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就打破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这时,老师们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关键词:分离焦虑 心理准备 幼儿健康
一、正确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
新入园幼儿情绪波动突出,特别是接送的时候更为突出。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命的最初即幼儿出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妈妈分离,当幼儿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本能地产生这样的恐惧,所以幼儿分离焦虑的种种表现其实都是在和母亲去表达他的恐惧和他的情绪。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这种情绪变化,特别是哭闹特别厉害而哭闹时间长的幼儿,更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应对,而不是吓唬或惩罚。
二、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幼儿入园后家长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必须经历的事。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要上幼儿园了,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交到很多新朋友。”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当孩子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孩子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孩子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家长可以简单地向孩子说明:“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家长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再深究。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三、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家长可以先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和游戏设施,这样,孩子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紧张情绪。幼儿园中的滑梯、秋千、积木等游戏设施以及老师教孩子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等活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如果可能,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并且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这样孩子再入幼儿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老师和别的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紧张。
四、要有科学的教育措施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措施,维护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1)在平等和关爱中教育幼儿
教师要用爱心、耐心温暖每位幼儿。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关怀的话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股暖流。当我们用关爱和宽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时,你会发觉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孩子的依赖感强烈,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需求,当他发现教师也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爱自己,他们才能放下戒备。教师此时的教育方法是用爱与宽容来做前提,所以幼儿能更快地转变他的心理倾向,愉快地融入幼儿园的教育生活。
(2)对幼儿进行良好情绪的引导
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是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综上所述,上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次断奶,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用我们的爱心去引导,家园携手,一起努力,我们的孩子会很快地露出他们灿烂的笑脸,适应幼儿园生活,健康快乐地在他们的乐园里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 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 莫源秋 《学前教育》2005年4月
关键词:分离焦虑 心理准备 幼儿健康
一、正确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
新入园幼儿情绪波动突出,特别是接送的时候更为突出。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提到分离焦虑的时候不用太过于紧张和焦虑。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在我们生命的最初即幼儿出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和妈妈分离,当幼儿和妈妈分离的时候会本能地产生这样的恐惧,所以幼儿分离焦虑的种种表现其实都是在和母亲去表达他的恐惧和他的情绪。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这种情绪变化,特别是哭闹特别厉害而哭闹时间长的幼儿,更应该用足够的耐心应对,而不是吓唬或惩罚。
二、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
幼儿入园后家长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必须经历的事。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要上幼儿园了,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交到很多新朋友。”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当孩子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孩子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孩子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家长可以简单地向孩子说明:“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家长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再深究。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三、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家长可以先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和游戏设施,这样,孩子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紧张情绪。幼儿园中的滑梯、秋千、积木等游戏设施以及老师教孩子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等活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如果可能,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幼儿园里的老师,并且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这样孩子再入幼儿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认识老师和别的小朋友而感到陌生和紧张。
四、要有科学的教育措施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措施,维护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1)在平等和关爱中教育幼儿
教师要用爱心、耐心温暖每位幼儿。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关怀的话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股暖流。当我们用关爱和宽容的目光去审视孩子时,你会发觉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孩子的依赖感强烈,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需求,当他发现教师也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爱自己,他们才能放下戒备。教师此时的教育方法是用爱与宽容来做前提,所以幼儿能更快地转变他的心理倾向,愉快地融入幼儿园的教育生活。
(2)对幼儿进行良好情绪的引导
焦虑、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是孩子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对那些极度不适应、哭闹不止的孩子不要指责,而是要找出适合孩子的发泄方式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愉快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综上所述,上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次断奶,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用我们的爱心去引导,家园携手,一起努力,我们的孩子会很快地露出他们灿烂的笑脸,适应幼儿园生活,健康快乐地在他们的乐园里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高月梅,张泓 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 莫源秋 《学前教育》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