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椿芽有三品:一曰黑香椿,色紫红,香味浓郁,肉质肥嫩,入口无渣,是为上品;二曰红香椿,色泽淡红,香气扑鼻,鲜嫩无骨,稍次之;三曰青香椿,色为翠绿,有清香,味淡雅,又次之。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从微雨的清明到溽热的立夏,椿树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润泽了干涩的肠胃,可以说香椿树是春回大地时给人们带来的第一笔丰厚的馈赠。
过去,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香椿树,无需浇水施肥,椿树便沐雨而生,经风而长。农家的盘飧中便多了一道珍馐美味了。
香椿是我国的特产,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籍《禹贡》、《左传》、《山海经》均有记载。金代诗人元好问写过“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使阳坡说种瓜”的诗句,描述了在古代的房前屋后、溪边路旁就已广种香椿。
较之于香椿树,招摇的杨柳,妩媚的桃杏,早已吐绿绽翠,花开花谢。香椿树是发芽比较晚的树。几阵春风,几场透雨,香椿树发芽了。红彤彤的椿芽如一张张欲开还闭,娇羞欲语的小嘴,满含春心春事,让人心生怜爱。香椿是通体透香的树,从发芽到采摘前,馥郁的香气熏蒸的空气也浓香流溢,清冽芳醇。有一棵椿树为邻,会让每一个春日芬芳充实。
香椿长到一拃许,就该采摘了。夫妻合作,爷俩上阵,踩着梯子、凳子,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椿芽扎成群,妻子丢给丈夫是抛绣球;儿子扔给父亲是扔元宝。喜气洋洋,欢天喜地。椿树的香气变成喜气,将空气调和的浓稠,热烈。看着筐子里快绿怡红的椿芽,看到的是钞票,闻到的是饭香。这都是椿树的好人缘。
香椿季节性强,采摘要抓住时机,采晚了,芽长叶大,便老而无味,成了弃之不顾的“菜椿”。读冯恩昌老人的乡土散文,知道了椿芽有三品:一曰:黑香椿,色紫红,香味浓郁,肉质肥嫩,入口无渣,是为上品;二曰红香椿,色泽淡红,香气扑鼻,鲜嫩无骨,稍次之;三曰青香椿,色为翠绿,有清香,味淡雅,又次之。冯老真是得其三味者。
椿树一般可以采摘2~3次,头茬香椿是舍不得吃的,拿到集市上换回一月的油盐,或作为馈赠佳品走亲访友,让大家也尝个鲜。二茬、三茬才会舍得自己吃。生活艰难,岁月易老。清苦的生活因有了香椿的熏蒸调剂,亲情浓了,滋味醇了,日子便平仄有韵的畅行无阻,一路走来。
母亲将刚采下来的椿芽洗净,用开水汆一下,切成细末,加葱姜,淋上麻油,拌到手擀面里,那就是香椿葱油面了。或者汆好沥净水,加蒜泥、味精、香油,做成凉拌香椿芽,活色生香,开心开胃,让人胃口大开。另一种普通的吃法是:用细盐揉搓好,放到小坛子里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吃,鲜嫩无比,可作一年里下饭的咸菜。
总忘不了汪曾祺《豆腐》中香椿的吃法: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侯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难忘。不用吃,读罢就觉得两颊盈香,久久难忘。香椿是凡间的佳肴,但也需要会品的美食家。汪老就是美食大家,食尽人间美味,让生活香气盈溢。美食家都是热爱生活的性情中人。
后来,我进了城,香椿也跟着上了酒店里的餐桌,看着一味味改头换面的菜品,我羞涩的问朋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朋友笑着说,看来就没吃过庄户饭。朋友报着一个个陌生的菜名:香椿竹笋,香椿拌豆腐,潦香椿,煎香椿饼。我感到无比的尴尬,因为我并没有吃出它们是香椿的味道。
宋朝苏武在《春菜》说:“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在更早的汉朝,我们的祖先就食用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宋苏颂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其实最重要的是,香椿是田野的菜,是乡下的菜,是曾经填充、滋润、营养过我们的菜。吃着香椿长大的我是不会忘记它的气息味道的。
