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求助者开始接触心理咨询,人们开始期待,能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效解决自己的困扰呢?
我们从10多年组织员工心理服务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心理咨询师常常被要求在有限的次数中(通常为1次)有效地帮助到求助者。在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后,提出了“轻咨询”这一全新的咨询模式,它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准确地抓住社会大众的诉求。
“轻咨询”以“轻、快、准”的优势保障心理服务的质和量,既有清晰的工作流程,还能保持灵活性,在实践中受到好评。
轻咨询是如何实现的呢?它包括三个主要模块:倾听与共情、澄清与评估以及指导与建议。
我们以求助者小易(化名)为例,介绍“轻咨询”的过程(所呈现的内容已征求本人同意,相关信息已进行保密处理)。
倾听与共情
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主要运用共情、具体化等技术,明确求助者的咨询动机。求助者最开始说的内容通常是他最关注的,或是求助的诱因。
“轻咨询”中,求助者首次求助行为(前5个回合的对话)可分为事件型、症状型和情绪型。事件型求助者一开始就大段叙述发生的事情;症状型求助者则首先说自己最近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失眠;情绪型求助者则是直接谈论自己的情绪感受,比如说最近一直开心不起来。
当小易就情感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发生什么了?/你现在怎么样?/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小易回应道,“我现在是异地恋,很烦恼。”接下来,心理咨询师需要将他的问题具体化:异地恋的哪个方面让他感到困扰;是想结束两人异地的情况,但受到现实因素的阻碍,还是异地恋期间两人发生争执,疲于应对不断发生的各种状况;或者其实和异地恋没有任何关系,等等。各种可能性,都需要通过具体化技术来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还要就求助者不同的情绪表现给予回应,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比如,“嗯,看到你说的内容,我也感受到你内心的苦闷和纠结,经历了这些事情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悲观的想法,你期望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目标呢?”
和心理咨询师初步交流后,小易感到自己被人理解,负面的情绪感受得到一些缓解,并开始产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逐渐敞开心扉。
澄清与评估
“轻咨询”最核心的环节就是澄清求助者的问题和症状评估。评估的方面包括:
1诱发事件
包括事件性质以及和心理冲突的匹配度,诸如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涉及哪些人、他们和求助者的关系等,评估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常形的还是变形的。如果事情是很久以前的,还需要询问最近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让他来咨询。
2受影响程度
可以从感觉、情绪、行为和认知等角度来评估。比如,求助者各类情绪持续的时间、如何变化等等。求助者如果忽略对当下感受的描述,心理咨询师会主动询问,让咨询的焦点保持在此时此地。对行为的评估还可以排查因生理疾病产生的行为变化。
3困扰程度
对求助者自身资源、社会资源的评估,可以了解TA受困扰的程度。询问求助者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找到例外情况,即可增强他对问题解决的信心。社会资源包括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使用情况,包括以前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
4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功能的评估更为细致,诸如饮食、睡眠、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都是切入点。
5不适宜网络咨询的症状筛查
国际网络心理健康协会的秘书长Gary S. Stofle指出,自殺、思维混乱、已经无法区分现实与非现实、边缘性人格障碍、需要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接触、必须通过直接观察对方的身体状况才能作出诊断的情形(比如,神经性厌食)等,不能使用在线治疗。国内学者贾晓明还提到身陷暴力或虐待性关系的求助者也不适宜网络咨询。针对这类人群,心理咨询师会主动说明网络环境的局限性,建议转为线下咨询。
心理咨询师在评估阶段以提问主导咨询过程,协助小易将各种杂糅的负面情绪进行梳理,并了解到这次争吵本身并不严重,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但因为最近工作压力大,心身疲惫,争吵就像是火上浇油,情绪和睡眠方面均受到明显影响。小易心里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做的时候又南辕北辙了。
评估阶段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即危机状态的评估。在遇到情绪特别激动或特别消沉的求助者时,我们需要主动评估其自伤、自杀风险。当出现求助者表达出对他人的愤怒、厌恶等情绪,甚至提到报复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就要评估其伤人的风险。如果确定风险较高,应启动危机预警机制。
建议与指导
在完成澄清和评估后,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基本形成个案的概念化了。“轻咨询”的求助者一般分为以下类型:
因现实生活事件导致的一过性的心理困扰。
已经确诊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但因为其他现实事件来咨询。
长期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或是出现疑似精神疾病的症状,但从未求医。
对心理咨询好奇,或对自己好奇。
心理咨询师会结合不同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处理,“轻咨询”也就进入了建议和指导阶段。
程度较轻的求助者,会从中获得一些即刻的指导和建议,如第一、第四类;针对第二类求助者,既要对当前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了解,肯定其主动求医的行为,强化求助动机,也要针对本次咨询的主题给予一些即时回应;针对第三类求助者,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则转为“增强求助动机,消除就医疑虑并及时转诊”。
“轻咨询”定位于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管理,并非针对所有类型的求助者都直接进行干预。若是需要系统咨询与治疗,“轻咨询”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专业的转介与就诊建议,消解求助者的就医疑虑(包括病耻感),增强求助的动机。
从实践来看,大部分求助者都只想要一些答案来缓解目前的焦虑状态,这些“答案”包括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给出的解释,针对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专业求助途径的科普性教育等。在“轻咨询”中,求助者不仅得到必要的心理教育,还能获得有效的心理帮助,了解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心理帮助。
“轻咨询”降低了社会大众接触专业心理服务的求助门槛,及时、尽早为受心理困扰的人转介其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通过渗透专业理念,化解大众对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偏见,帮助更多求助者获得匹配的心理健康服务。
