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请问在县级层面,您认为应该重点抓什么、怎么抓?
余学武:怎么抓党建,党章有规定,党规党纪很明确,从中央,到省委、市委,也有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因此,作为”一线指挥部“,县委工作的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
:那么,红安是如何结合地方实际的?
余学武:说到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寻找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红安就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以图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过程中,我们收集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怨所恨,梳理出了1万多条问题,归结出11个大类。当时反映的这些问题,包括对群众冷漠、大吃大喝、吃拿卡要等。同时,坚持大课题、小切口,以这些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又站在全局的高度,我们设计了一套在县级层面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体系。之后,红安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参会人员是各级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出台了《中共红安县委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若干意见》,被媒体誉为全国县级史上最严的“从严治党令”,会议明确了县委从书记到常委,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的责任与任务。比如,组织部门重点是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纪委着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扭转各种不良风气。
:这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体系,具体是哪些举措?
余学武:具体说,就是 “从一到十”工作体系,比如有一个“四零要求”,公款送礼“零支出”,村级招待“零费用”,公职人员服务群众“零障碍”,执行禁令“零容忍”;“五大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使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十个一律:明确十个方面失责、违纪问题,一律从严从快处理。县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毫不含糊,对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我们坚持每日巡查、每日通报、每日曝光,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仅2015年,开展作风巡查393次,发送短信11万余条,通报106个单位,处理处分55人。
:我们看到,红安的许多措施都是首创,比如村级招待“零费用”、党员干部中餐不饮酒等等,出台之时,社会上很关注,议论也较多。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红安敢于出头?
余学武:这源于红安精神的基因传承,敢打第一枪,善打第一枪。当然呢,这个“敢”与“善”,首先建立在党的总体政策原则之上,然后源于省委、市委要求红安县争当全面从严治党示范县,起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是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凡事讲究实事求是,不怕争议,敢拼敢试。
以我们出台的精准扶贫医疗扶助“4321”模式为例: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户住院费报销从60%提高到90%;二是贫困户当年自费部分超过5000元政府兜底;三是所有的手续不要群众跑,均由政府机构帮办。当时,县 “四大家”在开会时也有争议,出台后有一些人质疑,政府能不能兜底,资金会不会透支?
这一政策是基于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经过精准调研,我们发现,贫困户中61%的人口,69%的户数都是因病致贫。61%人口中的30%,可经治疗恢复劳动能力,从而成为家庭脱贫的中坚。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家庭,不仅是经济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负担重。健康,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按这一政策执行,政府投入仅僅增加2000多万元,而且在每年县级财政5-7亿元的扶贫整合资金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另外,有人异议,这个政策会不会导致老百姓一病就住院,小病大治,过度医疗呢?首先,红安出台了科学配套的相关制度。其次,困难群众不会如此,即使是政府兜底,住院期间的护理、吃住等等,也是要花钱的。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目前效果如何?
余学武: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干事创业上实现了“四个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纪律规矩意识更强了。原先红安基层群众曾这样形容乡镇干部“走读”之风。“政府关了门,干部回了城,群众要办事,镇里不见人”,如今,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中餐饮酒、抹牌赌博、乡镇干部“走读”等现象基本消失。二是干事创业激情更高了。通过考核激励和督查问责,干部精气神更足了,更能打硬仗了。三是经济发展环境更优了。群众最明显的感受是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好几天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基本上一天就能办好。干部风气的改善,也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和谐。“不散烟,字照签;不吃饭,事能办;不托人,能办成”,这句顺口溜在红安群众口中广为流传。四是党群干群感情更深了。举个例, 2013至2016年,红安进行了5次拆迁工作,五大战役拆了7000多户,没有一个集体上访,没有一个越级上访。不依靠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干,没有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这一成绩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呢?
余学武:习近平总书记讲,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党建不强就没有战斗力,发展不好就没有说服力。抓党建与抓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正向相关、相辅相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要么要么”的关系,而是“既要又要”的关系。我们提出抓党建、严纪律、促发展、惠民生,就是把抓党建与抓发展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与规律同行,与机遇牵手,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拼搏,让党建和发展相辅相成、互促共进。近5年,红安县域经济考核连年争先进位,2016年在第三类县市区保持第一方阵,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位居黄冈市(10个县市区)第一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当前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是否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
余学武:是的。我们的总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担当的问题?今年我们探索重大项目容缺预审和容错纠错、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新形势下到底怎么检验一个干部是不是担当,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五在”标准,比如在经过深入调研、民主决策,但仍然存在风险、需要决策拍板的时候,敢于讲“出了问题我负责”;在面对歪风邪气时,敢于大喝一聲,旗帜鲜明亮剑;在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出现时,敢于挺身而出,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在利益诱惑、付出与报酬不对等时,坚守“当官就莫想发财、发财就莫要当官”的公权公用原则;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身心疲惫时,提醒自己“怕苦莫当官、当官莫怕苦”。我相信,有着红安精神的传承,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红安永远红。
余学武:怎么抓党建,党章有规定,党规党纪很明确,从中央,到省委、市委,也有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因此,作为”一线指挥部“,县委工作的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
:那么,红安是如何结合地方实际的?
