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阶段是孩子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感受力方面,用音乐来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以此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听觉常常比成年人更加敏锐,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特别敏感。此时是幼儿听觉的发育时期,是培养孩子“音乐耳朵”的最佳时机。
首先,我从“声音”入手,展开了一次“听一听、找一找”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去识别并制造声音。
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刮风、下雨、打雷、叫喊、哭、笑、小狗叫、流水、脚步、敲门等,孩子们渐渐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只能够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并且积极性非常高。但如何开阔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自己去制造各种声音呢?
于是,我开始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思考:你的身体会唱什么歌?它是怎么唱的?孩子们的思维逐渐开阔了,并有了自己的发现:我的身体会唱拍手歌;我的小嘴会唱呼噜歌;搓搓我的小手,会唱“沙沙”的下雨歌。
接着,我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你的毛巾会唱什么歌?你的杯子会唱什么歌?你的图书会唱什么歌?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更加兴奋,他们开始去探索并实践,还欣喜地把自己的成果告诉小伙伴:“快听,我的水杯在唱‘叮当’歌!”
在以后的几天里,总有几个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说:“吕老师,我发现我们家的门也会唱歌!”“路边的大树也在唱歌!”“我们家的窗户、桌子、小盆都会唱歌!”
一天,孩子们正在活动区玩“过家家”的游戏,我说:“你们看过妈妈下厨房做饭吗?听到什么声音了?”“有水哗哗流淌洗菜的声音、淘米的声音、打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水烧开的声音……”他们不仅仅学会了听音乐,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这让我感到欣喜。怎么来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继续正确地引导呢?
我和孩子们把搜集来的声音分为了“乐音”和“噪音”两类,在区分这两种声音的问题上,有的幼儿说:“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是乐音,一听像打雷的声音是噪音。”有的说:“听着像白云飘的声音是乐音,像乌鸦叫的声音是噪音。”……我继续地引导他们思考:“我们的身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孩子们通过探索,得到了以下结论:走路时脚把地板踩得特响就是噪音,像小花猫那样轻轻走就是乐音,在屋子里大喊大叫吵人就是噪音,声音像树叶飘就是乐音,哭是噪音,笑是乐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接着,我以“声音在哪里”为主题,在音乐区投放了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塑料桶、报纸等),让幼儿自由地探索。他们惊奇地发现:抖动报纸时发出的声音特别像闪电;用小嘴对着空瓶子吹可以发出“呼呼”的大风声;敲击空纸盒子像是在敲鼓。有的小朋友又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当你说话或者唱歌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当你敲打空盒子时,用指尖摸一摸,会感到敲击后的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孩子们在快乐的音乐世界里成长着,是美妙的音乐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慧、可爱、善良。
幼儿的听觉常常比成年人更加敏锐,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特别敏感。此时是幼儿听觉的发育时期,是培养孩子“音乐耳朵”的最佳时机。
首先,我从“声音”入手,展开了一次“听一听、找一找”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去识别并制造声音。
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刮风、下雨、打雷、叫喊、哭、笑、小狗叫、流水、脚步、敲门等,孩子们渐渐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只能够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并且积极性非常高。但如何开阔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自己去制造各种声音呢?
于是,我开始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思考:你的身体会唱什么歌?它是怎么唱的?孩子们的思维逐渐开阔了,并有了自己的发现:我的身体会唱拍手歌;我的小嘴会唱呼噜歌;搓搓我的小手,会唱“沙沙”的下雨歌。
接着,我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你的毛巾会唱什么歌?你的杯子会唱什么歌?你的图书会唱什么歌?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更加兴奋,他们开始去探索并实践,还欣喜地把自己的成果告诉小伙伴:“快听,我的水杯在唱‘叮当’歌!”
在以后的几天里,总有几个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说:“吕老师,我发现我们家的门也会唱歌!”“路边的大树也在唱歌!”“我们家的窗户、桌子、小盆都会唱歌!”
一天,孩子们正在活动区玩“过家家”的游戏,我说:“你们看过妈妈下厨房做饭吗?听到什么声音了?”“有水哗哗流淌洗菜的声音、淘米的声音、打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水烧开的声音……”他们不仅仅学会了听音乐,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这让我感到欣喜。怎么来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继续正确地引导呢?
我和孩子们把搜集来的声音分为了“乐音”和“噪音”两类,在区分这两种声音的问题上,有的幼儿说:“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是乐音,一听像打雷的声音是噪音。”有的说:“听着像白云飘的声音是乐音,像乌鸦叫的声音是噪音。”……我继续地引导他们思考:“我们的身体发出的声音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孩子们通过探索,得到了以下结论:走路时脚把地板踩得特响就是噪音,像小花猫那样轻轻走就是乐音,在屋子里大喊大叫吵人就是噪音,声音像树叶飘就是乐音,哭是噪音,笑是乐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接着,我以“声音在哪里”为主题,在音乐区投放了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塑料桶、报纸等),让幼儿自由地探索。他们惊奇地发现:抖动报纸时发出的声音特别像闪电;用小嘴对着空瓶子吹可以发出“呼呼”的大风声;敲击空纸盒子像是在敲鼓。有的小朋友又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当你说话或者唱歌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当你敲打空盒子时,用指尖摸一摸,会感到敲击后的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孩子们在快乐的音乐世界里成长着,是美妙的音乐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慧、可爱、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