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作文作用,身教更重言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和整合教材,充分发掘德育教育资源
  
  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我在教学《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一课文时,通过设计导语和教学过程,寻找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湖光塔影’,‘高楼深院’,是我们心目中关于大学的全部意象,‘湖光塔影’的象征只属于北大。燕南园的幽静,未名湖的明澈,博雅塔的挺秀,这一切有机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大的神秘气息。1998年5月4日,在她百岁华诞的日子里,一代伟人又在这里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论述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对一流大学创建的要求,以及对青年一代提出了希望。”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变枯燥的说教方式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从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在教学中就应用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而不是枯燥乏味地说教。
  1、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有感情地给学生朗读其中感人的段落。读完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位学生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写道:“从来没有学过一篇课文会让我有想哭的感觉。听着老师有感情的朗读,看着语文老师那满含泪水的眼睛,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其他同学都沉默了。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对妈妈的愧疚。”
  2、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明辨道德标准。如我在教授《〈呐喊〉自序》时,设计了四个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抽取一个课题,有针对性进行,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学习了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同时我设计了“愚昧是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让学生在演讲中获得德育教育。“课前5分钟演讲”是我的教学中的保留节目,形式不变,但是内容在变化。我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特征,确定了一些话题,比如诚信、宽容、爱国、友谊、珍惜生命等主题,让学生自选话题,自己写演讲稿,在课前演讲。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又使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通过学生的口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4、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感受德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我在《胡同文化》教学中,课前找了很多图片,把它们制成了powerpoint幻灯片,把胡同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了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看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怀旧的思想情感。
  
  三、发挥作文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要在全方位了解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多种渠道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健康的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每周都写随笔,及时准确地把学生生活中的感受记在本子上。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面对这些用心写就的习作,我也用心来写评语,我把评语当作是我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有激励类的,有商量类的,有批评式的,有表扬式的……注重引导青少年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让他们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质。
  
  四、身教达于言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在教学中,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亲其师,新其道”,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形式远不止上述那些,我在这里只不过是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赐教,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问题,以达到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一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靠培养,也要靠感染,才能诱发出来,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学习思品兴趣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
期刊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
期刊
摘 要:“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将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运用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小结了该项实践中获得的一些启示,从而阐明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服务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化学 生活素材 服务 课堂教学    生活的多层面提供了多样性的教学素材,课堂
期刊
摘 要:只有学习,没有情境,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的汤一般。  关键词:有效情境 新旧知识 生活实例 活动引入 教学民主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在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着不少情境创设运
期刊
摘 要: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他既是学生成长的引领人,又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员,管理服务都要抓。但只要抓好班级工作中的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节点,就会提纲挈领、事半功倍、收效斐然。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探索围绕三点三线三面大作文章,效果良好。  关键词:三点 三线 三面 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也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只有抓好了各班级工作,学校的总体工作才会全面向前发展。在这其中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只有结合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讲究班级管理艺术,才能实现对学生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不仅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更重要的是运用管理的艺术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仅要讲究科学,更应该注重管理艺术,使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讲究情感投入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同时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一个班级,特别是后进生班级,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变、抓好后进班级工作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班主任 后进生 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同时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其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情感教育实施的决策、组织、引导、评价等方面。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对学校制定
期刊
摘 要:世纪之交,教育改革,作为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者——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应构筑新的理念,探索新方法。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问题以及新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 创新 倾听 爱心    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教师,作为小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学生心灵的陶冶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更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才能真正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健
期刊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园共育已成为扩展教育时空、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和家长朋友的关注。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帮助家长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晴空,
期刊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班级的制度、规定以及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学校量管的评比上,表现在管理人员以扣分为原则,对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不作分析、不作处理,只是把量管成绩第二天反映给班主任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