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委员会、《电视指南》杂志社、武汉市公安局“蓝盾剧作工作室”联合出品的系列影视作品《江城刑警》登陆央视12套,收视与口碑俱佳,引发观众与业界对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策略的思考。为此,我们约访了《江城刑警》幕后创作团队——武汉市公安局“蓝盾剧作工作室”。研究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探讨其创作的深层内涵,有利于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顺应新形势下价值观的嬗变趋向,使公安题材影视剧兼有观赏性和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符合新形势下大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促进公安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遍接受,从而实现“用文化塑形象、向文化要警力”的宗旨。
“深耕创作,用作品说话”的“蓝盾”
《江城刑警》系列故事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能够将武汉市公安局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都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普法栏目剧”是央视12套的“黄金栏目”,它的收视率一直稳定在0.3以上。栏目组对故事要求之高、对剧本把关之严,丝毫不亚于电视剧。为了能较好地推进《江城刑警》的创作工作,“蓝盾”摸索出了一套搜集素材、核定大纲、撰写剧本的工作流程,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创作效率,又将每名成员的长处发挥了出来。“蓝盾”的成员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大家一方面坚守本职,一方面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按时汇总工作进度,定期交流创作经验,终于使该剧于2015年2月开机,并以系列形式延续至今。
《江城刑警》写于湖北省武汉市全面深入进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宏大背景下,以湖北公安部门,尤其是武汉公安刑侦部门处置当地刑事案件为内容,以结合了高科技刑侦技术和犯罪心理刻画的现代警务理念与传统警务理念的冲突为故事内核,透过全新视角展现“汉警”形象与全国刑侦民警的精神风貌。
据湖北省公安厅公安文联秘书长刘美兰介绍,以武汉市公安局一线民警为核心组成的蓝盾剧作工作室,也直接创作了《江城刑警》的剧本,在市公安局宣传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以独特的方式成功地打造了“汉警”品牌,弘扬了中国警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蓝盾剧作工作室授牌以来,先后创作了30集电视连续剧《情法劫》,网络大电影《绝处逢生》《转角处刹车》和《老卤秘事》,普法栏目剧《生死瞬间》《花坛谋杀案》《天使危机》和《双面佳人》,以及微电影《霓虹灯下的坚守》和《青青找妈妈》。授牌以来共计创作七十余万字。以上影视作品,均已于上月建组开机,将陆续与大家见面。
除影视创作外,蓝盾剧作工作室也勇于向其他文学创作领域进军,各成员共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约四十余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死亡的蓝手帕》《夜行》《罪恶胶带》《烈士》《写给自己的信》等,散文《冬去春来》《晴朗》等,编创舞台剧、小品《迎检》《金狐狸颁奖》等。下一步,工作室除继续推进现有系列,还将逐步开始反映万名警察进社区题材电视剧《幸福里的朝阳》、涉案类电视剧《深渊》、网剧《女魔头》、网大《名为希望的绝望》等的创作工作。
“用公安梦践行中国梦”的“蓝盾”
藍盾剧作工作室是由一群怀揣着中国梦、公安梦,秉持着共同志趣、爱好而走到一起的基层年轻民警所组成。大家立志要用手中的笔去记录、去还原在实战岗位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通过创作生动的影视作品,搭建起通向百姓心灵深处的桥梁,既为警察这个平凡职业发声,更为警察无数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而呐喊,展现他们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职业技能,讴歌他们在善与恶、美与丑、黑与白之间的坚守和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信念的执着,塑造“被还原为普通人”的警察群像,诠释当代中国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公义的回归和法治理念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介绍,2013年冬,在武昌蛇山山麓,由武昌分局民警陈超发起,市局机关民警潘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曹杨加盟的“蓝盾剧作工作室”诞生。随后,市局机关民警肖攀、江汉分局民警商平、省高警总队民警徐涌、省消防总队民警周旋、江汉分局民警丁美薇、孟佳霓相继加盟,构成了今天的武汉市公安局“蓝盾剧作工作室”。
