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实践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思”“议”“写”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读中引思—激趣启心,学中拓读—丰富知识,读中学写—实践应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乐读提升到乐写,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阅读 思维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8-01
阅读能力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努力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更多的学生是不会利用时间读书。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新课程理念提倡开放型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思”“议”“写”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读中引思,激趣启心
语言是发展思维的基础和手段,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还要有意识的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教会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发现、思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读了几遍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说说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是怎么飞过泸定桥的,有的说想知道飞夺泸定桥的目的是什么,还有的说想知道为什么是飞过而不用别的方法过去……看似杂乱无章的问题却提纲挈领的牵出了文章的主线来。这种想知道问题结果的心理恰恰正促使了学生迫切读书的愿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读书的“场”,从思维出发去阅读又回到训练思维的终点上。
在拓宽的思维中,充分释放大脑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想象,启迪心灵。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对“一动不动”一词的理解就别有思想:邱少云的喉咙没有动——没有疼痛时哭泣的声音;邱少云的害怕心理没有动——没有救命的喊叫声。但邱少云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止: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一定要忍住。这种静与动的比较,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学中拓读,丰富认识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习了理解词语和形式,怎样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深动之处,以及怎样遣词造句、修饰、布局谋篇等的技巧。可要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更进一步吸收消化、熟练地得心应手地应用,还需要在课外进行与阅读教材相关的同步阅读学习,以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雪预示着大丰收?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阅读了很多有效信息:冬天的寒冷,使雪成为隔绝庄稼与外界的屏障,为地里的庄稼保暖;雪化时从土壤中吸走很多热量,土壤变冷,可以冻死害虫;雪中含有氮的化学成分,在雪化后,氮化物渗进土壤中是庄稼的好肥料。这些课外阅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寓意,又牢牢的记住了这些谚语。学生对雪的认识也从平日的观赏美丽雪景以及玩雪带来的乐趣上升到并不空洞的美——那就是雪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益处。
读课外书时要读有所感 ,有所思,有所悟,之后有所写,谈感受交心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推广读中经验,加强表达训练。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通过课堂内外的阅读,再继续延伸这种读——写作。重视积累语言,抓住读写结合,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各类知识不断增长,文化底蕴也会愈积愈厚。
三、读中学写,实践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写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习作反过来也会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在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观察、思考、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更进一步。
小说《凡卡》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小读者的心。凡卡把信寄出以后会发生什么。虽知道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但小读者们早把凡卡当成了自己的小伙伴,竟为他设计了种种出逃的结果:有的认为凡卡在逃回家的途中冻饿而死;有的认为凡卡在逃跑不久被抓了回来,仍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这些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表达对小伙伴命运的同情。也有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制度、对欺压人的富人的憎恨,希望凡卡能起来反抗的续写:凡卡偷了老爷家的鞋和钱物逃回了家,与爷爷过着愉快的生活。更有甚者,希望凡卡在逃跑途中遇到打倒欺压人的富人的军队,并参了军……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乐读提升到乐写,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让阅读去滋润孩子们纯净的心灵,让阅读教学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关键词】阅读 思维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8-01
阅读能力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努力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更多的学生是不会利用时间读书。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新课程理念提倡开放型的阅读教学。在实践中我创造机会让学生“读”“思”“议”“写”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读中引思,激趣启心
语言是发展思维的基础和手段,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还要有意识的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教会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发现、思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读了几遍课题之后,我让学生说说想知道什么。有的说想知道是怎么飞过泸定桥的,有的说想知道飞夺泸定桥的目的是什么,还有的说想知道为什么是飞过而不用别的方法过去……看似杂乱无章的问题却提纲挈领的牵出了文章的主线来。这种想知道问题结果的心理恰恰正促使了学生迫切读书的愿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读书的“场”,从思维出发去阅读又回到训练思维的终点上。
在拓宽的思维中,充分释放大脑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想象,启迪心灵。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对“一动不动”一词的理解就别有思想:邱少云的喉咙没有动——没有疼痛时哭泣的声音;邱少云的害怕心理没有动——没有救命的喊叫声。但邱少云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止: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一定要忍住。这种静与动的比较,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学中拓读,丰富认识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习了理解词语和形式,怎样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鲜明、深动之处,以及怎样遣词造句、修饰、布局谋篇等的技巧。可要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更进一步吸收消化、熟练地得心应手地应用,还需要在课外进行与阅读教材相关的同步阅读学习,以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雪预示着大丰收?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后阅读了很多有效信息:冬天的寒冷,使雪成为隔绝庄稼与外界的屏障,为地里的庄稼保暖;雪化时从土壤中吸走很多热量,土壤变冷,可以冻死害虫;雪中含有氮的化学成分,在雪化后,氮化物渗进土壤中是庄稼的好肥料。这些课外阅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寓意,又牢牢的记住了这些谚语。学生对雪的认识也从平日的观赏美丽雪景以及玩雪带来的乐趣上升到并不空洞的美——那就是雪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益处。
读课外书时要读有所感 ,有所思,有所悟,之后有所写,谈感受交心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推广读中经验,加强表达训练。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通过课堂内外的阅读,再继续延伸这种读——写作。重视积累语言,抓住读写结合,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各类知识不断增长,文化底蕴也会愈积愈厚。
三、读中学写,实践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写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习作反过来也会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在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观察、思考、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更进一步。
小说《凡卡》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小读者的心。凡卡把信寄出以后会发生什么。虽知道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但小读者们早把凡卡当成了自己的小伙伴,竟为他设计了种种出逃的结果:有的认为凡卡在逃回家的途中冻饿而死;有的认为凡卡在逃跑不久被抓了回来,仍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这些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表达对小伙伴命运的同情。也有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制度、对欺压人的富人的憎恨,希望凡卡能起来反抗的续写:凡卡偷了老爷家的鞋和钱物逃回了家,与爷爷过着愉快的生活。更有甚者,希望凡卡在逃跑途中遇到打倒欺压人的富人的军队,并参了军……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乐读提升到乐写,激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让阅读去滋润孩子们纯净的心灵,让阅读教学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