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锻炼是培养制冷专业学生能力最好的途径。通过对制冷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作者提出了制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建议,对制冷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制冷专业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制冷技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广泛涉及热力学、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是电气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热工工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统一体。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空调技术发展表现出了系统化、信息化、绿色环保等特点,伴随着制冷行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制冷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冷专业迅速发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重点突出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制冷空调工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的能力,要依据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狠抓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能够将制冷空调的新发明、新技术加以应用和推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恰当处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般制冷专业实践课程都安排在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前期的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旨在帮助同学们对制冷专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认识常用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外观、结构形式,以及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过于弱化理论,这样处理的理由是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比较差,他们自身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对未来职业规划一无所知,学习时不认真、不积极,得过且过,造成学习先天不足。教师得到的反馈就是不需要把理论知识讲得全面细致,只要求学生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可以,置于为什么就不需要了。但是笔者认为,理论知识是必须要讲授的,至于怎么讲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要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得过于细致,应该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专业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曾做过仔细观察,发现凡是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更为突出。那些喜欢动手而理论较差的学生,虽然动手实践能力不弱,但是他们的分析能力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最后往往是教师讲授的会做,不讲解的基本不会做。
二、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锻炼人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创新知识。为了培养扎实的实践技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同样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组织专业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以竞赛活动为牵引,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通过与兄弟院校的比赛,广泛进行交流活动,浓厚的比赛氛围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团队互助精神。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为国家产业发展和广东省转型升级选拔高技能人才及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笔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中国开始派出代表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其中一项比赛就是制冷与空调。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2014年许多国内职业院校都组织参加了全国性选拔赛,制冷技师项目的工作包括制冷系统的安装、保养,故障检测和维修,涉及回热交换器制作、制冷系统制作、控制电路制作、制冷接线、抽真空、加雪种、运行参数调试等多项操作。这些项目都是制冷空调常见的训练项目,也是体现制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地方。笔者希望开设制冷专业的院校能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通过参加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攻关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制冷空调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同时给了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职业院校现有的实习场所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锻炼的需求,这就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职业院校要广泛动员专业学生立足身边,广泛延伸思路从事空调实践活动。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空调设备进行维护清理、检查、保养等活动,待到学生熟练这些基本技能以后,通过开展助人为乐等活动,把学到的一技之长用到社区、医院等公益性场所。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近距离接触社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敬业精神的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在课题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得到检验,找出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间的差距,以便更有效地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所谓实践基地,就是把特定的单位或服务对象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平台。通常可以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建立起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一种最为简便的形式,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院校向社会实践的过渡。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建立电气控制实验室、制冷系统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仿真演练、模拟训练,直接进行实战训练,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最大优点是节省了院校的实习经费,方便教学开展。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集中为实践机会比较有限,无法使学生接触更多实践项目。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实践基地的有力补充,它可以利用企业资源,给学生展现最真实的职场环境。一方面,院校能够了解到企业单位对制冷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让单位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建立校外基地必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各项培训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单位的环境,适应单位的需求,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办成学生走马观花的场所,实践基地真正的作用是锻炼人,而不是简单地视为参观的基地。所以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学生考核机制,将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四、优化课程教学完善评价体制
职业教育突出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进院校和业界的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校企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制冷空调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力度分配应该均衡考虑,不能有失偏颇。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制冷空调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型或者实践型,而应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体。通过开放式的教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变成老师直接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能力提升。教师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明确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使学生承担社会和企业给予的责任。另外,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考量,通过日常教学训练和实习考查学生,让用人单位择优挑选优秀毕业生,签订用人协议,院校再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课程,解决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多元的,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合适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合理的奖惩政策,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激励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日亿,黄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7).
[2]商萍君.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制冷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9(02).
[3]鲍琳,苏铁青.制冷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技能培训的探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关键词: 制冷专业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制冷技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广泛涉及热力学、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是电气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热工工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统一体。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空调技术发展表现出了系统化、信息化、绿色环保等特点,伴随着制冷行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制冷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冷专业迅速发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重点突出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制冷空调工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的能力,要依据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要求,狠抓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能够将制冷空调的新发明、新技术加以应用和推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恰当处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般制冷专业实践课程都安排在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前期的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旨在帮助同学们对制冷专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基本认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认识常用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外观、结构形式,以及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过于弱化理论,这样处理的理由是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比较差,他们自身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对未来职业规划一无所知,学习时不认真、不积极,得过且过,造成学习先天不足。教师得到的反馈就是不需要把理论知识讲得全面细致,只要求学生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可以,置于为什么就不需要了。但是笔者认为,理论知识是必须要讲授的,至于怎么讲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不要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得过于细致,应该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专业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曾做过仔细观察,发现凡是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更为突出。那些喜欢动手而理论较差的学生,虽然动手实践能力不弱,但是他们的分析能力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了,最后往往是教师讲授的会做,不讲解的基本不会做。
二、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锻炼人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创新知识。为了培养扎实的实践技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同样是职业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客观要求。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组织专业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以竞赛活动为牵引,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通过与兄弟院校的比赛,广泛进行交流活动,浓厚的比赛氛围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团队互助精神。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为国家产业发展和广东省转型升级选拔高技能人才及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笔者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中国开始派出代表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其中一项比赛就是制冷与空调。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2014年许多国内职业院校都组织参加了全国性选拔赛,制冷技师项目的工作包括制冷系统的安装、保养,故障检测和维修,涉及回热交换器制作、制冷系统制作、控制电路制作、制冷接线、抽真空、加雪种、运行参数调试等多项操作。这些项目都是制冷空调常见的训练项目,也是体现制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地方。笔者希望开设制冷专业的院校能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通过参加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攻关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制冷空调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同时给了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职业院校现有的实习场所无法满足学生实践锻炼的需求,这就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职业院校要广泛动员专业学生立足身边,广泛延伸思路从事空调实践活动。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空调设备进行维护清理、检查、保养等活动,待到学生熟练这些基本技能以后,通过开展助人为乐等活动,把学到的一技之长用到社区、医院等公益性场所。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近距离接触社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敬业精神的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在课题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得到检验,找出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间的差距,以便更有效地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所谓实践基地,就是把特定的单位或服务对象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平台。通常可以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建立起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一种最为简便的形式,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院校向社会实践的过渡。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建立电气控制实验室、制冷系统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仿真演练、模拟训练,直接进行实战训练,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最大优点是节省了院校的实习经费,方便教学开展。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主要集中为实践机会比较有限,无法使学生接触更多实践项目。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实践基地的有力补充,它可以利用企业资源,给学生展现最真实的职场环境。一方面,院校能够了解到企业单位对制冷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让单位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建立校外基地必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各项培训和研究,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单位的环境,适应单位的需求,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办成学生走马观花的场所,实践基地真正的作用是锻炼人,而不是简单地视为参观的基地。所以院校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学生考核机制,将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成绩考核有机结合。
四、优化课程教学完善评价体制
职业教育突出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进院校和业界的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校企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制冷空调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力度分配应该均衡考虑,不能有失偏颇。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制冷空调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型或者实践型,而应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体。通过开放式的教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变成老师直接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能力提升。教师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明确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使学生承担社会和企业给予的责任。另外,基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考量,通过日常教学训练和实习考查学生,让用人单位择优挑选优秀毕业生,签订用人协议,院校再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课程,解决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是多元的,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合适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合理的奖惩政策,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激励作用,一方面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日亿,黄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7).
[2]商萍君.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制冷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9(02).
[3]鲍琳,苏铁青.制冷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技能培训的探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