老家房前屋后的一棵棵香椿树曾照耀过我的童年、少年,芬芳过我的记忆,让我循着它的气息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编辑 墨非)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从微雨的清明到溽热的立夏,椿树丰盈着单调的餐桌,温暖润泽了干涩的肠胃,可以说香椿树是春回大地时给人们带来的第一笔丰厚的馈赠。
过去,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香椿树,无需浇水施肥,椿树便沐雨而生,经风而长。农家的盘飧中便多了一道珍馐美味了。
香椿是我国的特产,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籍《禹贡》、《左传》、《山海经》均有记载。金代诗人元好问写过“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使阳坡说种瓜”的诗句,描述了在古代的房前屋后、溪边路旁就已广种香椿。
较之于香椿树,招摇的杨柳,妩媚的桃杏,早已吐绿绽翠,花开花谢。香椿树是发芽比较晚的树。几阵春风,几场透雨,香椿树发芽了。红彤彤的椿芽如一张张欲开还闭,娇羞欲语的小嘴,满含春心春事,让人心生怜爱。香椿是通体透香的树,从发芽到采摘前,馥郁的香气熏蒸的空气也浓香流溢,清冽芳醇。有一棵椿树为邻,会让每一个春日芬芳充实。
香椿长到一拃许,就该采摘了。夫妻合作,爷俩上阵,踩着梯子、凳子,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椿芽扎成群,妻子丢给丈夫是抛绣球;儿子扔给父亲是扔元宝。喜气洋洋,欢天喜地。椿树的香气变成喜气,将空气调和的浓稠,热烈。看着筐子里快绿怡红的椿芽,看到的是钞票,闻到的是饭香。这都是椿树的好人缘。
香椿季节性强,采摘要抓住时机,采晚了,芽长叶大,便老而无味,成了弃之不顾的“菜椿”。读冯恩昌老人的乡土散文,知道了椿芽有三品:一曰:黑香椿,色紫红,香味浓郁,肉质肥嫩,入口无渣,是为上品;二曰红香椿,色泽淡红,香气扑鼻,鲜嫩无骨,稍次之;三曰青香椿,色为翠绿,有清香,味淡雅,又次之。冯老真是得其三味者。
椿树一般可以采摘2~3次,头茬香椿是舍不得吃的,拿到集市上换回一月的油盐,或作为馈赠佳品走亲访友,让大家也尝个鲜。二茬、三茬才会舍得自己吃。生活艰难,岁月易老。清苦的生活因有了香椿的熏蒸调剂,亲情浓了,滋味醇了,日子便平仄有韵的畅行无阻,一路走来。
母亲将刚采下来的椿芽洗净,用开水汆一下,切成细末,加葱姜,淋上麻油,拌到手擀面里,那就是香椿葱油面了。或者汆好沥净水,加蒜泥、味精、香油,做成凉拌香椿芽,活色生香,开心开胃,让人胃口大开。另一种普通的吃法是:用细盐揉搓好,放到小坛子里密封、发酵,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吃,鲜嫩无比,可作一年里下饭的咸菜。
总忘不了汪曾祺《豆腐》中香椿的吃法: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侯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难忘。不用吃,读罢就觉得两颊盈香,久久难忘。香椿是凡间的佳肴,但也需要会品的美食家。汪老就是美食大家,食尽人间美味,让生活香气盈溢。美食家都是热爱生活的性情中人。
后来,我进了城,香椿也跟着上了酒店里的餐桌,看着一味味改头换面的菜品,我羞涩的问朋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朋友笑着说,看来就没吃过庄户饭。朋友报着一个个陌生的菜名:香椿竹笋,香椿拌豆腐,潦香椿,煎香椿饼。我感到无比的尴尬,因为我并没有吃出它们是香椿的味道。
宋朝苏武在《春菜》说:“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在更早的汉朝,我们的祖先就食用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宋苏颂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其实最重要的是,香椿是田野的菜,是乡下的菜,是曾经填充、滋润、营养过我们的菜。吃着香椿长大的我是不会忘记它的气息味道的。
老家房前屋后的一棵棵香椿树曾照耀过我的童年、少年,芬芳过我的记忆,让我循着它的气息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编辑 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