在湖北公安文联的大力推动和武汉市局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下,“蓝盾剧作工作室”于2015年12月23日由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正式授牌。
市局领导寄语工作室:一要唱响主旋律。围绕创建平安中国大局,始终突出警察核心价值,使作品具有时代感、生活味,展现人民警察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精神,实现主旋律的艺术化表达。二要担当使命。要为警察写警察而自豪,把个人的文学爱好融入到职业责任中,注重从时代大背景中审视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体现公安机关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三是学习创新。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与市局“夏凯文学创作室”齐头并进、取长补短。在借鉴和创作基础上,让跨界促进创新,有创新才能受欢迎。四要充满激情。克服创作活动中的“瓶颈”,正确处理好剧本创作和本职工作的关系,积极学习军队文艺名家阎肃同志的事业精神,不断在工作实践中丰富创作素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工作室的同志虽然全部来自公安基层,但是他们有的是对文学的执着,靠着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开启了创作之路。
工作室组建初期,首部30集现代公安题材电视连续剧《寻踪》的改编创作,历经8个月、5个回合的修改调整,以40万字截稿。该剧通过了公安部两次审读,参与审读的领导评价该剧“以细腻的影视表现手法,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性格向观众展示了湖北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为国为民的热血情怀,体现了其警务机制改革的全新工作格局”。2015年,该剧已由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在国家广电总局以当代涉案题材正式备案公示。
“对公安题材创作有绝招”的“蓝盾”
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蓝盾剧作工作室全员都来自非影视专业,虽有较扎实的文字基础与充足的素材来源,但在剧本创作技巧、技法上,只可以算作入门级的编剧。为了打破自身的局限性,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们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法。 (一)“请进来”,为创作指明方向。充分用好与社会各界文化团体组织的关系,通过他们能够请来知名导演和业内人士传道授业,详细讲解剧本标准,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和写作,结合剧本修改,在实战中讲解剧本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从2014年8月开始,国家一级导演、曾执导《水浒传》《解放》《政协主席》的著名导演郭大群,以及央视资深制片人倪俊、王琳、鄢丽娜等分别对“蓝盾”进行了培训与指导。
(二)“走出去”,吸收多方营养。经常性走访各类案件的侦办人、当事人、旁观者,从不同的视角建立对案件的多重观察,建立起剧本创作不可被职业所局限的概念。去年秋天,在湖北公安文联秘书长刘美兰的精心组织下,“蓝盾”专程赴北京市公安文联、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山西省公安厅等全国影视文化权威部门调研学习,求取真经。“蓝盾”还与原《前卫》杂志,以及《湖北警察》《武汉警察》等警察类杂志建立了座谈机制,又与擅长创作推理、悬疑类小说的青年作家群体,如“夏凯工作室”等,共同研讨故事的构建、情节的铺陈等。“蓝盾”经常组织观赏话剧、舞台剧,并和各类演员实景交流,与其探讨如何针对人物性格设计对白;在剧组拍摄期间创造跟组条件,熟悉拍摄流程,培养场景感与镜头感,打破文学到影视的壁垒。
(三)加强积累,认真梳理。“蓝盾”成员发挥各自所在工作岗位的特性,长期注重收集整理自己经历的各类刑事案件,大家一起琢磨着从突出人物关系的角度,群策群力,梳理改編。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价值的案件,从不同的视角反而能提炼出非凡的现实意义。如剧本《生死瞬间》讲述的是一个扒手母亲的故事,改编于真实事件,虽然是非常普通的扒窃案件,却折射出了社会的某种无奈现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剧中警察面对这种难题时,展现出了在严格执法前提下的社会温情,“既塑造了身为警察的人,又塑造了身为人的警察”,宣扬了当代人民警察英勇无畏之外的正能量。
(四)内部挖潜,自我提升。通过内部赏片的形式共同探讨影视作品的结构、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多变性。到目前为止,“蓝盾”共组织过三十余次赏片会,在工作室放映厅共同观赏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会中,大家各抒己见,总结经典作品的经验,查找自己作品的不足。正因如此,每次会后,都能实实在在地在接下来的剧本中看到“蓝盾”的变化与提高。时至今日,这种赏片会非但没有造成额外的负担,反而已经成为了大家在繁重公安工作之外的一种有效放松方式,常有“蓝盾”之外的公安民警主动要求加入。
