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別是在音乐方面。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通过结合四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活动,而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語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同时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乐音创作平台。第四,体验成功的需求。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本课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学设计将情境、信息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同时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乐音创作平台。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②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③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赏——唱——说——动——创”等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运用已知的音乐知识和信息技术,即兴为《春晓》进行谱曲。
三、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创设古诗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了解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
【设计意图】 创设古诗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气息。
2、提高认识。由诵、唱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诗《咏鹅》、到描写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是《悯农》,老师提出:“今天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通过为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晓》来自己动手谱曲,去聆听诗人感春的心灵颤动的声音。好吗?”自然地走入新课《春晓》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 通过诵、唱古诗词歌曲,沉浸在古诗的韵律中,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的体验。
3、初步体验。师提出:“一说到创作、谱曲,大家都觉得很难是吗?”“其实创作并不难,它在我们幼儿时就会了,你不相信吗?”紧接着就让学生欣赏两个小短片,谈感受——认为创作并不难。
【设计意图】 播放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之处: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
冲动。
4、深入学习。
① 先让学生做小侦探家,在歌谱中探秘,了解歌谱的构成。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蕴藏在歌谱中的秘密,让学生了解调号、拍号、速度、旋律与歌词是创作的要素。为后续教学铺垫。
② 具体研究各部分在歌曲中的作用。
A 拍号。复习拍号的知识——请生说说我们学习过那些拍号——这些节拍的特点——拍一拍这些节拍的常用的基本节奏音型——如果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并读一读、拍一拍。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和读拍2/4、3/4、4/4不同节奏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节奏音型,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
不到之处:学生对4/4拍的强弱规律不太清楚,老师没有料到,故师的动作表达的不是太确切。
B 速度。请生讨论不同的速度通常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是音乐节奏中一个重要内容。
C 旋律。师根据学生已会的歌曲和音乐,通过哼唱歌曲中的旋律来讲解旋律进行的四种方式:级进、跳进、模进、同音反复。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方式,为下一步创作做铺垫。 5、大胆创作。师先出示创作步骤,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编曲。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灵活运用。
成功之处:学生很喜欢进行创作,特别是对于那些音乐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都很积极参与创作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6、新曲演唱。让学生自己把创作的曲调唱一唱,再全体同学一起演唱,体会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魅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之处: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旋律感很強。
7、回顾收获。请学生及时谈这节课的收获、遇到的困难,评价同学的学生态度及成果。
【设计意图】 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收获。
8、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比较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內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 “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 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
6、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编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別是在音乐方面。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通过结合四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活动,而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語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同时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乐音创作平台。第四,体验成功的需求。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去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之一。本课通过欣赏、演唱古诗词歌曲及学习、归纳音乐知识,让学生感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学设计将情境、信息和创作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赏——唱——说——动——创——品”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同时学生已较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乐音创作平台。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②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的意境。③能运用“乐音”创作软件,为古诗《春晓》谱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赏——唱——说——动——创”等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运用已知的音乐知识和信息技术,即兴为《春晓》进行谱曲。
三、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创设古诗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了解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
【设计意图】 创设古诗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气息。
