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对外表现的艺术方式,对于培养人们的艺术气息、陶冶艺术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表演中加入舞蹈表演就是舞蹈律动。随着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想要保证人才素质的培养,首先加强小学义务教育的改革,小学音乐课程就是重要改革目标。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探讨,研究舞动律动对音乐课堂带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舞蹈律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社会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增加,使得音乐课程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教育的质量是当前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舞蹈与音乐是息息相关的,舞蹈律动具有加强音乐自身情感体验的作用。将舞蹈律动加入音乐课程教育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环境下学生对课程的求知欲、注意力不断提高,不但建立了高效的音乐课堂,同时加深了學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
一、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舞蹈律动就是我们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个人的肢体运动完成的表演。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音乐中可以包含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仅进行单一的音乐演唱,音乐的情感可能发挥不到极致。将舞蹈合理的融入其中可有有效的强化音乐的表达,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现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声乐的发发声技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还处于发育期,还具有具象思维,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程中讲解单纯的音乐知识,学生会出现排斥的心理。而舞蹈律动的有效融合,很大程度的辅助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例如《大鹿》这首歌曲中,这是一首旋律生动的法国儿歌,传统的音乐课程中,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试唱,最终以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学会歌曲旋律为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少感受到的音乐的乐趣,致使课堂的效率不高,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舞蹈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肢体的表达感受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欢乐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大程度的提升,音乐教学也会有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中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只是根据教科书进行单向性知识传授,对音乐背景以及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通过教师播放歌曲,进行范唱,然后带领学生进行领唱,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逐渐令学生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打消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激情,使得学习变得麻木、机械。如何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利用,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小学时期的孩子还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为这是学生刚刚走出家庭,正式步入学习学习,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世界,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教师需要及时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律动,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表达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教学课程活动中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力音乐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时,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安排舞蹈律动,让学生伸出双手伸张与握紧模仿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词,再将手指对着空中数数的方式模仿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歌词等。通过这些简单的舞蹈律动,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在音乐的学习中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
(二)降低学生的学习疲劳
由于现在各种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阿基,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增加,长时间的学习令学生感到压力与疲倦。音乐课程的设立就是有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身心综合素质的目的。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在进行音乐课堂知识时,教师不能只进行音乐和发声的技巧,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适当的在学生学习疲惫或者精神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时候进行音乐鉴赏的环节,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带领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让学生从心里和身体上得到放松,可以有效的减轻学习中存在的疲劳。合理的运用音乐律动,对学生的精神恢复、心情舒畅以及保持学习的激情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核心任务就是从教材与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对于音乐课程来说,不仅要求学生学会音乐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了解音乐中内涵的人文情怀与文化思想,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标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与引导。这种引导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合理的情境和音乐设计,让学生通过肢体表现的方式表达音乐,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在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么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歌曲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想象力,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又深入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在听到歌曲音乐的旋律时,会忍不住的进行身体的律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是鼓励表扬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旋律进行音乐编排或者舞蹈律动,让其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结语: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当前的关键。音乐对人们文化素养与陶冶情操有些重要作用,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是当前教育中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根据课堂需要,合理的设计音乐教学方式,将舞蹈律动有效的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好的了解音乐文化知识,值得未来音乐课程教育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晓琳.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2016(11).
[2]秦琳.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中舞蹈律动的应用探讨[J].学子月刊,2015(3).
[3]陈映彤.舞蹈律动与小学音乐融合教学策略探索[J].山西青年,2017(13).
[4]徐莹.舞蹈律动在农村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文摘版,2016(8).
[5]余玲妮.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融入舞蹈律动的教学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
关键词:舞蹈律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随着社会对全面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的增加,使得音乐课程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教育的质量是当前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舞蹈与音乐是息息相关的,舞蹈律动具有加强音乐自身情感体验的作用。将舞蹈律动加入音乐课程教育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环境下学生对课程的求知欲、注意力不断提高,不但建立了高效的音乐课堂,同时加深了學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
一、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舞蹈律动就是我们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个人的肢体运动完成的表演。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音乐中可以包含人们的思想感情。如果仅进行单一的音乐演唱,音乐的情感可能发挥不到极致。将舞蹈合理的融入其中可有有效的强化音乐的表达,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现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声乐的发发声技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还处于发育期,还具有具象思维,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程中讲解单纯的音乐知识,学生会出现排斥的心理。而舞蹈律动的有效融合,很大程度的辅助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例如《大鹿》这首歌曲中,这是一首旋律生动的法国儿歌,传统的音乐课程中,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试唱,最终以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学会歌曲旋律为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很多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少感受到的音乐的乐趣,致使课堂的效率不高,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在歌曲中适当的加入舞蹈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肢体的表达感受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欢乐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很大程度的提升,音乐教学也会有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学习中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只是根据教科书进行单向性知识传授,对音乐背景以及发展历史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通过教师播放歌曲,进行范唱,然后带领学生进行领唱,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逐渐令学生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打消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激情,使得学习变得麻木、机械。如何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利用,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小学时期的孩子还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为这是学生刚刚走出家庭,正式步入学习学习,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世界,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教师需要及时的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律动,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表达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教学课程活动中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力音乐知识,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时,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安排舞蹈律动,让学生伸出双手伸张与握紧模仿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词,再将手指对着空中数数的方式模仿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歌词等。通过这些简单的舞蹈律动,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在音乐的学习中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
(二)降低学生的学习疲劳
由于现在各种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阿基,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增加,长时间的学习令学生感到压力与疲倦。音乐课程的设立就是有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身心综合素质的目的。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在进行音乐课堂知识时,教师不能只进行音乐和发声的技巧,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适当的在学生学习疲惫或者精神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时候进行音乐鉴赏的环节,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带领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让学生从心里和身体上得到放松,可以有效的减轻学习中存在的疲劳。合理的运用音乐律动,对学生的精神恢复、心情舒畅以及保持学习的激情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核心任务就是从教材与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对于音乐课程来说,不仅要求学生学会音乐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了解音乐中内涵的人文情怀与文化思想,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标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这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与引导。这种引导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合理的情境和音乐设计,让学生通过肢体表现的方式表达音乐,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在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么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歌曲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到舞台上进行表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想象力,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又深入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在听到歌曲音乐的旋律时,会忍不住的进行身体的律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是鼓励表扬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旋律进行音乐编排或者舞蹈律动,让其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结语: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当前的关键。音乐对人们文化素养与陶冶情操有些重要作用,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是当前教育中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根据课堂需要,合理的设计音乐教学方式,将舞蹈律动有效的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更好的了解音乐文化知识,值得未来音乐课程教育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晓琳.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2016(11).
[2]秦琳.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中舞蹈律动的应用探讨[J].学子月刊,2015(3).
[3]陈映彤.舞蹈律动与小学音乐融合教学策略探索[J].山西青年,2017(13).
[4]徐莹.舞蹈律动在农村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文摘版,2016(8).
[5]余玲妮.小学低段音乐课堂融入舞蹈律动的教学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