公安题材面临重要转型
近年来,影视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公安民警形象,讴歌了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和崇高人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从《便衣警察》《刑警本色》到“黑色系列”,再到《公安局长》《任长霞》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警察与人民的感情,在鼓舞警民士气、凝聚警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就公安题材影视创作整体而言,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不恰当地暴露社会阴暗面,给观众造成警匪勾结的错觉;片面强调真实,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暴露无遗;热衷于渲染暴力场面;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在客观上造成了诱发犯罪的负面效应;人物塑造上没有挖掘出警察的闪光点等。这些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就可能产生导向方面的错误,也会影响公安工作的展开和队伍的建设。
众所周知,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标志是其中的人物关系演变发展为更加复杂的、复合性的人物关系;故事的场景也已经从国内演变成跨国度;传统表现手法正拓展为更加多样的表现手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就曾说过:“现在只要社会上出现大案、要案、重案,很多制作单位便会蜂拥而上,争抢拍摄权。有的剧展示犯罪细节,描写犯罪的详细过程,真实再现案发现场、案发地点、案发省份和案件侦破的过程。我想,编剧在创作时要考虑我们这个社会整体的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另外,挖掘故事的矛盾冲突,不能忽视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的严肃性、严谨性,以及和谐性。”
当前的影视环境热切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创作态度端正严谨的影视工作者深入公安实际,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公安作品。
总结:结合这两年火爆的作品,如《警花与警犬》《江城警事》《江城刑警》等,我们可以看到,公安题材是一个非常适合影视作品表述的题材,从长远来说一定还会有重大的发展,因为它反映了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公安题材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惩罚犯罪,惩罚中张扬的是秩序、公正、正义。不仅创作人员需要研究公安题材,学者、管理机构都应该研究,仔细地研究公安题材跟社会的关系,研究影视创作可能带来的空间和契机。
“深耕创作,用作品说话”的“蓝盾”
《江城刑警》系列故事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能够将武汉市公安局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都以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普法栏目剧”是央视12套的“黄金栏目”,它的收视率一直稳定在0.3以上。栏目组对故事要求之高、对剧本把关之严,丝毫不亚于电视剧。为了能较好地推进《江城刑警》的创作工作,“蓝盾”摸索出了一套搜集素材、核定大纲、撰写剧本的工作流程,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创作效率,又将每名成员的长处发挥了出来。“蓝盾”的成员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大家一方面坚守本职,一方面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按时汇总工作进度,定期交流创作经验,终于使该剧于2015年2月开机,并以系列形式延续至今。
《江城刑警》写于湖北省武汉市全面深入进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宏大背景下,以湖北公安部门,尤其是武汉公安刑侦部门处置当地刑事案件为内容,以结合了高科技刑侦技术和犯罪心理刻画的现代警务理念与传统警务理念的冲突为故事内核,透过全新视角展现“汉警”形象与全国刑侦民警的精神风貌。
据湖北省公安厅公安文联秘书长刘美兰介绍,以武汉市公安局一线民警为核心组成的蓝盾剧作工作室,也直接创作了《江城刑警》的剧本,在市公安局宣传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以独特的方式成功地打造了“汉警”品牌,弘扬了中国警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蓝盾剧作工作室授牌以来,先后创作了30集电视连续剧《情法劫》,网络大电影《绝处逢生》《转角处刹车》和《老卤秘事》,普法栏目剧《生死瞬间》《花坛谋杀案》《天使危机》和《双面佳人》,以及微电影《霓虹灯下的坚守》和《青青找妈妈》。授牌以来共计创作七十余万字。以上影视作品,均已于上月建组开机,将陆续与大家见面。