我们从10多年组织员工心理服务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心理咨询师常常被要求在有限的次数中(通常为1次)有效地帮助到求助者。在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后,提出了“轻咨询”这一全新的咨询模式,它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准确地抓住社会大众的诉求。
“轻咨询”以“轻、快、准”的优势保障心理服务的质和量,既有清晰的工作流程,还能保持灵活性,在实践中受到好评。
轻咨询是如何实现的呢?它包括三个主要模块:倾听与共情、澄清与评估以及指导与建议。
我们以求助者小易(化名)为例,介绍“轻咨询”的过程(所呈现的内容已征求本人同意,相关信息已进行保密处理)。
倾听与共情
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主要运用共情、具体化等技术,明确求助者的咨询动机。求助者最开始说的内容通常是他最关注的,或是求助的诱因。
“轻咨询”中,求助者首次求助行为(前5个回合的对话)可分为事件型、症状型和情绪型。事件型求助者一开始就大段叙述发生的事情;症状型求助者则首先说自己最近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失眠;情绪型求助者则是直接谈论自己的情绪感受,比如说最近一直开心不起来。
当小易就情感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发生什么了?/你现在怎么样?/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小易回应道,“我现在是异地恋,很烦恼。”接下来,心理咨询师需要将他的问题具体化:异地恋的哪个方面让他感到困扰;是想结束两人异地的情况,但受到现实因素的阻碍,还是异地恋期间两人发生争执,疲于应对不断发生的各种状况;或者其实和异地恋没有任何关系,等等。各种可能性,都需要通过具体化技术来明确。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还要就求助者不同的情绪表现给予回应,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比如,“嗯,看到你说的内容,我也感受到你内心的苦闷和纠结,经历了这些事情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悲观的想法,你期望通过这次沟通达到什么目标呢?”
和心理咨询师初步交流后,小易感到自己被人理解,负面的情绪感受得到一些缓解,并开始产生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逐渐敞开心扉。
澄清与评估
“轻咨询”最核心的环节就是澄清求助者的问题和症状评估。评估的方面包括:
1诱发事件
包括事件性质以及和心理冲突的匹配度,诸如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涉及哪些人、他们和求助者的关系等,评估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常形的还是变形的。如果事情是很久以前的,还需要询问最近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让他来咨询。
2受影响程度
可以从感觉、情绪、行为和认知等角度来评估。比如,求助者各类情绪持续的时间、如何变化等等。求助者如果忽略对当下感受的描述,心理咨询师会主动询问,让咨询的焦点保持在此时此地。对行为的评估还可以排查因生理疾病产生的行为变化。
3困扰程度
对求助者自身资源、社会资源的评估,可以了解TA受困扰的程度。询问求助者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找到例外情况,即可增强他对问题解决的信心。社会资源包括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使用情况,包括以前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
4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功能的评估更为细致,诸如饮食、睡眠、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都是切入点。
5不适宜网络咨询的症状筛查
国际网络心理健康协会的秘书长Gary S. Stofle指出,自殺、思维混乱、已经无法区分现实与非现实、边缘性人格障碍、需要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接触、必须通过直接观察对方的身体状况才能作出诊断的情形(比如,神经性厌食)等,不能使用在线治疗。国内学者贾晓明还提到身陷暴力或虐待性关系的求助者也不适宜网络咨询。针对这类人群,心理咨询师会主动说明网络环境的局限性,建议转为线下咨询。
心理咨询师在评估阶段以提问主导咨询过程,协助小易将各种杂糅的负面情绪进行梳理,并了解到这次争吵本身并不严重,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但因为最近工作压力大,心身疲惫,争吵就像是火上浇油,情绪和睡眠方面均受到明显影响。小易心里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做的时候又南辕北辙了。
评估阶段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即危机状态的评估。在遇到情绪特别激动或特别消沉的求助者时,我们需要主动评估其自伤、自杀风险。当出现求助者表达出对他人的愤怒、厌恶等情绪,甚至提到报复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就要评估其伤人的风险。如果确定风险较高,应启动危机预警机制。
建议与指导
在完成澄清和评估后,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基本形成个案的概念化了。“轻咨询”的求助者一般分为以下类型:
因现实生活事件导致的一过性的心理困扰。
已经确诊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但因为其他现实事件来咨询。
长期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或是出现疑似精神疾病的症状,但从未求医。
对心理咨询好奇,或对自己好奇。
心理咨询师会结合不同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处理,“轻咨询”也就进入了建议和指导阶段。
程度较轻的求助者,会从中获得一些即刻的指导和建议,如第一、第四类;针对第二类求助者,既要对当前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了解,肯定其主动求医的行为,强化求助动机,也要针对本次咨询的主题给予一些即时回应;针对第三类求助者,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则转为“增强求助动机,消除就医疑虑并及时转诊”。
“轻咨询”定位于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管理,并非针对所有类型的求助者都直接进行干预。若是需要系统咨询与治疗,“轻咨询”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专业的转介与就诊建议,消解求助者的就医疑虑(包括病耻感),增强求助的动机。
从实践来看,大部分求助者都只想要一些答案来缓解目前的焦虑状态,这些“答案”包括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给出的解释,针对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专业求助途径的科普性教育等。在“轻咨询”中,求助者不仅得到必要的心理教育,还能获得有效的心理帮助,了解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心理帮助。
“轻咨询”降低了社会大众接触专业心理服务的求助门槛,及时、尽早为受心理困扰的人转介其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通过渗透专业理念,化解大众对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偏见,帮助更多求助者获得匹配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