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化工原理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从思政培养目标、教法设计、教学模式及平台、考核设计等四个方面构建适于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及效果比对,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民族担当意识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要求我们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工科类课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思政切入的合理与自然,更要做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做好“德育”与“智育”的平衡。
笔者所在学校的化工专业是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对学生培养质量和特色肩负重要责任。化工原理作为由理转工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第一道阶梯,也是工程思维构筑和工程责任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设计好“德育”融入模式,建立科学、严谨、及时的反馈与检测体系,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以化工工艺流程中的物理性单元操作为主要讲解对象,对于其操作原理、过程特点、操作步骤、设备结构、工程设计及工艺优化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课程注重对学生工程思维、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及研发能力的综合培养。学校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培养国家栋梁、行业脊梁的目标,故综合评定,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设计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工程过程的实际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科学、精细、完整、有效的工程设计及工艺优化的能力,促成其工程师职业认知和工程责任意识的养成;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品质;
第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其以国家发展、民族繁荣、行业兴盛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二、课程思政教法设计
针对专业建设及学情特点,学校设计了“两抓、三融、两化、三树”式课程思政教法。同时,依据工科课程特点和工程认证“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除了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进行知识体系的分解重整,还对课程教学重点及培养目标做出了新的调整,课程更侧重于学生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和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该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依据各模块教学重点的不同,思政的切入和侧重亦各有不同,力求使其起到与知识和谐交融、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设计如下:
(一)“两抓”思政教法设计
“两抓”是课程讲解主抓工程设计和工艺优化两点,工程设计教学侧重于设计思路的展开、工程设计计算,在案例化教学辅助下,着重于从分析的严谨性、科学性上设置思政;工艺优化侧重于优化点的选择、优化措施的设计,着重于从论证的合理性、严密性、卓越性上进行教育,比如,气膜吸收优化,引出“短板效应”理论,指出能优化吸收效果的所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可操作性最高的才是最适宜的。
(二)“三验”思政教法设计
“三验”是通过项目化作业、课程实践及相关竞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各类切合生活、生产实际案例的设计或优化,观察知识的落地和操作动手水平,完成其工程分析能力,知识综合运用、重组和创新能力等的强化与检验。
(三)“两化”思政教法设计
“两化”是要做好课程的思政化和信息化,在向学生植入“学以致用”“科技强国”,个人命运与国家、集体休戚相关等理念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以新的技术工具或技术媒介来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完成对其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意识培养。
(四)“三树”思政教法设计
“三树”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融入工程理念、工程意义和工程价值的深度解读。融入关于卓越设计、工程责任和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行经济、安全、环保理念在设计优化中的充分体现,完成岗位责任、行业责任、社会责任解析。
三、考核方式的设计
为充分、全面、合理地考察德育效果,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们重点在项目化作业和试卷两个层面增加了思政教育考核。
(一)项目化作业
以生产和实践环节中多见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背景,将其转化为能够体现化工原理课程具体原理或理论的问题,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進行具体分析或计算,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原方案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法。例如:“冬季棉服种类繁多,其中羽绒服穿着轻盈温暖,最受大家喜欢,羽绒服对比厚棉服,谁更贴心?请综合分析并研讨其未来改进趋势。”了解学生对于保暖性、美观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层面关注是否全面、分析是否得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既能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又能强化其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荣誉感,有助于在学生内心植入以个人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的意识。同时,也能从学生对于现实问题多层面的解读中了解掌握其思想状况。
(二)考试卷面
以科学的方法论掌握情况、工程观念、工程责任和创新意识等作为思政的主要考核检测点,通过设置选择、判断、简述等形式的试题,完成对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测试。比如,判断题“生产速率越大,单位时间产值越高,企业获取利润值越大,故而,设计时生产速率应该越大越好”,明显忽略了生产速率变大可能形成的生产不可控性,对于工程安全未予关注,应判为错误。从学生对此类试题的回答中,能够清晰获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该类试题分值占比15%。 四、新教法的实施效果
(一)多平台、多媒介协同,共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充分利用超星校内SPOC课程平台、雨课堂、钉钉等信息技术工具协同授课,结合线下成果导向式的互动,共同促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从近两年实践的效果看,采用该教法授课的化工原理课堂,学生互动参与率100%。互动准确性和合理性在时间纵向及班级横向对比中均有较大提高,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很好地体现了教法的优秀。
(二)多角度、多媒介由浅入深的教辅工具运用,激发学生去追求创新、与时俱进
课程除建设有丰富的课程动画资源库外,还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来模拟设备内的各种流场,Aspen Plus软件来进行设备设计模拟和优化,通过虚拟仿真操作来帮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操作过程特点。多种先进教辅工具的使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掌握更高层次信息技术能力的兴趣和与时俱进的求知欲。
(三)教赛相长,以实战丰富并创新课程认知
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指导和印证中,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良好,更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6届,获二等奖6次。参加各类全国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团队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新认知和新思考。
(四)思政“春风化雨”化,致力于培养化工“有志”之士
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责任意识、卓越设计能力和“科技报国”热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模式,从教学大纲的修訂、思政点的设计、思政案例的遴选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效果得到了同行及学生的高度认可,也充分调动了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有极大提升,充分体现了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张楠.化工原理课程工程能力培养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化工,2020(20).
