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蒸包子,你大概会撇撇嘴说:“这有什么稀奇的,谁不会?”但我,却蒸出了一个大学问!你相信吗?
那是一个星期天,刚看完一个美食节目,妈妈兴冲冲地宣布道:“我来试试。”想着美食节目里热腾腾、 暄乎乎的包子,我也无限期盼起来。
七手八脚一通忙活,包子都包好了,就等开蒸了。突然,妈妈举着笼屉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我这里一屉包子豆沙馅的好熟,一屉包子肉馅的不好熟。进蒸笼的时候,我们该把好熟的放在最上面,还是把不好熟的最上面呢?”
这个问题还真难倒我了呢!看着我一脸迷惑的样子,妈妈接着说:“我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次妖怪捉到了唐僧师徒四人,要把他们四个蒸了吃,唐僧皮薄好熟,八戒皮厚难熟,你去《西游记》里找找,最后他们是把唐僧放最上面还是最下面了?要不,妖怪怎么蒸唐僧,咱们就怎么蒸包子。”
看着妈妈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我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蒸包子到蒸唐僧,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难道天下的妈妈们都是蒸包子的时候去查《西游记》吗?”我内心哀号着。
但为了美味的包子,我还是无可奈何地搬来了《西游记》。果然,在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过狮驼岭时,妖怪把唐僧放在最上面蒸,猪八戒放在最下面蒸。孙悟空认为妖怪放错了,没经验,是“雏儿妖精”。孙悟空说:“蒸东西,都打上面起,不好熟的,应该放上面。”
于是,我们按照孙悟空的说法蒸了包子。不过,悟空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决定一探究竟。我先问了问楼下晒太阳的邻居们,没想到,问题一抛出,大家居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起来。对于这个问题,邻居们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蒸汽往上跑,蒸笼上面最热,所以不好熟的放上面,这和悟空说的一样。另一派则表示,那所有的蒸汽都是自下而上跑的,所以最下面接触到蒸汽最热,而蒸汽跑到最上面的时候就变凉了,所以,不好熟的放下面。这和悟空说的背道而驰了。
这里没有统一答案,我决定换个地方问问。我来到门口的早点铺,早点铺的师傅正蒸着包子呢,一听我的问题,他很肯定地说:“下面好熟,你看,我每天卖包子,只要掀开盖子,看看最上面一层熟没熟,只要上面的熟了,下面的就一定熟了。而且,你看,我这里一面卖包子,一面还包新的呢,我每次包好了新的,我都是搁在最下面。要是上面好熟的话,那新包的包子我该搁最上面了。这肯定没错,打从我爷爷起,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一听郁闷了:“这么说来,悟空错了?”
两个相反的答案,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突然间,我想起了物理老师。我相信,他一定能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到处拜师学艺的孙大圣了。
听了我的问题,物理老师哈哈笑起来,说:“蒸包子,靠的是水蒸汽液化放出的热量(潜热),水蒸汽通常是升到在蒸笼最上面液化放热,最上面的包子熟得快,所以,悟空说的是对的。不过,卖早点的师傅也没说错,一则是蒸笼层数太多了,水蒸汽到不了最上面就液化了。另一则是户外温度低,竹制的蒸笼密封性差,也使得水蒸汽不到最上面就冷却了。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都对,物理原理也不错,但同样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哦。”
说到这里,你们总算弄明白了我的所说“小小包子,大大学问”了吧。我学到的学问有:第一,物理原理不能生搬硬套,要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第二,《西游记》之所以伟大,在于作家能认真地观察生活,而我们,也要学着这么做;第三,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刚看完一个美食节目,妈妈兴冲冲地宣布道:“我来试试。”想着美食节目里热腾腾、 暄乎乎的包子,我也无限期盼起来。
七手八脚一通忙活,包子都包好了,就等开蒸了。突然,妈妈举着笼屉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我这里一屉包子豆沙馅的好熟,一屉包子肉馅的不好熟。进蒸笼的时候,我们该把好熟的放在最上面,还是把不好熟的最上面呢?”
这个问题还真难倒我了呢!看着我一脸迷惑的样子,妈妈接着说:“我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次妖怪捉到了唐僧师徒四人,要把他们四个蒸了吃,唐僧皮薄好熟,八戒皮厚难熟,你去《西游记》里找找,最后他们是把唐僧放最上面还是最下面了?要不,妖怪怎么蒸唐僧,咱们就怎么蒸包子。”
看着妈妈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我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蒸包子到蒸唐僧,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难道天下的妈妈们都是蒸包子的时候去查《西游记》吗?”我内心哀号着。
但为了美味的包子,我还是无可奈何地搬来了《西游记》。果然,在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过狮驼岭时,妖怪把唐僧放在最上面蒸,猪八戒放在最下面蒸。孙悟空认为妖怪放错了,没经验,是“雏儿妖精”。孙悟空说:“蒸东西,都打上面起,不好熟的,应该放上面。”
于是,我们按照孙悟空的说法蒸了包子。不过,悟空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决定一探究竟。我先问了问楼下晒太阳的邻居们,没想到,问题一抛出,大家居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起来。对于这个问题,邻居们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蒸汽往上跑,蒸笼上面最热,所以不好熟的放上面,这和悟空说的一样。另一派则表示,那所有的蒸汽都是自下而上跑的,所以最下面接触到蒸汽最热,而蒸汽跑到最上面的时候就变凉了,所以,不好熟的放下面。这和悟空说的背道而驰了。
这里没有统一答案,我决定换个地方问问。我来到门口的早点铺,早点铺的师傅正蒸着包子呢,一听我的问题,他很肯定地说:“下面好熟,你看,我每天卖包子,只要掀开盖子,看看最上面一层熟没熟,只要上面的熟了,下面的就一定熟了。而且,你看,我这里一面卖包子,一面还包新的呢,我每次包好了新的,我都是搁在最下面。要是上面好熟的话,那新包的包子我该搁最上面了。这肯定没错,打从我爷爷起,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一听郁闷了:“这么说来,悟空错了?”
两个相反的答案,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突然间,我想起了物理老师。我相信,他一定能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到处拜师学艺的孙大圣了。
听了我的问题,物理老师哈哈笑起来,说:“蒸包子,靠的是水蒸汽液化放出的热量(潜热),水蒸汽通常是升到在蒸笼最上面液化放热,最上面的包子熟得快,所以,悟空说的是对的。不过,卖早点的师傅也没说错,一则是蒸笼层数太多了,水蒸汽到不了最上面就液化了。另一则是户外温度低,竹制的蒸笼密封性差,也使得水蒸汽不到最上面就冷却了。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都对,物理原理也不错,但同样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哦。”
说到这里,你们总算弄明白了我的所说“小小包子,大大学问”了吧。我学到的学问有:第一,物理原理不能生搬硬套,要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第二,《西游记》之所以伟大,在于作家能认真地观察生活,而我们,也要学着这么做;第三,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