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平时的教学实践也证明,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笔者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想象,让学生领悟出独特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音乐的欣赏,不仅在于其高雅的韵律、音韵以及和谐的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无边无际的想象。因为对音乐的欣赏是靠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想象的时空。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欣赏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我们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讲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精心、静心地创造和谐民主、自由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制造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产生愉悦的心情,使他们的多种感官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展开想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策略,让学生保持想象的持久性。如可以借助教材让学生感悟情感;借助教具触发学生想象;走出课本深化学生的想象;走入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总之,我们要多角度地引领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链接,领悟人类美好的追求,要让他们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觉想象、视觉想象,这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显现出丰富的情感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实,让学生自我表现是他们欣赏音乐的外在和实质的提高,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音乐欣赏课不但要注重表演实践,而且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欣赏、体验音乐的激情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等,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听到歌声、乐声,而且要力图让美妙的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领悟出音乐所蕴涵的思想、艺术和情感。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加强知识网的构建,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迸发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增强他们的表演欲,尽情凸显他们的音乐情感。
三、变更教学模式,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他们创造音乐展现的舞台。
1.自主欣赏。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爱好和个性发展,发挥他们求知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提供主动发展的时空,让他们自主选择需要欣赏的音乐,并为这些选择负责,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
2.合作欣赏。没有合作,音乐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音乐本身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欣赏过程中的体验和方法获得的感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他们自身的内涵,增强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
3.探究欣赏。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能够使学生体验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探究性音乐欣赏正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实践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快乐地探索知识、领悟情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师生、生生共同沟通与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品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刘宇帆)
一、激发想象,让学生领悟出独特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音乐的欣赏,不仅在于其高雅的韵律、音韵以及和谐的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无边无际的想象。因为对音乐的欣赏是靠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想象的时空。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欣赏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我们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讲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精心、静心地创造和谐民主、自由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制造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产生愉悦的心情,使他们的多种感官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展开想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策略,让学生保持想象的持久性。如可以借助教材让学生感悟情感;借助教具触发学生想象;走出课本深化学生的想象;走入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总之,我们要多角度地引领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链接,领悟人类美好的追求,要让他们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觉想象、视觉想象,这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显现出丰富的情感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实,让学生自我表现是他们欣赏音乐的外在和实质的提高,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音乐欣赏课不但要注重表演实践,而且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欣赏、体验音乐的激情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等,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听到歌声、乐声,而且要力图让美妙的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领悟出音乐所蕴涵的思想、艺术和情感。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加强知识网的构建,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迸发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增强他们的表演欲,尽情凸显他们的音乐情感。
三、变更教学模式,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他们创造音乐展现的舞台。
1.自主欣赏。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爱好和个性发展,发挥他们求知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提供主动发展的时空,让他们自主选择需要欣赏的音乐,并为这些选择负责,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
2.合作欣赏。没有合作,音乐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音乐本身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欣赏过程中的体验和方法获得的感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他们自身的内涵,增强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
3.探究欣赏。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能够使学生体验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探究性音乐欣赏正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实践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快乐地探索知识、领悟情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师生、生生共同沟通与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品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