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新华社5月10日消息,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日前宣布:从今年起,取消中国慈善榜。《福布斯》从2004年开始,连续3年为中国慈善家排榜。正当人们等待《福布斯》第4次发布中国慈善榜时,《福布斯》却宣布取消。个中缘由,暂且不论。我倒认为,我国慈善事业不仅“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凭着一个公民应有的良知和责任,我要斗胆为慈善事业把把脉。
症状之一:供血不足。社会各界的捐赠款、救命钱,是慈善事业必不可少的“血液”。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灾民需要救济。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近10年来,中国人均慈善捐赠金额仅为1.7元;在全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足10万家,未捐款企业高达99%。中华慈善总会曾做过一项统计,该会所获捐赠的75%都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15%,10%来自平民百姓。慈善事业“贫血”如此严重,很难想象,面对一处处仰天长啸、嗷嗷待哺的弱势群体,仅仅依靠政府杯水车薪的救济,慈善事业能够收到多大实效?
症状之二:心肌乏力。如果说慈善款是“血”的话,那么捐赠者就是输送血液的“心脏”。在贫富悬殊不断增大的今天,人们习惯于把捐赠善款作为衡量富人是否为富不仁的基本标准。事实上,公众在抨击中国富豪吝啬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慈善事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慈善绝不是富翁们的专利,社会捐赠才是最重要的慈善资源。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捐款中,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每个美国家庭年均捐款约1000多美元。同时,美国18岁以上的人就开始贡献他们的时间和知识,志愿者高达44%,而我国志愿服务参与率按目前4000万人计算,仅為3%。因此,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富人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每个人发自内心、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
症状之三:血管硬化。透明、高效的捐赠机构,是慈善事业中重要的“血管”。慈善机构也是这样。它们往往名为“民间团体”,实为“官办机构”,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其先天感染上很多行政官僚的病毒,轻则无为而治,财务混乱,暗箱操作;重则腐败丛生,将善款中饱私囊。今年4月,广东传媒就捅出了“你捐款,我收租”的丑闻。事件的大意是,上世纪80年代初,霍英东为建广东洛溪大桥无偿捐款1700万元,由于事后成功的资本运作,捐款增值到7000万元。按当时的工程预算,款项基本达到建桥成本。然而20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政府不仅一直向过往车辆收取过桥费,而且只字不提霍英东捐款一事。一生捐款多达50亿元人民币的霍英东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和愤怒,声明他本人从没拿过一分钱的过桥费,以后也不会拿,同时也表示他“要给政府一个教训”。无独有偶,今年8月,原河南省三门峡市救灾扶贫基金会财务人员郭新民,因贪污挪用救灾扶贫款120多万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当众多捐款人的支票,被各类官办的慈善机构轻松地转入自己的账号,从此不知资金的最终去向,这不能不引发民众对公共权力信任的弱化。
症状之四:神经麻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捐赠文化是慈善事业最敏感的“神经”。进入21世纪以来,各行各业喜欢拿“与国际接轨”说事,媒体也越来越热衷于搞“某某排行榜”。2006年胡润慈善家排行榜,深圳彭年酒店“掌门人”余彭年先生以20亿元的捐赠位居榜首。对于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全球500强”企业,众多媒体保持了高度关注,不仅津津乐道并大加炒作、趋之若鹜;而对于霍英东、余彭年等贤绅义豪们,媒体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集体选择了沉默和失语。试问,究竟有几人熟知2003年11月启动的“彭年光明行动”?又有多少媒体报道过这项行动将耗资5亿元,在5年内为15万至20万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知名的,缺失社会责任和道义;乐善好施的,居然鲜有人知,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赞赏。这看似偶然的感觉错位,其实已经显露出“神经麻木”的症状,正悄然侵蚀并严重损毁到社会捐赠文化的健康了!
