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声源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时观察到的现象知道影响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2、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官,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概念.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探究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二、教学重点
1.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3、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声源的远近有关。
4、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和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2、音色概念的形成
四、教學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作为音乐背景),引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学习这一节知识,相信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进行新授课
(一)自学教材,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结论: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二)提出问题
1.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活动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方案一:观察塑料尺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的不同及声音的不同.
观察与思考: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观察与思考:细橡皮筋振动_____,频率_____,发出的声音“尖细”,音调____;粗橡皮筋振动_____,频率_____,发出的声音“粗犷”,音调_____.
结论: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音调______;声音振动的频率_____,音调_____.
活动2:播放老牛的叫声,蚊子的叫声,钢琴的低音1和高音1,同一同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生进行音调的判断,理解音调的高低
拓展延伸:(1)音乐中“1、2、3、4、5、6、7、i”,音调是升高的;(2)一般来说,儿童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成人的要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要高。
活动3:了解一些声音的频率,相应的判断音调的高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三、课堂反馈练习(略)
四、课堂反思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45页中的家庭实验室:做“橡皮筋吉他”.
通过让学生边听乐音,边听介绍保险柜的电子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实验时使塑料尺紧紧压在桌面上,并注意按塑料尺的手用力的大小相同,使塑料尺各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振动的快慢和辨别声音的不同之处,结论就顺利得出了.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振动快慢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一般人们听起来尖细的声音为高音,听起来粗犷的声音为低音.
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调的含义.
与乐音的响度有关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学生感知很丰富,所以本部分教学,安排了两个学生小实验,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填空题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声源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时观察到的现象知道影响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
2、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官,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概念.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探究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二、教学重点
1.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3、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声源的远近有关。
4、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和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2、音色概念的形成
四、教學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作为音乐背景),引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学习这一节知识,相信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进行新授课
(一)自学教材,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结论: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二)提出问题
1.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系?
活动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方案一:观察塑料尺露出桌面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的不同及声音的不同.
观察与思考: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观察与思考:细橡皮筋振动_____,频率_____,发出的声音“尖细”,音调____;粗橡皮筋振动_____,频率_____,发出的声音“粗犷”,音调_____.
结论: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音调______;声音振动的频率_____,音调_____.
活动2:播放老牛的叫声,蚊子的叫声,钢琴的低音1和高音1,同一同学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学生进行音调的判断,理解音调的高低
拓展延伸:(1)音乐中“1、2、3、4、5、6、7、i”,音调是升高的;(2)一般来说,儿童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成人的要高,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的要高。
活动3:了解一些声音的频率,相应的判断音调的高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三、课堂反馈练习(略)
四、课堂反思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45页中的家庭实验室:做“橡皮筋吉他”.
通过让学生边听乐音,边听介绍保险柜的电子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实验时使塑料尺紧紧压在桌面上,并注意按塑料尺的手用力的大小相同,使塑料尺各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振动的快慢和辨别声音的不同之处,结论就顺利得出了.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振动快慢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一般人们听起来尖细的声音为高音,听起来粗犷的声音为低音.
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调的含义.
与乐音的响度有关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学生感知很丰富,所以本部分教学,安排了两个学生小实验,然后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填空题的方式反馈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