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击败了中国女排,郎平在谈论中美女排的差别时说:“这群美国姑娘非常自立,喜欢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这和中国截然不同。在中国,教练有绝对权威,教练告诉队员怎样做,队员就会去做。可她们不是。想轻易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们是不可能的事情。要让她们认可我的想法,需要过程。她们会先跟我讨论,然后去尝试,尝试过了,觉得我的正确,才会接受我的做法。有时候她们不听我的,比如一个动作或者战术,等她们尝试一圈,发现我的更好时,才能认可。因此,我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必须要根据她们的思维方式,还要等她们尝试。”(摘自2008年8月29日《报刊文摘》中《郎平眼中的“差异”》一文)
笔者很自然地将这段话与我们的教学联系起来。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每次参加集体阅卷时,总会有一个经大家共同讨论出来的“标准答案”作为批改依据,必须以此为标准。而笔者参照“标准答案”批改学生的语文试卷时,经常发现一些试题在学生的笔下竟然有数种甚至十数种答案,其中当然不乏精彩与智慧,然而因其与“标准答案”不符,因此不能得分。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因为这“标准答案”,学生就会被教师“绝对权威”的绳子牵着鼻子走。于是,不论是课堂中回答教师的提问,还是考试答题也罢,为了所谓的“正确”及高分,学生则膜拜教师的“绝对权威”,奉“标准答案”为圭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久而久之,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及过程则被“绝对权威”强制进行了格式化,形成一种“标准答案”式的机械思维方式,同时又成为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枷锁和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怪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毋庸置疑,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应当要求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为此,教师不能享有“绝对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而神圣不可侵犯,不能只是做一个评判对错的“法官”,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行“灌输”进学生大脑里,这样会导致学生异化为知识的存储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毫无个性。
让我们来看看杜郎口的经验吧!杜郎口砸掉了象征着师道尊严的讲台,将原本教师的空间送给学生,教师在教室里无固定位置,只能在学生中间见缝插针。然而正是由于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上的教师,教室里才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不用顾及是否符合教师的需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完善,让各自的想法更完美、更条理,表达更清楚、更简洁。学生的互动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的适时点评是催化剂,可以这么说,杜郎口学生的“学”完全取代了教师的“教”!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也真正是学生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教师只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提示提示,点拨点拨,调控调控,疏导疏导。没有了“绝对权威”,没有了“标准答案”,课堂上说话最多的是学生,交流最广的是学生,思考最多的是学生,发展最快的自然也是学生!
郎平谈论的是中美女排的差别,同时也是中美女排的差距!“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也应该向郎平学习,要有否定自己“知识权威”和“知识垄断者”的勇气,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真正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愿意和学生成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而做一个真正的善教者!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212132)
笔者很自然地将这段话与我们的教学联系起来。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每次参加集体阅卷时,总会有一个经大家共同讨论出来的“标准答案”作为批改依据,必须以此为标准。而笔者参照“标准答案”批改学生的语文试卷时,经常发现一些试题在学生的笔下竟然有数种甚至十数种答案,其中当然不乏精彩与智慧,然而因其与“标准答案”不符,因此不能得分。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因为这“标准答案”,学生就会被教师“绝对权威”的绳子牵着鼻子走。于是,不论是课堂中回答教师的提问,还是考试答题也罢,为了所谓的“正确”及高分,学生则膜拜教师的“绝对权威”,奉“标准答案”为圭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久而久之,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及过程则被“绝对权威”强制进行了格式化,形成一种“标准答案”式的机械思维方式,同时又成为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枷锁和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怪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毋庸置疑,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应当要求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为此,教师不能享有“绝对权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而神圣不可侵犯,不能只是做一个评判对错的“法官”,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行“灌输”进学生大脑里,这样会导致学生异化为知识的存储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毫无个性。
让我们来看看杜郎口的经验吧!杜郎口砸掉了象征着师道尊严的讲台,将原本教师的空间送给学生,教师在教室里无固定位置,只能在学生中间见缝插针。然而正是由于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上的教师,教室里才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不用顾及是否符合教师的需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完善,让各自的想法更完美、更条理,表达更清楚、更简洁。学生的互动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的适时点评是催化剂,可以这么说,杜郎口学生的“学”完全取代了教师的“教”!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也真正是学生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教师只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提示提示,点拨点拨,调控调控,疏导疏导。没有了“绝对权威”,没有了“标准答案”,课堂上说话最多的是学生,交流最广的是学生,思考最多的是学生,发展最快的自然也是学生!
郎平谈论的是中美女排的差别,同时也是中美女排的差距!“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也应该向郎平学习,要有否定自己“知识权威”和“知识垄断者”的勇气,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真正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愿意和学生成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而做一个真正的善教者!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2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