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热门话题之一,对人们的思想具有决定作用。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使其实现大众化、具体化,这就需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化途径,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考查一切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意义及能否满足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最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成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国际上各种势力的存在及对峙,国内多种社会矛盾的存在,都使会使得举国同心,会使得大家对我国的发展前途更加明确,也会使得我们国家更加明确应该怎样对待国际上的种种敌对势力。
教育是国家和家庭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发展教育事业的法宝。新时期国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整个教育过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即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特性的发展,而不是像以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从深层次来说,这更注重的是的学生本身,即所谓的在教育事业中的“以人为本”,这其实也就体现了教育中人的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出發点、归宿,所以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就是要实现一切教育要以社会成员为本。过去旧的教育模式缺少对人的关怀,实际上早已不能满足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时代的发展要求让我们探索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实现以人为本,发明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尊重人、鼓励人,使受教育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怎么做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的设计中,应重视和创新隐性教育方式,要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体育艺术等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倡导优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成员在一种不知不觉的氛围中,自我感受和领悟“学什么”和“怎么办”,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让社会成员明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性的理论,它既包含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又包含着一种进步的价值判断。当前,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让其树立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并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重帮助其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必须自觉坚持的科学理论,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着点是要帮助其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引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指导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重点,是要使社会成员接受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当前,许多社会成员非常关注党和国家发布的一些政策,因此,国民素质教育应当大力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多样的教育载体,帮助社会成员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清楚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社会成员的意志倾向,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良好局面。
在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之更好地自立自尊自强。在学习现当代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忘记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学习要成为学校里的必修课。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古今的对比教育,肯定历史成绩的同时注意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得个体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总结自身,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身体力行的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倡导者和实践者。
对于个体而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规范国民素质的行为准则,其教育重点在于帮助社会成员把个人行为与社会准则结合起来,具体说来要使得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社会成员的日常操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社会成员的日常思想和具体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八荣八耻为判断标准,分清美丑善恶,以正确的价值判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我们都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在于认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思想理论与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理论为社会所需要的程度。认同是一种高层次的和谐,首先要让社会成员学习了解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联系实际,加强对社会成员的生活实践教育,形成并强化认同感。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革新教育工作方法,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成员的认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现如今,信息更新速度飞快,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我们要主动了解时局,不断更新、开辟发展领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的过程要不断进行爱国教育,加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和民族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实践发展中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余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窥》.《理论导报》,2009.11
[2]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载《光明日报》,2007.4.3.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简介:
曹丹凤,女,汉,西北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考查一切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意义及能否满足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最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成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国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国际上各种势力的存在及对峙,国内多种社会矛盾的存在,都使会使得举国同心,会使得大家对我国的发展前途更加明确,也会使得我们国家更加明确应该怎样对待国际上的种种敌对势力。
教育是国家和家庭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发展教育事业的法宝。新时期国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整个教育过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即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特性的发展,而不是像以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从深层次来说,这更注重的是的学生本身,即所谓的在教育事业中的“以人为本”,这其实也就体现了教育中人的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出發点、归宿,所以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就是要实现一切教育要以社会成员为本。过去旧的教育模式缺少对人的关怀,实际上早已不能满足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时代的发展要求让我们探索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实现以人为本,发明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尊重人、鼓励人,使受教育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怎么做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的设计中,应重视和创新隐性教育方式,要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体育艺术等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倡导优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成员在一种不知不觉的氛围中,自我感受和领悟“学什么”和“怎么办”,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让社会成员明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性的理论,它既包含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又包含着一种进步的价值判断。当前,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让其树立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并且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重帮助其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必须自觉坚持的科学理论,坚持对社会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着点是要帮助其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引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指导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重点,是要使社会成员接受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当前,许多社会成员非常关注党和国家发布的一些政策,因此,国民素质教育应当大力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多样的教育载体,帮助社会成员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清楚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社会成员的意志倾向,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注,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良好局面。
在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之更好地自立自尊自强。在学习现当代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忘记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学习要成为学校里的必修课。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古今的对比教育,肯定历史成绩的同时注意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得个体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总结自身,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身体力行的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倡导者和实践者。
对于个体而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规范国民素质的行为准则,其教育重点在于帮助社会成员把个人行为与社会准则结合起来,具体说来要使得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社会成员的日常操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社会成员的日常思想和具体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八荣八耻为判断标准,分清美丑善恶,以正确的价值判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我们都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就在于认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思想理论与价值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理论为社会所需要的程度。认同是一种高层次的和谐,首先要让社会成员学习了解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联系实际,加强对社会成员的生活实践教育,形成并强化认同感。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革新教育工作方法,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成员的认同,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现如今,信息更新速度飞快,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我们要主动了解时局,不断更新、开辟发展领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的过程要不断进行爱国教育,加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和民族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实践发展中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余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窥》.《理论导报》,2009.11
[2]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载《光明日报》,2007.4.3.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简介:
曹丹凤,女,汉,西北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