2、提高认识。由诵、唱学过的描写动物的诗《咏鹅》、到描写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是《悯农》,老师提出:“今天这节音乐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通过为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春晓》来自己动手谱曲,去聆听诗人感春的心灵颤动的声音。好吗?”自然地走入新课《春晓》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 通过诵、唱古诗词歌曲,沉浸在古诗的韵律中,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的体验。
3、初步体验。师提出:“一说到创作、谱曲,大家都觉得很难是吗?”“其实创作并不难,它在我们幼儿时就会了,你不相信吗?”紧接着就让学生欣赏两个小短片,谈感受——认为创作并不难。
【设计意图】 播放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之处: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
冲动。
4、深入学习。
① 先让学生做小侦探家,在歌谱中探秘,了解歌谱的构成。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蕴藏在歌谱中的秘密,让学生了解调号、拍号、速度、旋律与歌词是创作的要素。为后续教学铺垫。
② 具体研究各部分在歌曲中的作用。
A 拍号。复习拍号的知识——请生说说我们学习过那些拍号——这些节拍的特点——拍一拍这些节拍的常用的基本节奏音型——如果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并读一读、拍一拍。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和读拍2/4、3/4、4/4不同节奏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节奏音型,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
不到之处:学生对4/4拍的强弱规律不太清楚,老师没有料到,故师的动作表达的不是太确切。
B 速度。请生讨论不同的速度通常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并说一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是音乐节奏中一个重要内容。
C 旋律。师根据学生已会的歌曲和音乐,通过哼唱歌曲中的旋律来讲解旋律进行的四种方式:级进、跳进、模进、同音反复。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旋律进行的方式,为下一步创作做铺垫。 5、大胆创作。师先出示创作步骤,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编曲。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灵活运用。
成功之处:学生很喜欢进行创作,特别是对于那些音乐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都很积极参与创作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6、新曲演唱。让学生自己把创作的曲调唱一唱,再全体同学一起演唱,体会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魅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之处: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旋律感很強。
7、回顾收获。请学生及时谈这节课的收获、遇到的困难,评价同学的学生态度及成果。
【设计意图】 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收获。
8、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学科整合,荟萃精华。本节课为了方便学生创作,我使用的《乐音》创作软件,它是目前比较强大的支持简谱/五线谱直接转换的MIDI编辑、打谱软件。该软件可以用鼠标直接输入音符;可以用键盘输入音符;可以直接在乐谱中编写文字;可以通过MIDI音源、MIDI键盘和计算机内带音源来实时录音或单步录音;实现了从高品质的乐谱印刷、编曲、作歌词到演奏实现一体化。由于使用便捷,在课堂上适时地将学生创作的作品再现出来,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生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
2、合理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情境:①古诗词情境。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欣赏古诗《静夜思》的配乐朗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同时通过学生优美、轻松的古诗词演唱,来表现自己对诗和音乐结合的感受。② “闻音起舞”情境。学生一听说要创作,就有了畏难心理。我在这里选择了儿童闻音手舞足蹈的两个短片,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內容出发,学生在笑声中淡化对谱曲的畏难情绪,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受启发,自然地萌生创作欲望。③ “小侦探”情境。要创作,就要先了解创作的要素。这里老师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小侦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的歌谱中寻找 “秘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更重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个情境激发学生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让他们自己探究出创作的要素有——调号、拍号、速度、旋律和歌词。
3、注重“双基”教学,提高音乐素质。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必备的音乐知识的传授,没有进入“新课程不需要学知识”的误区,使学生在读读、拍拍、说说中复习和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我以节拍为切入口,先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2/4、3/4、4/4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节奏音型,即刻引入“如果你为《春晓》谱曲,你会选用哪种节拍和节奏音型?”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节拍,并读拍各种节奏《春晓》的词,为后来的创作做好了铺垫。
4、培养合作意识,形成多方互动。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分组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大胆的谱曲创作,共同讨论选择什么节拍和节奏音型,先拍一拍、写一写,再输入电脑中,最后从直观的听觉和视觉中分析自己组创作的作品,发挥了合作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创造空间。创作时只看见学生专注的眼神,听见不停的按键声、讨论声、交流声、惊讶声以及成功的感叹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向互动,让教学机制“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5、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下创编了2/4、 3/4、4/4不同节奏的《春晓》,旋律很优美,获得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
6、不足之处。
(1)在按基本节奏音型朗读古诗《春晓》时,教师如能在节奏练习后即刻加入自编旋律的示范演唱,将对学生下一步的旋律创作起到极强的示范作用,还可达到自然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创作的状态。
(2)在让学生运用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前,教师最好能将刚才哼唱的自编旋律(或学生熟悉的简单旋律)运用软件示范输入操作成作品,并让学生聆听,以达到快速温习软件运用和消除学生对创作的畏难心理。
通过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许多同学都自行下载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当然创作课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作曲家,学会作曲也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开展此类创作教学旨在提升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巩固、发展学生基本的音乐素质。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此类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