责编:嘉 悦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要求我们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工科类课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思政切入的合理与自然,更要做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做好“德育”与“智育”的平衡。
笔者所在学校的化工专业是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对学生培养质量和特色肩负重要责任。化工原理作为由理转工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第一道阶梯,也是工程思维构筑和工程责任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设计好“德育”融入模式,建立科学、严谨、及时的反馈与检测体系,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以化工工艺流程中的物理性单元操作为主要讲解对象,对于其操作原理、过程特点、操作步骤、设备结构、工程设计及工艺优化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课程注重对学生工程思维、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及研发能力的综合培养。学校结合时代要求,提出了培养国家栋梁、行业脊梁的目标,故综合评定,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设计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工程过程的实际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科学、精细、完整、有效的工程设计及工艺优化的能力,促成其工程师职业认知和工程责任意识的养成;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品质;
第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其以国家发展、民族繁荣、行业兴盛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二、课程思政教法设计
针对专业建设及学情特点,学校设计了“两抓、三融、两化、三树”式课程思政教法。同时,依据工科课程特点和工程认证“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除了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进行知识体系的分解重整,还对课程教学重点及培养目标做出了新的调整,课程更侧重于学生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和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该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依据各模块教学重点的不同,思政的切入和侧重亦各有不同,力求使其起到与知识和谐交融、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设计如下:
(一)“两抓”思政教法设计
“两抓”是课程讲解主抓工程设计和工艺优化两点,工程设计教学侧重于设计思路的展开、工程设计计算,在案例化教学辅助下,着重于从分析的严谨性、科学性上设置思政;工艺优化侧重于优化点的选择、优化措施的设计,着重于从论证的合理性、严密性、卓越性上进行教育,比如,气膜吸收优化,引出“短板效应”理论,指出能优化吸收效果的所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可操作性最高的才是最适宜的。
(二)“三验”思政教法设计
“三验”是通过项目化作业、课程实践及相关竞赛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各类切合生活、生产实际案例的设计或优化,观察知识的落地和操作动手水平,完成其工程分析能力,知识综合运用、重组和创新能力等的强化与检验。
(三)“两化”思政教法设计
“两化”是要做好课程的思政化和信息化,在向学生植入“学以致用”“科技强国”,个人命运与国家、集体休戚相关等理念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以新的技术工具或技术媒介来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完成对其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意识培养。
(四)“三树”思政教法设计
“三树”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融入工程理念、工程意义和工程价值的深度解读。融入关于卓越设计、工程责任和社会服务的意识,进行经济、安全、环保理念在设计优化中的充分体现,完成岗位责任、行业责任、社会责任解析。
三、考核方式的设计
为充分、全面、合理地考察德育效果,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们重点在项目化作业和试卷两个层面增加了思政教育考核。
(一)项目化作业
以生产和实践环节中多见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背景,将其转化为能够体现化工原理课程具体原理或理论的问题,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進行具体分析或计算,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原方案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法。例如:“冬季棉服种类繁多,其中羽绒服穿着轻盈温暖,最受大家喜欢,羽绒服对比厚棉服,谁更贴心?请综合分析并研讨其未来改进趋势。”了解学生对于保暖性、美观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层面关注是否全面、分析是否得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既能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又能强化其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荣誉感,有助于在学生内心植入以个人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的意识。同时,也能从学生对于现实问题多层面的解读中了解掌握其思想状况。
(二)考试卷面
以科学的方法论掌握情况、工程观念、工程责任和创新意识等作为思政的主要考核检测点,通过设置选择、判断、简述等形式的试题,完成对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测试。比如,判断题“生产速率越大,单位时间产值越高,企业获取利润值越大,故而,设计时生产速率应该越大越好”,明显忽略了生产速率变大可能形成的生产不可控性,对于工程安全未予关注,应判为错误。从学生对此类试题的回答中,能够清晰获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该类试题分值占比15%。 四、新教法的实施效果
(一)多平台、多媒介协同,共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充分利用超星校内SPOC课程平台、雨课堂、钉钉等信息技术工具协同授课,结合线下成果导向式的互动,共同促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参与积极性高,从近两年实践的效果看,采用该教法授课的化工原理课堂,学生互动参与率100%。互动准确性和合理性在时间纵向及班级横向对比中均有较大提高,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很好地体现了教法的优秀。
(二)多角度、多媒介由浅入深的教辅工具运用,激发学生去追求创新、与时俱进
课程除建设有丰富的课程动画资源库外,还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来模拟设备内的各种流场,Aspen Plus软件来进行设备设计模拟和优化,通过虚拟仿真操作来帮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操作过程特点。多种先进教辅工具的使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掌握更高层次信息技术能力的兴趣和与时俱进的求知欲。
(三)教赛相长,以实战丰富并创新课程认知
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指导和印证中,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掌握情况良好,更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6届,获二等奖6次。参加各类全国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团队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新认知和新思考。
(四)思政“春风化雨”化,致力于培养化工“有志”之士
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责任意识、卓越设计能力和“科技报国”热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模式,从教学大纲的修訂、思政点的设计、思政案例的遴选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进,效果得到了同行及学生的高度认可,也充分调动了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有极大提升,充分体现了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张楠.化工原理课程工程能力培养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化工,2020(20).
责编:嘉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