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繁荣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民营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后劲,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利润率日趋降低。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弱,突出表现在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级的知名品牌等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弱的原因
(一)短期行为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一直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很少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专注和忠诚于某行业,通过持之以恒的投入,培养自身的核心专长,而是热衷于 “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表现之一为盲目多元化,许多民营企业把跨行业的非相关多元化当做基本战略,不仅追求“科、工、贸、金、房”一体化,而且在工业领域往往同时涉足十几个行业。其结果往往是原来占有一定优势的主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萎缩,而新开拓的行业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新的竞争力。
(二)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构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在技术上具有领先性。一个令人不安的现状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导致企业对外来技术的严重依赖。如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停留在产品组装层面,民营汽车业、民营汽车配件业自主开发能力弱,民营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只能满足一般用途,民营化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的问题,民营医药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等,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的软肋。
(三)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面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民营企业“先天不足”,“从众”现象严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例如,上海新亚集团曾模仿肯德鸡的炸鸡方法炮制出“荣华鸡”试图与肯德鸡抗衡,结果3年后就经营不下去。这种简单模仿的现象导致了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经营,一方面造成恶性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也难以给顾客带来显著的价值。
(四)缺乏对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对资源、能力进行整合的结果。所谓整合是指将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或能力融入企业的组织系统,经过企业组织过程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的过程。整合的过程就是通过组织管理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只有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粗放,导致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要素,这是我国民营企业能做大不能做强、核心能力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五)不重视对核心能力的管理
没有哪种优势是永远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难模仿的优势也会被复制,再优秀的能力也会被超越。一方面,核心能力有生命周期,它同样要经历发育、成长、成熟、衰退和消亡等阶段;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尤其是技术的重大进步、顾客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竞争力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领先性和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在核心能力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核心能力衰退之前,企业不能成功地实现核心能力的蜕变、转移或者使其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而是任其衰退,留下诸多遗憾。
二、我国民营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构建核心能力的战略意识
构建核心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核心能力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功的,它需要企业对本行业的专注、忠诚以及持之以恒的投入,经由资源、能力、组织、文化的整合、升华、认同、延伸,经过漫长的精心培育过程才能完成。在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品牌、商誉等资源的不断投入,这些战略性投资是培育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为此,民营企业不能只重视短期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还要更多关注战略投资,不要让短期目标伤害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能力的形成。
(二)开发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导和中枢,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始终受制于人。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对现有的专门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确立持久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开发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毫不夸张地说,自主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已经变成每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具有自主的研究开发能力,才能真正保持领先地位,否则就会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而只有保持领先地位,才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浙江正泰集团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正泰在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和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形成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开发体系,正泰自主开发的不少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集团推行的技术创新等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集团2001-2003年的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6.44%,并且进入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
(三)全面、持续的创新
创新是一项不断否定自我的活动,要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在技术、管理上领先,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可以说,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及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需要。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工作:(1)进行全面创新。创新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创新或业务(市场)创新等某一方面的创新,而应把创新看作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需要企业在观念、战略、体制、技术、市场等方面同时创新,齐头并进,只有如此,才能取得协同有效的创新效果。(2)构建学习型组织。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组织的知识共享和共同学习是创新的不竭源泉。例如,美国GE每年动用8亿美元作为员工培训和学习的花费以保持其员工的创新锐气。(3)创建激励创新的机制。创新与其它行为类似,也需要激励,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往往可以激发起员工的创新热情。
(四)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整合各种要素之前首先应明确整合的原则,那就是整合活动要始终围绕着核心能力的构建进行。只有明确了整合的方向才能使各种资源向有利于核心能力形成的方向流动。接着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促进组织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1)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相对技术能力而言,管理能力作为一种软能力,易通过学习借鉴,以较低的投入得到迅速提高。民营企业可以在观念上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并转化至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在组织体制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招聘职业经理人等推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文化整合。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兼并了大量的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在文化层次上的整合。要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必须有统一的文化,民营企业在兼并获取要素的过程中,不只是厂房、机械等硬件上的兼并,还要注入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在如何整合资源与构建怎样的核心能力上取得一致的看法。
(五)加强对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与维护
在不断对核心能力所处阶段进行定义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核心能力实施恰如其分的管理。在发育期,要确定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企业要注意发育期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因为这些决定着即将形成的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成长期,要注意核心能力在核心产品上的集中运用,在运用时要注意抓住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要保证扩张是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 以避免分散资源,导致现有核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养分”供给,从而造成核心能力萎缩。在成熟期,要未雨绸缪,在保证核心能力的稳定之外,还要注意核心力的扩张、转移和升级,以求核心能力衰退之前使核心能力能够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巩固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大量投入,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必须放眼长远,坚持不懈。伴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发展机会的涌现,相信我国民营企业能够摆脱“短命”的宿命,形成和强化核心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五邑大学管理学院)
