音特点,不便于当地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汉语知识。实际上,汉语和高棉语里存在一些在语音结构、词汇意义上有着密切关系的词,而且高棉语经历了由简化脱落到音节合并再到连绵词形成的过程,汉语也有类似的演变规律,可惜这些都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来编写一套更适合柬埔寨学生的教材。另一方面,由于教材更新不够及时以及对当地民众偏好考虑不够充分等原因,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状况的渠道受到了限制,难以理解甚至误解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对民心相通产生反效果。虽然柬埔寨孔院已经做出努力,比如创新性地制作简短的课件并利用课前几分钟向学生介绍现代中国等,但教材本土化在很长一段时间或都无法实现。师资本土化更是难上加难,据孔院老师介绍,柬埔寨本土汉语教师稀缺,存在未受过专业师范教育、考核机构少、年龄普遍偏大等问题,即便是孔院本部也只有一名本土教师;但教师本土化必然是重要发展方向,是确保国际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民心相通效果深刻而广泛的长久之计。
  其三,反馈机制的缺失是以汉语教育国际化促民心相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收集反馈、统计反馈、分析反馈,是孔子学院发挥作用的基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过程。柬埔寨孔院开展了很多活动,但影响力还是主要停留在华人圈内,甚至有些当地人会把孔子学院和宣传“孔教”等同起来,或误以为孔子学院就是教授过时且无聊的古文的机构;而这些信息,目前缺少一个固定、常规的机制进行收集和及时处理,孔院开展的活动就“事倍功半”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事倍功负”对“一带一路”和“五通”产生消极影响。
  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其他国家孔院虽有不同,但它是一面可以观照的镜子——总的来看,以国际汉语教育为桥梁,孔子学院承担起了沟通信息、交流文化的平台作用,为民心相通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由于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潜力还有待挖掘,故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孔子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促进民心相通的路径和模式。
  展望:作为“一带一路”实践主体的孔子学院
  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共建共赢已经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识之时,孔子学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顶层设计上,对接国家需要、促进民心相通、努力促成五通的使命,应贯穿孔子学院开展国际汉语教育全过程,这对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汉语国际化教育机构具有高屋建瓴意义。在具体的层面,柬埔寨王家学院孔子学院的国际汉语教育经验和其面临的瓶颈,给我国公共外交带来许多启示。
  一方面,孔子学院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外方现有资源,打造高质量、得民心的文化活动,搭建各类宣传中国的平台。以柬埔寨为例,孔院正努力深入到各地区、各层次充分利用当地院校的教学声望、借助当地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并因地制宜地建立反馈机制。同时,孔院也应创造条件定期派出老师到电台讲课、宣传,消除当地民众对孔院原有的误解,逐步实现其对中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从浅层了解到深度理解,对中国政策、中国方案、中国声音做出更为全面正确地解读。
  另一方面,孔子学院应培养本土师资并因地制宜地编撰教材和工具书。实地调查显示,柬埔寨孔院目前略显短视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缺少本土老师,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共同面临的困境。长远来看,我国应十分积极主动地加大国外汉语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当地的“中国通”。柬埔寨孔院也不妨总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翻译、编撰的经验,努力实现教材本土化的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编纂中柬交际会话手册、中柬-柬中小词典等工具书。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也都可以做类似的努力,这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民众和中方人员互学语言的需求,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弥补当地汉语教学师资短缺的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不应被视为单纯的语言教学机构,国际汉语教育是国家发展需求的一部分,是国家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不可或缺的动力。“五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其中“民心相通”被视为社会基础,而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正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五通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表明,民心相通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等都有较为紧密的传导机制和相关关系,基于此,“一带一路”沿线孔子学院应充分利用优势促成这些“链条”落地,主动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优势互补合作,深入当地促进民心相通,自觉承擔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
  陈旖琦: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家级创新课题组组长。
其他文献
2001年由中国倡导成立的国际性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经过17年的发展已成为处理区域国家间尤其是相邻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典范,它提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的新型邻国关已为世界国际交往提供了范例。2018年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轮值主席国——召开了系列峰会,其中5月25日在司法领域召开的上合组织最高法院院长会议无疑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不同的国家有
期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公共外交也走进了新时代。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世界,中国形象对外传播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不同
期刊
改革开放与对外传播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宣传和传播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就下设国际新闻局,统筹新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外文版的《人民中国》《中国画报》《中国文学》《中国建设》《北京周报》等对外传播期刊纷纷创刊;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北京广播电台”的呼号通过多种外语开展对外广播,北京广播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新华社对外部一直承担向海外媒体发布信息的重任,满足海外受
期刊
结缘新疆  赵新利:小岛先生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早年经商,后结缘新疆,并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推动者。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一切发生?  小岛康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新疆在这40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第一次訪问中国是在1972年,从1982年至今,已经访问了新疆150多次,见证了我的第二故乡新疆的发展。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老朋友,我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多年以来,
期刊
“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全民族抗战高潮。学界、新闻界自觉把通过舆论宣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鼓舞中华民族的抗战士气,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对日宣传方针。其中在期刊方面,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主要的日本研究杂志就达30余种。《日本研究》《日本评论》《战时日本》等期刊以宣传抗日救亡主张、为全民族抗战服务作为办刊方向和宗旨,刊
期刊
境外记者能否及时了解中国、深度理解中国,直接影响着其能否做好中国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为境外记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既是媒体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外交的重要形式。“新闻茶座”(Press Salon)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于2008年11月27日创办的一项品牌活动,主要面向境外记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欢迎境内记者参与。“新闻茶座”根据境外记者关注的热点,精心设置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
期刊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大国外交的风格、特色和气派的最直接的窗口和体现是外交礼宾工作,人们往往是通过重大外交活动的礼宾安排关注和感悟外交。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礼宾工作是公共外交重要形式,也是中国大国外交的体现。  服务首脑外交的礼宾改革  礼宾即以礼待宾之意,
期刊
对外教育援助是重要的人文交流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受援国的教育条件,也是援助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培育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民心相通被我国提上了战略的高度,而对外教育援助是打通心与心的隔阂,消弭人与人的距离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效性,使国际教育援助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
期刊
《中国品牌全球化》内容概要  在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全球化》一书的许多内容值得关注。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品牌就谋求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服务于其自身的全球化战略,另一方面以“东芝事件”“松下橱窗事件”为代表,日本品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精彩的跨国营销案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文化交流,两国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这对中国品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品牌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有
期刊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办好“世界城市日”,具有国际、国家、地区三重意义。本文回顾了“世界城市日”设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从明确性质、完善体制、深化研究、积极策划活动、重视传播、资源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办好世界城市日的对策建议。  “世界城市日”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联合国、国际展览局、上海世博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