余学武:说到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寻找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红安就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以图找到我们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过程中,我们收集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怨所恨,梳理出了1万多条问题,归结出11个大类。当时反映的这些问题,包括对群众冷漠、大吃大喝、吃拿卡要等。同时,坚持大课题、小切口,以这些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又站在全局的高度,我们设计了一套在县级层面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体系。之后,红安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参会人员是各级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出台了《中共红安县委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若干意见》,被媒体誉为全国县级史上最严的“从严治党令”,会议明确了县委从书记到常委,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的责任与任务。比如,组织部门重点是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纪委着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扭转各种不良风气。
:这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体系,具体是哪些举措?
余学武:具体说,就是 “从一到十”工作体系,比如有一个“四零要求”,公款送礼“零支出”,村级招待“零费用”,公职人员服务群众“零障碍”,执行禁令“零容忍”;“五大教育”:忠诚教育、敬畏教育、使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十个一律:明确十个方面失责、违纪问题,一律从严从快处理。县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毫不含糊,对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我们坚持每日巡查、每日通报、每日曝光,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仅2015年,开展作风巡查393次,发送短信11万余条,通报106个单位,处理处分55人。
:我们看到,红安的许多措施都是首创,比如村级招待“零费用”、党员干部中餐不饮酒等等,出台之时,社会上很关注,议论也较多。请问,是什么原因促使红安敢于出头?
余学武:这源于红安精神的基因传承,敢打第一枪,善打第一枪。当然呢,这个“敢”与“善”,首先建立在党的总体政策原则之上,然后源于省委、市委要求红安县争当全面从严治党示范县,起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是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凡事讲究实事求是,不怕争议,敢拼敢试。
以我们出台的精准扶贫医疗扶助“4321”模式为例: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贫困户住院费报销从60%提高到90%;二是贫困户当年自费部分超过5000元政府兜底;三是所有的手续不要群众跑,均由政府机构帮办。当时,县 “四大家”在开会时也有争议,出台后有一些人质疑,政府能不能兜底,资金会不会透支?
这一政策是基于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经过精准调研,我们发现,贫困户中61%的人口,69%的户数都是因病致贫。61%人口中的30%,可经治疗恢复劳动能力,从而成为家庭脱贫的中坚。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家庭,不仅是经济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负担重。健康,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按这一政策执行,政府投入仅僅增加2000多万元,而且在每年县级财政5-7亿元的扶贫整合资金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另外,有人异议,这个政策会不会导致老百姓一病就住院,小病大治,过度医疗呢?首先,红安出台了科学配套的相关制度。其次,困难群众不会如此,即使是政府兜底,住院期间的护理、吃住等等,也是要花钱的。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目前效果如何?
余学武: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干事创业上实现了“四个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纪律规矩意识更强了。原先红安基层群众曾这样形容乡镇干部“走读”之风。“政府关了门,干部回了城,群众要办事,镇里不见人”,如今,上班迟到早退、脱岗串岗、中餐饮酒、抹牌赌博、乡镇干部“走读”等现象基本消失。二是干事创业激情更高了。通过考核激励和督查问责,干部精气神更足了,更能打硬仗了。三是经济发展环境更优了。群众最明显的感受是行政服务大厅的办事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好几天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基本上一天就能办好。干部风气的改善,也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变,促进了社会和谐。“不散烟,字照签;不吃饭,事能办;不托人,能办成”,这句顺口溜在红安群众口中广为流传。四是党群干群感情更深了。举个例, 2013至2016年,红安进行了5次拆迁工作,五大战役拆了7000多户,没有一个集体上访,没有一个越级上访。不依靠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干,没有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这一成绩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呢?
余学武:习近平总书记讲,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党建不强就没有战斗力,发展不好就没有说服力。抓党建与抓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正向相关、相辅相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是“要么要么”的关系,而是“既要又要”的关系。我们提出抓党建、严纪律、促发展、惠民生,就是把抓党建与抓发展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与规律同行,与机遇牵手,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拼搏,让党建和发展相辅相成、互促共进。近5年,红安县域经济考核连年争先进位,2016年在第三类县市区保持第一方阵,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两年位居黄冈市(10个县市区)第一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当前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是否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
余学武:是的。我们的总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担当的问题?今年我们探索重大项目容缺预审和容错纠错、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新形势下到底怎么检验一个干部是不是担当,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五在”标准,比如在经过深入调研、民主决策,但仍然存在风险、需要决策拍板的时候,敢于讲“出了问题我负责”;在面对歪风邪气时,敢于大喝一聲,旗帜鲜明亮剑;在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出现时,敢于挺身而出,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在利益诱惑、付出与报酬不对等时,坚守“当官就莫想发财、发财就莫要当官”的公权公用原则;在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身心疲惫时,提醒自己“怕苦莫当官、当官莫怕苦”。我相信,有着红安精神的传承,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红安永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