除影视创作外,蓝盾剧作工作室也勇于向其他文学创作领域进军,各成员共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约四十余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死亡的蓝手帕》《夜行》《罪恶胶带》《烈士》《写给自己的信》等,散文《冬去春来》《晴朗》等,编创舞台剧、小品《迎检》《金狐狸颁奖》等。下一步,工作室除继续推进现有系列,还将逐步开始反映万名警察进社区题材电视剧《幸福里的朝阳》、涉案类电视剧《深渊》、网剧《女魔头》、网大《名为希望的绝望》等的创作工作。
“用公安梦践行中国梦”的“蓝盾”
藍盾剧作工作室是由一群怀揣着中国梦、公安梦,秉持着共同志趣、爱好而走到一起的基层年轻民警所组成。大家立志要用手中的笔去记录、去还原在实战岗位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通过创作生动的影视作品,搭建起通向百姓心灵深处的桥梁,既为警察这个平凡职业发声,更为警察无数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而呐喊,展现他们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职业技能,讴歌他们在善与恶、美与丑、黑与白之间的坚守和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信念的执着,塑造“被还原为普通人”的警察群像,诠释当代中国警察“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公义的回归和法治理念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介绍,2013年冬,在武昌蛇山山麓,由武昌分局民警陈超发起,市局机关民警潘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曹杨加盟的“蓝盾剧作工作室”诞生。随后,市局机关民警肖攀、江汉分局民警商平、省高警总队民警徐涌、省消防总队民警周旋、江汉分局民警丁美薇、孟佳霓相继加盟,构成了今天的武汉市公安局“蓝盾剧作工作室”。
在湖北公安文联的大力推动和武汉市局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下,“蓝盾剧作工作室”于2015年12月23日由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正式授牌。
市局领导寄语工作室:一要唱响主旋律。围绕创建平安中国大局,始终突出警察核心价值,使作品具有时代感、生活味,展现人民警察恪尽职守、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精神,实现主旋律的艺术化表达。二要担当使命。要为警察写警察而自豪,把个人的文学爱好融入到职业责任中,注重从时代大背景中审视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体现公安机关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三是学习创新。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与市局“夏凯文学创作室”齐头并进、取长补短。在借鉴和创作基础上,让跨界促进创新,有创新才能受欢迎。四要充满激情。克服创作活动中的“瓶颈”,正确处理好剧本创作和本职工作的关系,积极学习军队文艺名家阎肃同志的事业精神,不断在工作实践中丰富创作素材。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工作室的同志虽然全部来自公安基层,但是他们有的是对文学的执着,靠着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开启了创作之路。
工作室组建初期,首部30集现代公安题材电视连续剧《寻踪》的改编创作,历经8个月、5个回合的修改调整,以40万字截稿。该剧通过了公安部两次审读,参与审读的领导评价该剧“以细腻的影视表现手法,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性格向观众展示了湖北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为国为民的热血情怀,体现了其警务机制改革的全新工作格局”。2015年,该剧已由公安部金盾影视中心在国家广电总局以当代涉案题材正式备案公示。
“对公安题材创作有绝招”的“蓝盾”
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蓝盾剧作工作室全员都来自非影视专业,虽有较扎实的文字基础与充足的素材来源,但在剧本创作技巧、技法上,只可以算作入门级的编剧。为了打破自身的局限性,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们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法。 (一)“请进来”,为创作指明方向。充分用好与社会各界文化团体组织的关系,通过他们能够请来知名导演和业内人士传道授业,详细讲解剧本标准,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和写作,结合剧本修改,在实战中讲解剧本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从2014年8月开始,国家一级导演、曾执导《水浒传》《解放》《政协主席》的著名导演郭大群,以及央视资深制片人倪俊、王琳、鄢丽娜等分别对“蓝盾”进行了培训与指导。