“慈善综合症”症状严重,究其根源,却也简单,那就是现行社会捐赠体制机制的滞后。
美国的遗产税、赠予税以“高额累进”著称,当遗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而且必须先缴纳遗产税,后继承遗产。与之相对应,建立个人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则可获得税收减免。这样,慈善捐助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而且有助于树立公众形象,产生模范效应,促使捐赠文化蔚然成风。因此,要治“慈善综合症”,应对症下药。不妨先疏通“血管”,再强壮“心肌”,边刺激“神经”,边补输“血液”。当然,对于某些痼疾,我们的“药”要重,手要快,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动手术”来彻底根除。总之,只要我们把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就一定能够治好“慈善综合症”。
症状之一:供血不足。社会各界的捐赠款、救命钱,是慈善事业必不可少的“血液”。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灾民需要救济。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近10年来,中国人均慈善捐赠金额仅为1.7元;在全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足10万家,未捐款企业高达99%。中华慈善总会曾做过一项统计,该会所获捐赠的75%都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15%,10%来自平民百姓。慈善事业“贫血”如此严重,很难想象,面对一处处仰天长啸、嗷嗷待哺的弱势群体,仅仅依靠政府杯水车薪的救济,慈善事业能够收到多大实效?
症状之二:心肌乏力。如果说慈善款是“血”的话,那么捐赠者就是输送血液的“心脏”。在贫富悬殊不断增大的今天,人们习惯于把捐赠善款作为衡量富人是否为富不仁的基本标准。事实上,公众在抨击中国富豪吝啬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慈善事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慈善绝不是富翁们的专利,社会捐赠才是最重要的慈善资源。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捐款中,10%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每个美国家庭年均捐款约1000多美元。同时,美国18岁以上的人就开始贡献他们的时间和知识,志愿者高达44%,而我国志愿服务参与率按目前4000万人计算,仅為3%。因此,慈善事业不应该是富人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每个人发自内心、在尊重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
症状之三:血管硬化。透明、高效的捐赠机构,是慈善事业中重要的“血管”。慈善机构也是这样。它们往往名为“民间团体”,实为“官办机构”,组织的行政化导致其先天感染上很多行政官僚的病毒,轻则无为而治,财务混乱,暗箱操作;重则腐败丛生,将善款中饱私囊。今年4月,广东传媒就捅出了“你捐款,我收租”的丑闻。事件的大意是,上世纪80年代初,霍英东为建广东洛溪大桥无偿捐款1700万元,由于事后成功的资本运作,捐款增值到7000万元。按当时的工程预算,款项基本达到建桥成本。然而20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政府不仅一直向过往车辆收取过桥费,而且只字不提霍英东捐款一事。一生捐款多达50亿元人民币的霍英东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惊和愤怒,声明他本人从没拿过一分钱的过桥费,以后也不会拿,同时也表示他“要给政府一个教训”。无独有偶,今年8月,原河南省三门峡市救灾扶贫基金会财务人员郭新民,因贪污挪用救灾扶贫款120多万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当众多捐款人的支票,被各类官办的慈善机构轻松地转入自己的账号,从此不知资金的最终去向,这不能不引发民众对公共权力信任的弱化。
症状之四:神经麻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捐赠文化是慈善事业最敏感的“神经”。进入21世纪以来,各行各业喜欢拿“与国际接轨”说事,媒体也越来越热衷于搞“某某排行榜”。2006年胡润慈善家排行榜,深圳彭年酒店“掌门人”余彭年先生以20亿元的捐赠位居榜首。对于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全球500强”企业,众多媒体保持了高度关注,不仅津津乐道并大加炒作、趋之若鹜;而对于霍英东、余彭年等贤绅义豪们,媒体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集体选择了沉默和失语。试问,究竟有几人熟知2003年11月启动的“彭年光明行动”?又有多少媒体报道过这项行动将耗资5亿元,在5年内为15万至20万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知名的,缺失社会责任和道义;乐善好施的,居然鲜有人知,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赞赏。这看似偶然的感觉错位,其实已经显露出“神经麻木”的症状,正悄然侵蚀并严重损毁到社会捐赠文化的健康了!
“慈善综合症”症状严重,究其根源,却也简单,那就是现行社会捐赠体制机制的滞后。
美国的遗产税、赠予税以“高额累进”著称,当遗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而且必须先缴纳遗产税,后继承遗产。与之相对应,建立个人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则可获得税收减免。这样,慈善捐助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而且有助于树立公众形象,产生模范效应,促使捐赠文化蔚然成风。因此,要治“慈善综合症”,应对症下药。不妨先疏通“血管”,再强壮“心肌”,边刺激“神经”,边补输“血液”。当然,对于某些痼疾,我们的“药”要重,手要快,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动手术”来彻底根除。总之,只要我们把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就一定能够治好“慈善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