一、我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弱的原因
(一)短期行为严重
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一直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很少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专注和忠诚于某行业,通过持之以恒的投入,培养自身的核心专长,而是热衷于 “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表现之一为盲目多元化,许多民营企业把跨行业的非相关多元化当做基本战略,不仅追求“科、工、贸、金、房”一体化,而且在工业领域往往同时涉足十几个行业。其结果往往是原来占有一定优势的主业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萎缩,而新开拓的行业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新的竞争力。
(二)缺乏核心技术
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构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在技术上具有领先性。一个令人不安的现状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导致企业对外来技术的严重依赖。如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停留在产品组装层面,民营汽车业、民营汽车配件业自主开发能力弱,民营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只能满足一般用途,民营化工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的问题,民营医药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等,缺乏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的软肋。
(三)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面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民营企业“先天不足”,“从众”现象严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差。例如,上海新亚集团曾模仿肯德鸡的炸鸡方法炮制出“荣华鸡”试图与肯德鸡抗衡,结果3年后就经营不下去。这种简单模仿的现象导致了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经营,一方面造成恶性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也难以给顾客带来显著的价值。
(四)缺乏对各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对资源、能力进行整合的结果。所谓整合是指将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或能力融入企业的组织系统,经过企业组织过程的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的过程。整合的过程就是通过组织管理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只有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粗放,导致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要素,这是我国民营企业能做大不能做强、核心能力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五)不重视对核心能力的管理
没有哪种优势是永远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难模仿的优势也会被复制,再优秀的能力也会被超越。一方面,核心能力有生命周期,它同样要经历发育、成长、成熟、衰退和消亡等阶段;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尤其是技术的重大进步、顾客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竞争力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领先性和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在核心能力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而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核心能力衰退之前,企业不能成功地实现核心能力的蜕变、转移或者使其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而是任其衰退,留下诸多遗憾。
二、我国民营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构建核心能力的战略意识
构建核心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核心能力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功的,它需要企业对本行业的专注、忠诚以及持之以恒的投入,经由资源、能力、组织、文化的整合、升华、认同、延伸,经过漫长的精心培育过程才能完成。在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品牌、商誉等资源的不断投入,这些战略性投资是培育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为此,民营企业不能只重视短期的投入产出率的提高,还要更多关注战略投资,不要让短期目标伤害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核心能力的形成。
(二)开发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导和中枢,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始终受制于人。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对现有的专门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确立持久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开发核心技术的关键是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毫不夸张地说,自主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已经变成每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具有自主的研究开发能力,才能真正保持领先地位,否则就会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而只有保持领先地位,才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浙江正泰集团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正泰在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和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形成了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开发体系,正泰自主开发的不少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集团推行的技术创新等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集团2001-2003年的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6.44%,并且进入2004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
(三)全面、持续的创新
创新是一项不断否定自我的活动,要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在技术、管理上领先,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可以说,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及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需要。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工作:(1)进行全面创新。创新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创新或业务(市场)创新等某一方面的创新,而应把创新看作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需要企业在观念、战略、体制、技术、市场等方面同时创新,齐头并进,只有如此,才能取得协同有效的创新效果。(2)构建学习型组织。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组织的知识共享和共同学习是创新的不竭源泉。例如,美国GE每年动用8亿美元作为员工培训和学习的花费以保持其员工的创新锐气。(3)创建激励创新的机制。创新与其它行为类似,也需要激励,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往往可以激发起员工的创新热情。
(四)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整合各种要素之前首先应明确整合的原则,那就是整合活动要始终围绕着核心能力的构建进行。只有明确了整合的方向才能使各种资源向有利于核心能力形成的方向流动。接着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促进组织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1)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相对技术能力而言,管理能力作为一种软能力,易通过学习借鉴,以较低的投入得到迅速提高。民营企业可以在观念上注重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并转化至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在组织体制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招聘职业经理人等推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文化整合。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兼并了大量的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经济规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在文化层次上的整合。要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必须有统一的文化,民营企业在兼并获取要素的过程中,不只是厂房、机械等硬件上的兼并,还要注入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在如何整合资源与构建怎样的核心能力上取得一致的看法。
(五)加强对核心能力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与维护
在不断对核心能力所处阶段进行定义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核心能力实施恰如其分的管理。在发育期,要确定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企业要注意发育期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因为这些决定着即将形成的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成长期,要注意核心能力在核心产品上的集中运用,在运用时要注意抓住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要保证扩张是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 以避免分散资源,导致现有核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养分”供给,从而造成核心能力萎缩。在成熟期,要未雨绸缪,在保证核心能力的稳定之外,还要注意核心力的扩张、转移和升级,以求核心能力衰退之前使核心能力能够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巩固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大量投入,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必须放眼长远,坚持不懈。伴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发展机会的涌现,相信我国民营企业能够摆脱“短命”的宿命,形成和强化核心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五邑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