(二)“走出去”,吸收多方营养。经常性走访各类案件的侦办人、当事人、旁观者,从不同的视角建立对案件的多重观察,建立起剧本创作不可被职业所局限的概念。去年秋天,在湖北公安文联秘书长刘美兰的精心组织下,“蓝盾”专程赴北京市公安文联、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山西省公安厅等全国影视文化权威部门调研学习,求取真经。“蓝盾”还与原《前卫》杂志,以及《湖北警察》《武汉警察》等警察类杂志建立了座谈机制,又与擅长创作推理、悬疑类小说的青年作家群体,如“夏凯工作室”等,共同研讨故事的构建、情节的铺陈等。“蓝盾”经常组织观赏话剧、舞台剧,并和各类演员实景交流,与其探讨如何针对人物性格设计对白;在剧组拍摄期间创造跟组条件,熟悉拍摄流程,培养场景感与镜头感,打破文学到影视的壁垒。
(三)加强积累,认真梳理。“蓝盾”成员发挥各自所在工作岗位的特性,长期注重收集整理自己经历的各类刑事案件,大家一起琢磨着从突出人物关系的角度,群策群力,梳理改編。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价值的案件,从不同的视角反而能提炼出非凡的现实意义。如剧本《生死瞬间》讲述的是一个扒手母亲的故事,改编于真实事件,虽然是非常普通的扒窃案件,却折射出了社会的某种无奈现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剧中警察面对这种难题时,展现出了在严格执法前提下的社会温情,“既塑造了身为警察的人,又塑造了身为人的警察”,宣扬了当代人民警察英勇无畏之外的正能量。
(四)内部挖潜,自我提升。通过内部赏片的形式共同探讨影视作品的结构、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多变性。到目前为止,“蓝盾”共组织过三十余次赏片会,在工作室放映厅共同观赏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会中,大家各抒己见,总结经典作品的经验,查找自己作品的不足。正因如此,每次会后,都能实实在在地在接下来的剧本中看到“蓝盾”的变化与提高。时至今日,这种赏片会非但没有造成额外的负担,反而已经成为了大家在繁重公安工作之外的一种有效放松方式,常有“蓝盾”之外的公安民警主动要求加入。
公安题材面临重要转型
近年来,影视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公安民警形象,讴歌了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和崇高人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从《便衣警察》《刑警本色》到“黑色系列”,再到《公安局长》《任长霞》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警察与人民的感情,在鼓舞警民士气、凝聚警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是,就公安题材影视创作整体而言,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不恰当地暴露社会阴暗面,给观众造成警匪勾结的错觉;片面强调真实,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暴露无遗;热衷于渲染暴力场面;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在客观上造成了诱发犯罪的负面效应;人物塑造上没有挖掘出警察的闪光点等。这些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就可能产生导向方面的错误,也会影响公安工作的展开和队伍的建设。
众所周知,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型,标志是其中的人物关系演变发展为更加复杂的、复合性的人物关系;故事的场景也已经从国内演变成跨国度;传统表现手法正拓展为更加多样的表现手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就曾说过:“现在只要社会上出现大案、要案、重案,很多制作单位便会蜂拥而上,争抢拍摄权。有的剧展示犯罪细节,描写犯罪的详细过程,真实再现案发现场、案发地点、案发省份和案件侦破的过程。我想,编剧在创作时要考虑我们这个社会整体的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另外,挖掘故事的矛盾冲突,不能忽视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的严肃性、严谨性,以及和谐性。”
当前的影视环境热切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创作态度端正严谨的影视工作者深入公安实际,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公安作品。
总结:结合这两年火爆的作品,如《警花与警犬》《江城警事》《江城刑警》等,我们可以看到,公安题材是一个非常适合影视作品表述的题材,从长远来说一定还会有重大的发展,因为它反映了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公安题材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惩罚犯罪,惩罚中张扬的是秩序、公正、正义。不仅创作人员需要研究公安题材,学者、管理机构都应该研究,仔细地研究公安题材跟社会的关系,研究影视创作可能带来的空间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